農村基層干部經濟犯罪分析材料
時間:2022-05-24 10:43:00
導語:農村基層干部經濟犯罪分析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村干部”職務犯罪的主要特點;“村干部”職務犯罪的原因分析;“村干部”職務犯罪的預防措施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村級基層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涉案比例較大、作案手段簡單,涉嫌罪名相對集中、截留侵吞、挪用上級下撥款物現象比較嚴重、共同犯罪居多、社會影響較大,后果較嚴重、村委會組織軟弱渙散,村務缺乏透明度是導致村干部職務犯罪的根本原因、監督乏力是導致犯罪的重要因素、村干部自身文化素質不高,法律意識淡薄是導致其務犯罪的主觀因素、財務管理不健全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村務活動、完善對農村“村干部”的選拔任用制度、加強對“村干部”權力的監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當前農村“村干部”涉嫌職務犯罪案件時有發生,且有增長的趨勢,“村干部”職務犯罪直接侵害了農民的利益,破壞了國家法律和政策在農村的實施,造成干群關系緊張,矛盾激化,影響農村社會穩定,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一、“村干部”職務犯罪的主要特點
2005年以來,撫州市檢察機關共立案查處村干部涉嫌貪污賄賂犯罪案件61案61人,占同類案件總數的21.5%,涉案總金額達200余萬元。村干部職務犯罪案件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村級基層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涉案比例較大。在查處的61件職務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是村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的共33人,占立案總人數的54.1%。
二是作案手段簡單,涉嫌罪名相對集中。犯罪類型主要是貪污和挪用公款,作案手段主要是采取用假發票或白條套取現金,收款不入賬個人侵吞或利用移民撥款、出讓土地、工程驗收等職權收受賄賂等。如金溪縣保源鎮鄭家村胡克忠在擔任村小組長期間,以跑項目向上爭取資金為由,用白條套取移民經費13萬余元占為已有。
三是截留侵吞、挪用上級下撥款物現象比較嚴重。一些村干部利用手中掌握分發救災、優撫、土地征用補償等款物的權力,將上級下撥的款物私自截留,用于發放村干部工資、村務支出或挪作他用。在2005年以來我市檢察機關查處的61件案件中,有22件是通過截留侵吞、挪用手段達到目的的.如樂安縣招攜鎮望仙村黨支部書記楊金龍,利用職務之便,伙同他人侵吞移民安置資金28000元,此外,楊還挪用移民安置資金20000元進行營利活動。
四是共同犯罪居多。一些鄉村干部相互勾結,利用各自手中的職權分工合作貪污或挪用國家資金。在查處的案件中,有60%以上是共同犯罪。如*縣*鎮*村委會干部的*;*,*、*等4人截留侵吞退耕還林補償款150000元。
五是社會影響較大,后果較嚴重。由于村干部貪污賄賂職務犯罪直接涉及群眾利益,一旦發生此類案件,群眾少則數十人,多則上百人到有關部門反映,處理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越級上訪。
二、“村干部”職務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村委會組織軟弱渙散,村務缺乏透明度是導致村干部職務犯罪的根本原因。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村委會應當定期將村務公開,其中包括村財務收支情況、宅基地審批事項等。但實際上,有些地方村級組織渙散,村委很少召開會議,管理缺乏民主,透明度不夠,一些村干部害怕群眾知道多了不利于工作,因此該讓群眾知道的事情卻搞暗箱操作。
(二)監督乏力是導致犯罪的重要因素。受地理位置等條件所限,農村的權力大部分集中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主任等少數人手中,收入、支出、報銷等全憑“一支筆”,別人無權干預,大事小事由其說了算,加之上級部門對村級干部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經常性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從而滋生腐敗,導致犯罪。
(三)村干部自身文化素質不高,法律意識淡薄是導致其務犯罪的主觀因素。一是文化水平層次低。從2005年以來查處的案件情況看,90%以上的村干部文化程度大多只有初中、小學文化水平,甚至文盲。二是法律意識淡薄。如臨川區某鄉一村會計章某擅自將拆遷補償經費借給他人使用個人收取高額利息,當辦案人員告訴他其行為已經構成犯罪時,他卻不以為然,認為借錢給別人是職責范圍內的事,只要及時追回就沒有任何事。三是特權思想嚴重。在被查辦的村干部中,許多人都長期擔任村干部,有的竟長達數十年之久,這些人往往以對本村的經濟建設作出過貢獻為由,居功自傲,在村中稱王稱霸,為所欲為,恣意損害村民的利益,滿足個人的私欲。
(四)財務管理不健全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從近年來查辦的案件情況看,發案的這些村組織普遍存在著財務制度不健全、無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管理松懈的問題,突出表現為:一是帳目混亂,單據憑證不全,不記帳或用白條沖帳;二是缺乏健全的財務制度和專門的財務管理人員。在農村,由于工作人員較少,常常形成一人身兼數職,審批、撥付由一人經手操辦,單位主管領導又缺乏必要的審核。如犯罪嫌疑人章某身兼組長、會計、出納三職,既管審批,又管用錢,還管做帳,如此大權在握,給不法分子提供充分的犯罪時間和空間。
三、“村干部”職務犯罪的預防措施
(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村務活動。一是加強內部制約,嚴格執行我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以制度來使村務活動制度化、規范化。二是真正落實村務公開制度:三是實行財務“分權制”,即建立財務審批、記帳和保管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制度,上級部門要加強對村級財務的監督管理,也可以結合各地實際采取對財會人員實行委派或“村配鄉管”的辦法。四是加強鄉鎮黨委、政府對村級事務的領導和管理。
(二)完善對農村“村干部”的選拔任用制度。一是把好選舉關,通過村民直接選舉產生村委會組成人員,堅決克服“家族村官”現象發生。二是選派高校優秀大學生到村任職,充實農村干部隊伍。三是規范村干部的獎懲機制。對表現好的村干部給予一定職級待遇,對經濟條件比較差的村,財政要保障其基本工資待遇。
(三)加強對“村干部”權力的監
督制約機制。一是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村務公開制度和規定,通告國家有關的惠民政策,以便村民能有效進行監督。二是要加強農村干部的政治素質和法律素養的培訓教育。三是落實農村基層組織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四是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檢察機關在預防和懲治村干部職務犯罪中的重要作用,一手抓打擊,一手抓預防。
- 上一篇:畢業謝師贈言
- 下一篇:敘事角度研討動畫電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