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處市級文明村申報材料
時間:2022-05-26 10:35:41
導語:辦事處市級文明村申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位于辦事處東南部,共有241戶965人,黨員50名,村民代表24人,耕地面積1466畝,主導產業是種植業、鋁合金加工。村兩委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在“大拆促大建”,著力提升農村面貌的同時,同步提高村民素質,村風日益文明。
一、領導班子團結有力,文明創建抓出實效
村于2012年3月28日和4月1日分別完成村委會和黨支部換屆選舉,結束了七年沒有班子的歷史。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分別是市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是全市有名的企業家,他們放下自己的公司,全身心的投入到村莊建設中來,帶出了一個好班子,帶出了好村風。一是身先士卒,用行動引領。二是分工明確,精心謀劃,強力推進,實現村容村貌大變樣。三是籌資有辦法,帶頭組織捐款,用實際行動感化群眾。四是是財務分開,他們外出辦事從不報一分錢的飯費,甚至自己搭錢,財務公開透明,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和信任。五是文化建設,支持文藝隊伍,開展油地共建文化新村文藝晚會2次。通過一系列方法,使群眾自發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來,村民自覺維護村容村貌。
二、立足實際著眼長遠,創新方式促經濟發展
村黨支部、村委會注重加強自身建設和村級組織建設。在發展黨員過程中嚴格按照發展黨員的工作程序,注重黨員質量,嚴肅黨紀黨規,在培養、教育、考察等各個環節,做到公開透明。加大對35歲以下、學歷高、能力強、人品佳的優秀人才的培養比例,進一步優化黨員結構,逐步壯大黨員隊伍,提高黨員隊伍的整體水平。
在經濟發展方面,村兩委更是積極探索新途徑,發揮領導優勢,為了更好地規劃村莊建設,破解宅基地難批的難題,經村民代表決議,開展新民居項目。新民居項目一方面可以解決村里的住房問題,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村集體收入,為以后的村莊建設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與此同時,觀光農業項目也將提上日程,村想利用收回的(原二部農場)330畝土地搞觀光農業,目前正在積極籌劃中。
三、科學技術全面普及,移風易俗效果顯著
村建有科普組織,利用遠程教育、農家書屋、廣播等方式定期開展科普活動,活動內容涉及科技種植、居家養生、興趣培養、文化等方面。為了樹立良好的村風村貌,村特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倡導節儉、文明的婚喪嫁娶,杜絕大操大辦、鋪張浪費。
四、農村面貌改造提升,長效機制有效落實
兩年來,在辦事處的領導下,村扎實開展了,“百日攻堅”、“十月突破”活動期間,村容村貌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兩委”干部團結一致,服從指揮,帶領群眾晝夜奮戰在工作第一線,他們分片包戶,使村民從抵觸到自覺清除房前屋后垃圾雜物。
村全面發動群眾,清理村內垃圾雜物1800余方;拆除違章建筑82處,舊房8處,面積達2100平方米,打通并拓寬道路6條,長達1500米;清理私拉亂接的電線電纜,重新規劃布線并地埋;硬化村內主要街道2175米,主路兩側修建擋墻2200米,修建排水溝2550米,安裝路燈95套,植樹2560棵,種植草坪6000平米;粉刷主要街道兩側墻壁4000平方米,繪制文化墻110平方米;修建公廁一處,村級衛生室一所;組織村民為新建道路捐款,廣大村民踴躍參與,共175人,捐款總額為525695元;制定村規民約,選舉產生保潔員5名,沿街安放垃圾桶13個,并落實長效機制,村內衛生保持整潔。如今的村,村內道路寬敞,環境整潔,先后被評為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百日攻堅”先進村、基層組織建設示范村、滄州市美麗庭院創建示范村。
五、基層民主有序進行,社會治安良好無患
“二人同心”是對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的最佳詮釋。村兩委關系非常融洽,積極落實“三議四辦”工作機制,重大事項實行民主決策,村務管理制度健全,確保村務工作有序進行。在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方面,村嚴格按照上級政府的有關嚴格要求,切實加強和完善村務、財務公開制度,民主理財、民主議政小組每月依次審查村務,財務工作、審查合格上墻進行公布,做到先理財后公開,基本達到規范化管理的要求。
為了保障村內治安,村沿主要借口安放監控探頭10組,并在村委會院內成立警衛工作站,開展便民服務,定時排查村內安全隱患。
六、廣場器械品類齊全,文化活動蓬勃發展
村村北建有游園一處,占地30畝,園內建有文化廣場,運動場,村民們可以利用器械鍛煉身體,也可以跟著音樂跳廣場舞,還可以打打籃球。村先后三次開展文化活動:2013年10月19日,由華油音樂家協會、油城民生網及辦事處共同舉辦的十月放歌文藝晚會在村唱響;2013年11月23日,河北省話劇院兒童劇團“百場兒童劇走基層進校園”到村演出;2014年3月24日,以“油地同心獻大愛,夢想放歌頌文明”為主題的文明城市創建宣傳巡回義演在村精彩呈現。
在以后的日子里,村將繼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體要求,為民做好事,大力發展民生事業,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真正實現村的幸福宜居之夢!
- 上一篇:高中多元化音樂教育論文
- 下一篇:高中信息技術教育論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