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二傳手——楊意紅事跡簡介
時間:2022-07-12 04:32:00
導語:科技二傳手——楊意紅事跡簡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楊意紅,男,55歲,瀏陽市葛家鄉金塘村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屆省人大代表。從1982年就被評為瀏陽縣級科技示范戶。1986年組織創建了瀏陽市果蔬實用技術研究所。1995年在果蔬實用技術研究所的基礎上創辦了瀏陽市果蔬協會。
一、采取產學研結合的方式,組織協會會員及當地農民赴海南租地從事辣椒、蔬菜制種和反季節蔬菜種植。
1996-1998年三年間,楊意紅帶領果蔬協會會員18000人次,在海南租地6萬多畝,與省菜辦、省蔬菜研究所合作,進行湘研系列辣椒、冬瓜、豆類蔬菜制種和大田栽培。共繁育辣椒種子19萬公斤,運回內地辣椒13萬噸,年產值超過億元,農民增收3千多萬元。為農民增收、緩解省內淡季蔬菜供求矛盾和降低市場價格作出了較大貢獻。
2005年,組織赴海南的果蔬協會會員及當地農民2500人,租地1.5萬畝。會員及菜農當年實現增收人平8000元。會員陳旺來年收入達30萬元以上。
二、開展新品種研究,不斷開發、推廣辣椒新品種。
果蔬協會和果蔬研究所通過多年研究培育,成功培育了湘椒33、42、43號新品種,制種畝積達1000多畝。制種30000多斤。先后在湘西的花垣、永順、保靖,懷化的芷江,邵陽的隆回,常德的石門等縣推廣,面積達5萬多畝。
三、不斷推廣新技術,服務會員和農民,提高蔬菜產量和質量。老楊率領他的一幫技術人員,在協會會員所及的2萬多畝海南蔬菜基地和山西、陜西、湖南的5萬多畝新品種推廣服務基地上,推廣新技術如:地膜復蓋、微滴管、防蟲燈等,推廣生物新農藥如抑太寶等,使蔬菜大大減少了農藥殘留,起到了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的作用。為了提高蔬菜產量,大力推廣菌肥等有機肥。共推廣新技術、新農藥、新肥料二十多項。在老楊的帶領、指導、傳授下,會員及農民種植技術水平大大提高。
四、強化協會服務功能,提高協會服務會員和農民的能力。1、建立技術服務體系。多年來,老楊先后培養了陳固平、陳卓平、陳德生、陶丙炎、陳勝吾等一大批辣椒制種和栽培能手,他們長年累月活躍在田間地頭,為會員進行技術輔導和解決技術問題。理事陶丙炎負責經營季節性農藥店,負責會員的農藥肥料供應,農藥銷售額一季達50萬元。2、組織營銷服務。會員組織專門的運銷服務隊伍,并與李樹德、李海均、何良等20多位運銷大戶建立聯系,把蔬菜運往長沙、溫洲、重慶等地。保證了當地蔬菜的均衡供應,平抑了蔬菜市場價格。會員肖光泉、張江洪、傅偉林等還在蔬菜基地建立代收店,方便會員和菜農集中供應蔬菜。
五、在科研院所指導下獨立承擔科研項目,不斷改進果蔬栽培技術,將技術傳導到田間地頭。
老楊和他的果蔬實用技術研究所,在省蔬菜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的指導下,承擔和完成了“果蔬優良品種繁育及開發”等省“星火計劃”項目,在開發中,不斷創新,改進了人工雜交制種技術,如辣椒茄子雜交制種授粉節位,授粉程序,授粉工具等;間作苦瓜遮蔭,解決了湘研一號父本擴繁留種的難題;同時大面積推廣了辣椒冷床大苗越冬育苗、西瓜嫁接及高產栽培等配套新技術。還從國內外引進了十二個種類的40多個花色品種的蔬菜良種4470公斤;引進辣椒種質資源18個,選配新組合31個,擴大了雜交制種技術在蔬菜領域中的應用。幾年來,老楊深入現場精心指導,共培訓了雜交制種技術人員5500多人次,豐產栽培能手1000多人,技術咨詢服務8000人次,配套提供品種說明書及豐產栽培技術資料9萬份以上,西瓜栽培手冊5000多本,目前果蔬新品種已推廣到廣西、湖北、遼寧、江西、浙江、山東、四川、陜西、安微、貴州、廣東、山西、河南、海南、黑龍江等22個省市。共推廣西瓜、辣椒、茄子雜交一代面積達18.78萬畝,總產值達3.25億元,新增產值97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