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部書記維權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11-08 02:30:00
導語:村支部書記維權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座落在灣址鎮中部偏東,有人口4000千多人,驅車沿灣新路行駛頭十分鐘,跨過一座石拱橋,遠遠看到一幢二層辦公用房就是該村村部。在村里,提起村支部書記王海明,大家言語間都會不由得流露出敬佩之情,這不僅僅因為他多年來與村兩委干部一道為廣大農民辦實事、辦好事,帶領群眾發展農村經濟,更重要的是他時刻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積極為農民群眾排憂解難,在200*年發生的棉花種子坑農事件中,他想棉農之所想,急棉農之所急,贏得了村民們的普遍贊譽。
探究原因查找癥結
眾所周知,蕪湖縣是一個農業大縣,全縣54萬人口中農業人口占95%以上,長期以來,廣大農民一直以種水稻、棉花、油菜、花生等農作物為主,農業生產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正是基于這樣的縣情,兩年前發生在該縣的一宗棉花事件至今讓人們記憶猶新。事情還得追溯到200*年。這一年,全縣廣大棉農像住年一樣從種子部門購回了棉種進行栽植,由于棉花是本地主要農作物品種,大家種植多年,對它比較熟悉,播種后,棉農們就一心一意地等著收獲了。按照棉花正常的生長發育規律來講,3月份播種,7月份開花,隨后,就要結籽,然而,進入當年8月份后,許多棉農發現自家田里的中棉所29f1雖然開了花,但始終不見掛蕾鈴,幾乎同時,在灣址鎮××村村部里,支部書記王海明也接待并聽到了幾戶棉農反映的類似情況。“棉花只開花不結果,還是頭回聽說?”。為印證幾位棉農說的真假,王海明與大伙兒徑直來到棉田逐戶進行察看,跑了一上午,所有種該品種棉花的田塊,從前期棉株長勢和外觀看,與其它品種棉花并無區別,但棉田里還真是結滿了白色的小花,就是看不到棉鈴?眼瞧著棉花結桃期就要過了,再不掛果就沒有指望了?身為村支書的王海明也覺得事情有些蹊蹺,為弄情事情原委,給村民們一個交待,他立即與村兩委其它干部一起向鎮上反映了此事,事隔不久,鎮有關部門邀請縣農業部門的技術人員來到××村進行了實地觀察和了解,并且選擇若干棉田開展了對比試驗,由縣技術人員對棉田單獨進行施肥、灌溉、噴藥和管理一條龍作業,經過對比試驗后,縣技術人員的解釋是很有可能是該棉花新品種不能適應本地氣候所致,與品種本身無關。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查明原因并協調好此事,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立即成立了處理中棉所29f1棉種事件領導組,積極向市、省有關部門逐級進行報告。
深入調查掌握實情
中棉所29f1棉種事件發生后,為全面掌握全村種植情況,村兩委一班人在支部書記王海明的帶領下,頂著高溫、冒著酷暑,深入到全村每家每戶進行上門統計,每到一戶,村干部除了看棉農購買的棉種發票外,還與戶主一起到棉田地進行現場核實,做到核一戶記一戶,詳細了解每戶棉農種植的品種、面積、地點和棉種購買的時間、數量等情況,并將統計的購種戶名單在村務公開欄內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防止出現虛報、漏報和瞞報。全村種植該品種棉花的共有700余戶面積達1130多畝,其中種植最多的一戶面積有8畝。由于種植戶數多,居住散,有時白天找人難,就晚上登門。在登記過程中,村支部書記王海明因歲數大,身體虛弱,加上連續的勞累病倒了,但他還沒等住院結束,就又急忙投入到工作中來,村兩委干部都勸他多休息幾天,注意保護好身體,但他卻對此輕描淡寫地一句:“沒關系,誰讓我是支部書記呢!”“我不帶頭、誰帶頭?”在他的帶領下,該村中棉所29f1棉花摸底統計工作在全縣率先按時按質完成了任務。
穩定情緒化解矛盾
棉花作為當地農作物的主打品種,是廣大農民主要的家庭收入來源,種植中棉所29f1棉種導致的產量銳減,甚至絕收,給本來增收就相當困難的廣大農民群眾帶來不小沖擊,特別是農村有些困難戶買種子、買肥料的錢都是借來的,這使他們本來就貧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如果此次事件處理不當,不僅事關群眾切身利益,而且影響農村社會穩定,身為支部書記的王海明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一方面主動到縣農委、縣種子公司等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匯報,另一方面協助政府認真做好棉農情緒穩定、矛盾化解工作。考慮到全村種植戶數多,牽涉面廣,矛盾容易激化的實際,為此,他與村兩委干部一道在摸底登記的同時,注意傾聽他們的想法和要求,積極做好棉農思想安撫教育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宣傳工作,要求棉農要依法辦事,不要有過激言行。同時,他還專門召開了村兩委班子成員會議,分析了全村棉農的思想狀況,根據廣大棉農平時一貫的言行和表現,確定了少數對象戶作為矛盾隱患排點,安排專人進行密切跟蹤觀察,做到一旦發現有異常舉動立即匯報,掌握主動。9月上旬,他組織全村棉農參加了縣里在灣址鎮新豐片召開的中棉所29f1調查情況通報會,使廣大棉農進一步了解了事件的背景、起因和發生經過以及政府在其中所做出的大量工作,增進了棉農對政府的信任,及時消除了社會上各種謠傳產生的不良影響。
積極索賠維護權益
中棉所29f1棉種問題發生以后,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中棉所29f1棉種損失補償問題終于有了結果,根據縣棉花生產工作領導組辦公室關于中棉所29f1棉種損失補償的意見,全縣與涉案的上海市種子公司和合肥市蜀豐種子公司,就民事賠償問題達成一致,全縣共落實補償資金320萬元。補償標準為第一批中棉所29f1棉種每聽補償100元;第二、三、四批中棉所29f1棉種每聽補償220元。補償資金分別于2004年底和2005年初分兩次兌付給廣大棉農。在棉種補償資金兌付期間,王海明又與村兩委干部一起挨家挨戶上門進行通知,并做好棉種補償政策宣傳工作,確保每戶棉農都能及時領到應得的賠償款,據統計,灣址鎮××村325戶棉農共購得棉種697聽,獲得棉種損失補償資金15.3萬余元。手捧補償金的種棉大戶周賢春激動地說:“當初真以為今年白忙了!沒想到還真拿到了損失補償,這真多虧了政府和村兩委干部給我們出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