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部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11-08 02:32:00
導語:村支部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秦嶺深處見彩虹—黑龍口鎮中坪村支部先進事跡
出商州城沿312國道向西行37公里,進入狹窄悠長的道岔溝內,放眼望去,兩邊山坡上郁郁蔥蔥,漫山遍野的針葉松,一層層的人造梯田掩映其中,眼前是一塊塊整修過的大田,一條條新砌的石練,一座座粉刷一新的房子,一口口繁忙的礦井,來來往往的群眾腳步匆匆,忙著上工下地,看不見三五成群打牌諞閑傳的,農村先進性教育和發展經濟的標語隨處可見,整個村子繁忙有序,給人一種蓬勃向上的感覺,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基層黨建先進村黑龍口鎮中坪村了。
走進中坪村支部辦公室,四面墻上掛滿了各種獎狀和獎牌,1995年同志視察中坪時的照片掛在中間格外醒目,全國、全省模范村委會,省、市、區基層先進黨支部,區級小康村、百強村等中、省、市、區各種榮譽記載著中坪人的輝煌和成就。談及這些榮譽的取得,中坪人感觸頗深,要說的很多,但說得最多的還是“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有了先進的支部才有了先進的中坪村”。
中坪村支部現有黨員24名,預備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3名,黨員平均年齡40歲,村支部一名支書、兩名支委,平均年齡36歲。近年來,中坪村支部積極開展各項黨建主題活動,圍繞礦業抓發展,辦好實事促和諧,民主管理保穩定,使全村經濟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協調進步,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以人為本強組織增強支部凝聚力
黨支部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帶領群眾發展的明燈和旗幟,要擦亮這盞燈,樹起這面旗,需要把人的發展放在第一位,需要有一支團結、高效的黨員隊伍,需要支部每一位黨員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體現黨員先進性。
村支部高標準布置了村支部辦公室和黨員活動室,以此為陣地抓好黨員學習教育活動,并制定了學習制度、活動制度,將支部概況、發展目標、黨員包扶對象、黨員形象崗位掛牌上墻,接受群眾監督。村支部堅持政治理論學習經常化,支部每周進行一次學習,每月召開一次村組干部黨員會,和支部生活經常化、制度化。堅持村支部一班人帶頭學,普通黨員跟著學,不斷提高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村支書張強在政治學習之余,還加班加點學習取得了本科文憑,使自己管理村級事務、發展經濟的能力得到提高。通過經常性的學習,尤其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和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使每一位黨員都樹立起了黨員意識,時時刻刻不忘自己的職責義務,自覺投入到村上的各項事業建設中去,處處走在群眾前列。
在搞好黨員學習教育的同時,支部還在全體黨員中廣泛開展了“雙培雙帶”、黨員扶貧幫困活動,使黨支部的凝聚力不斷加強。村支部確定村兩委會成員每人包三戶貧困戶,提倡有幫扶能力的黨員結對幫扶貧困戶,落實具體致富項目并造冊登記,每季度回訪一次,支部每半年評比一次,促進幫扶工作的開展。村支書張強包扶二組貧困戶曾財娃后,出主意、送政策、幫現金,不僅使曾財娃還清了外債,還購置了摩托、手機和新式家具。支部支委、村主任劉勝軍包扶四組雙女戶、殘疾人張世敏,爭取資金800元讓他養羊致富,目前已發展到存欄60只,年收入5000元。支部一班人的行為也帶動普通黨員熱心幫扶,張述強、劉浩智等自覺與貧困戶張建明、陳新勇結對子,安排他們在自己的工隊干活,年收入好幾千元,已使他們全家脫貧。
在發揮黨員作用的基礎上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在堅持黨員標準的前提下把致富能人培養成黨員,這是中坪村在組織發展上的一貫做法,通過“雙培雙帶”活動的開展,主任劉勝軍、文書劉浩鵬、組長張小會、曾紅娃、劉浩鋒等在支部的培養下,從過去的管理經營門外漢成為村上的經營管理能手,致富能人張述強通過培養也光榮的加入了黨組織。通過進行黨建活動和組織建設,使全村黨員素質進一步提高,黨員結構進一步優化,為全村的發展培養了一支排頭兵、一支生力軍。
圍繞礦產抓發展提高支部戰斗力
中坪村的自然條件較差,九山一水一分田,但在貧瘠的土地下面卻埋藏著豐富的鉛、鋅等礦產資源,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中坪村就開始靠山吃山,開礦辦廠,村里的采礦隊、農田基建隊、護林隊常年活躍在山山嶺嶺,辛勤勞作,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辦企業鼎盛時期,村上為每戶購買了18寸的大彩電,安裝了有線電視,接通了自來水,令方圓十幾里的群眾十分羨慕。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由于市場變化,鉛鋅礦石價格下降,村辦企業經營慘淡,加之經濟結構單一,村上在外投資失利、受債務糾紛的影響,村集體經濟節節下滑。到1999年時,村上集體積累已蕩然無存,還拖欠采礦隊群眾工資27萬元,村上的自來水管年久失修,有線電視線路老化破損,群眾吃水、看電視出現困難,村辦小學的教室成為危房也無力翻修,支部辦公室破破爛爛,昔日的小康村風光不在,陷入了一蹶不振的境地。
在群眾的期盼和上級組織的重托之下,以張強為支書的新一屆班子走馬上任,擔負起了帶領中坪村走出困境的重任。擺在新支部面前的卻是這樣一副爛攤子:村辦鉛鋅礦管理混亂,接近倒閉,有的井口長期被人占有,三角債務糾纏不清,上門要帳的人絡繹不絕,群眾怨天尤人。
怎么辦?出路在哪里?
“依法辦事,實行企業改制”,支部書記張強斬釘截鐵的說出了村支部的想法。支部一班人在吃透村情的基礎上,吸取了經濟下滑的教訓,振奮精神,制定了“工業強村,多業并舉,勞務富民”的發展思路,帶領全村群眾開始了艱難的二次創業。
他們大刀闊斧的對村辦企業進行改制,實行村級管理、向下發包、個人經營的新辦法,兩個村有礦點被分成5個礦井對外發包。打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落后思想,廣開渠道,吸引河南軒瑞公司、洛南景興金礦、浙江蘭新公司投資300多萬元從事礦產開發,年可為集體收回管理費10萬元以上,并逐年增加。支部一班人上省下縣,依靠法律手段,成功收回張家溝礦井主權,理順了管理關系,解決了市鉛鋅礦所欠債務糾紛,償還了拖欠群眾的工資,使村上有了明顯起色,采礦的機器再一次轟鳴了起來。
2004年,中坪村支部又聯手他們的“雙聯雙增”對子支部鐵爐子支部,吸引咸陽彩虹集團退休人員穆殿臣投資60萬元在鐵爐子建起了浮選廠,進行礦石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日處理礦石50噸,解決了當地富余勞動力30余人,實現工業產值100萬元,創造社會經濟效益50萬元,利稅15萬元,既帶領鐵爐子村走上了礦業興村的道路,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產業群。
在采礦這一主業蓬勃發展的時候,村支部沒有好了傷疤忘了疼,忘記過去因經濟結構單一造成的經濟滑坡,決定走一業為主,多業并舉的發展之路。村支部敏銳的看到黑龍口豆制品發展的廣闊前景,聯合商州一能人投資10萬元在胡村辦起了豐慧豆制品加工廠,流水線生產豆腐、豆腐干,產品銷往西安、商州等市場,年可消化大豆上萬公斤,產值近10萬元。他們還計劃依托加工廠辦一香豬養殖廠,搞特色產業,以加工帶養殖,以養殖促加工,做大做強豆腐產業。
在村集體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村支部將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如何實現農民增收上,他們依托礦業優勢,支持群眾進礦務工,走勞務致富之路。村辦礦井堅持聘用本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支部還動員其他礦井承包人盡可能多用本地群眾。村上每年都召開礦工培訓班,邀請有關人員就礦上的安全常識、生產技術進行培訓,提高群眾的勞務水平,做到為礦上送合格工人,為群眾找到好工作,實現雙嬴。采礦業的發展帶動全村200多人從事采礦業,年收入100多萬元,全村人均收入1340元,占年人均純收入的80%。對不能進礦務工人員,村上積極出面,幫忙聯系從事建筑、長途販運、種養業,共同走上致富路,現在中坪村常年在外務工的有60多人,每年收入近百萬元,他們中的有些人還當上了“小老板”,開上小汽車。
富裕起來的中坪村電話入戶率達80%以上,電視、自來水入戶率100%,手機、摩托達60%,擁有私家小車的就有四五個,200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380元,高出臨近幾個村1000多元。
為民辦事解民憂增強支部號召力
新的支部在上任時曾向群眾莊嚴承諾:每年要為群眾辦幾見看得見的實事,他們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在村上經濟剛有所好轉之時,他們毅然拿出7萬元修繕了村辦小學,添置了教學器械,解決了群眾最關心的子女上學問題,并硬化了學校操場,將實事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幾年來,村上陸續為群眾更新了有線電視設備,投資2萬元拉通了自來水,修建便民橋兩座,投資13萬元完成了劉家溝小流域治理工程,移動土石方3600多方,修復耕地50畝,使南溝口的滑坡體得到徹底治理,消除了安全隱患,總投資50多萬元的道岔溝小流域治理工程已完成了一期工程,使沿溝群眾再無害怕洪水襲擊的后顧之憂。
為了使群眾豐產增收,村支部組織從楊陵購回旋耕機和新式犁,改變傳統耕作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購買藥材種籽200斤、秋紫豆豆種500斤,發展藥材30畝、秋紫豆250畝,地膜洋芋150畝,二組貧困戶陳功新去年種植3畝秋紫豆,純收入3000元。購回矮化核桃2萬多株,花椒3萬多株,油桃和美國大板桃5000株,完成經濟林建園1000畝,群眾自豪的說:“我們村建起了一座綠色的銀行”。生產結構的調整也給村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群眾看到支部是真心為群眾辦實事,而且能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對支部的信任也是與日俱增,支部的威信也是越來越高,支部安排的事情群眾都是大力支持。去年冬季村上進行的道岔溝小流域治理工程,涉及100多戶群眾,300多畝土地,治理面積3000多畝,整修河堤2000多米,需要投工投勞2.5萬多個,移動土石方2萬多立方,總投資近50萬元,部分群眾的地、樹要被占用、砍伐。此事在群眾大會上一經提出,是一呼百應,有的群眾不計個人得失讓地伐樹,有的群眾放棄外出掙錢的機會上工投勞。施工期間日平均上勞100多人,大干100天,順利完成了一期工程,使村容村貌有了明顯變化,
民主管理促和諧提高支部向心力
中坪村在2002年與道岔村合并后,不僅人口由過去的500多人增加到800多人,兩勞釋放人員也增加了20多名,村大了,事多了,管理難度也增加不少,然而中坪村幾年來卻是民事糾紛不出村,上訪案件和刑事案件一直零發生,全村治安狀況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這一切得益于村支部的民主管理思路,得益于“連心日”活動的開展。村上不僅健全了以支部為核心的村委會、治保會、調解會、計劃生育等村級組織,明確了各個組織的工作職責,制定了相應的工作規范和章程制度,還為他們解決了報酬,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各負其責。
從2002年起,村支部就堅持廣泛開展“連心日”活動,在支部與黨員、村民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黨群、干群的心靈之橋。每月十五日,黨員、群眾早早就來到村辦公室,聽取村兩委會負責人的述職,提意見,談建議,村上公布一月來的財務收支、計劃生育、宅基地審批、農民負擔、電費收繳、救災救濟款物發放等方面的情況。通過“連心日”活動的開展,在全村形成了“同心同德抓經濟,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氛圍,使不少矛盾和問題通過黨群之間、干群之間、群眾與群眾之間的相互溝通、謙讓、理解得到了有效化解,做到了小矛盾不出組,大矛盾不出村,村上因此還被評為“民主法治示范村”。
從2003年起,村上每年為46位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120元的生活補助,使他們老有所養;對考上大學的學生獎勵1000元,考上中專的學生獎勵500元。并在全區率先建起了老年協會,組織老年人開展活動,并對年底涌現出的好媳婦、好公婆進行表彰獎勵,弘揚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定期對村民進行社會公德教育、法律常識教育和安全意識教育,開展歌舞晚會、籃球比賽、秦腔演唱會等群眾喜愛的文化活動,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領農村陣地。全村95%以上的戶被評為遵紀守法戶,80%以上的戶被評為五好家庭和雙文明戶,全村群眾思富,民心思進,呈現出百業興旺、民風純正、安定團結的可喜局面。
2006年初,黨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構想,這給中坪村指明了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我們相信,中坪村支部會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新的動力,帶領全村群眾,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設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讓秦嶺深處的中坪村見到絢麗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