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德--為人民服務的典范
時間:2022-12-04 03:27:00
導語:張思德--為人民服務的典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張思德同志于1915年陰歷3月初六出生在四川省儀隴縣六合場的韓家灣一戶貧苦的佃農家里。六合場座落在磊巴山,四周群山環繞,綠竹成蔭,風景十分秀麗??墒?在舊社會,張思德一家人生活非??唷埶嫉乱患規纵叾际鼙M了地主的壓榨和剝削。他的曾祖父叫張經合,在韓家灣實在活不下去了,就跑到陜西的漢中謀生,活活累死在那里。父親張行品也成年給地主扛長活,打短工,后來也流落他鄉。張思德生下來的時候,家里窮得連一粒米也沒有了。他的母親重病在身,小思德餓得拼命呼喊,吮吸破了媽媽的奶頭,也吸不出一滴奶水。沒辦法,媽媽拖著重病的身子,走東家,串西家,要來一把半把谷米,搗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給他起了一個小名叫谷娃子。谷娃子不到7個月,媽媽就去世了。媽媽去世以后,張思德的嬸母劉光友收養了他。張思德6歲就下地干活,割草、挖野菜、揀蘑菇、采松果,什么都干??墒?仍然缺衣少食,吃了上頓沒下頓。后來,張思德的父親從外面回來,又租種了地主范有萬的幾畝地,父子倆辛辛苦苦整整干了一年,可是,谷子上場的時候,地主范有萬的狗腿子拿著大斗來收租,一五一十量了個夠,交完租子就剩下2斗不滿的糧食。這還不行,地主范有萬還要收回租種的地。張思德的父親跟地主講理,說:“不是講好了,一租3年嗎?我們把田種肥了,又想收回!”地主范有萬說:“不收也行,明年加一成租子?!备赣H沒辦法帶著全家離開了韓家灣。可是,舊社會天下烏鴉一般黑,有錢人都是一樣黑心肝,窮人哪有活路啊。張思德那時雖然人小,也恨不得把狗地主這些吃人的惡魔統統砍死,把暗無天日的舊世界推翻。
張思德從小受苦受壓迫,懂得了愛誰、恨誰,后來參加了紅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3年10月,張思德懷著保衛家鄉,解放窮人的信念,參加紅軍當了一名通信員,并且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又當了特務連的班長。
1936年夏天,張思德所在的紅四方面軍翻過大雪山,從下口驛一帶進入了草地。茫茫的草地看不到邊,看起來很平坦,但都是沼澤地,一不小心就會陷進泥潭。一路上,戰士們互相攙扶著,彼此鼓勵著,忍受著,堅持著一步一步向前走。張思德那時候在通訊營當班長。他已經3次負傷,兩頰深陷面容憔悴,兩只腳被腐臭的泥水泡得紅腫,身體非常虛弱。草地行軍本來就很艱難,再加上送信、傳令,更加吃力。但是張思德的眼睛分外明亮、步伐更加堅定。每次來了任務,他總是拔腿就走。在泥沙沒過腳踝的草地上,每行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張思德作為班長,為了使別的同志減少體力消耗,遇到任務總是自己承擔。有一次,張思德又要自己去傳送一道命令。副班長實在忍不住了,拉住張思德說:“班長,你總是這樣不成啊!還是輪流去吧!”張思德解釋說:“咱們班好多同志歲數小,不能讓他們再多跑路。我自己多跑幾趟,讓大家都能夠走出草地,完成北上任務,多好啊!”副班長說,那讓我去送。張思德笑著說,那還不一樣。說著又走了。在草地上露營是很危險的,看起來草皮平展展的,但是,疲勞極度的戰士會陷進泥沼。為了同志們的安全,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張思德幾乎夜里沒睡個整覺。他打個盹兒,就起來看看,哪兒草皮下滲出了水,把同志拍醒,讓大家活動活動身子,再挪干爽點的地方。有時候,他守著篝火,不時地加點柴禾,給同志們烤干衣服。在草地里艱難地走了20多天以后,更加的困難的情況出現了。戰士們身上帶的干糧全都吃完了,部隊斷糧了,饑餓威脅著紅軍戰士們。怎么辦?為了走出草地,首長殺了馱文件的戰馬,分給傷病員吃。戰士們解下了皮帶、槍背帶,煮了一口一口吃了。在極端困苦的情況下,大家爭著把自己能吃到的一點東西,首先給體弱、有病的同志。為了戰勝無情的饑餓,走出草地,完成北上抗日的神圣任務,黨組織發出了“嘗百草”的莊嚴號召。在茫茫的草地上,野草遍地,毒草叢生。要嘗出一種能吃的野草是很不容易的,往往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輕者中毒,重者可能死亡。那時候,張思德還沒有入黨,但他處處嚴格按著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在“嘗百草”的活動中,他總是搶在前頭。見到一種草,他總是首先嘗一嘗,找到一種能吃的草,他就馬上去告訴兄弟單位。有一回,部隊來到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忽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卜!野蘿卜”!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跟蘿卜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興沖沖地跑過來,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張思德急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細細嚼了嚼,感到又甜又澀。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又過了一會兒,他感到肚子一陣絞痛,隨后吐出一股股清水。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把手中的草樣一扔,就栽倒了,失去了知覺。半個多小時以后,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張思德同志在嘗百草活動中,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
張思德同志在革命隊伍里是關心同志,愛護戰友的模范。他心里總想著同志,時時處處都是關心別人比關心自己為重。他常說:“同志們都是為打日本、救中國來到部隊的。革命隊伍里的人,應該互相幫助。我們要多想人民,多想同志,多做工作,少考慮個人?!?/p>
在延安的時候,因為糧食不足,戰士們飯都吃不飽。通信班的戰士都是些年青人,再加上經常外出送信走遠路,飯量都比較大。為了讓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吃飯時,張思德吃到一半,就不聲不響撂下飯碗,提起水桶去打水,實際上是讓別人多吃一些。一次、兩次,同志們沒有注意,時間一長,張思德的這個秘密就被大家發現了。一個星期天,張思德跑出去幾十里地,從一個水坑里撈來一些小魚。沒有油,他就把這些魚洗凈曬干。用火烤好,讓大家會頓餐。當大家吃得正香的時候,他又要去打開水。可是,這回水桶讓副班長先拿走了,張思德只好轉身回來。他發現自己碗里不知道誰給他放了幾個黑面饃饃。他明白了,這是同志們想讓他多吃一些。他故意細嚼慢咽,好半天才吃了半個饃饃,剩下的放回盆里,剛要走開,被戰士小韓一把拉住了。小韓激動地說:“班長,你別再瞞著我們了。我們都知道了?!睆埶嫉抡f:“我吃飽了。”小韓把張思德拽回來,把那幾個饃饃硬塞給了張思德。小韓說:“班長,!咱們有福同享,有苦同當,你不要一個人餓著肚子,省下讓我們吃,”張思德看實在不能推開了,就把幾個饃饃掰成12份,分給全班戰土每人一份,才算平息了這場“風波”。
1944年,抗日戰爭進入了第7個年頭。這年春天,張思德已經在身邊站崗10個月。他響應組織號召來到距離延安70多里的安塞縣石峽峪莊開荒種地,擔任農場的副隊長。在開荒生產中,張思德總是哪里最苦最累,就帶頭在哪里干。打井、修路、種地、挖窯,都跑在頭里,每天早出晚歸。逢到假日,張思德總是留下來看家,整理院子、修理工具、牽上騾子到五、六里遠的山溝里馱水,回來把同志們沒洗的衣服一件件找來洗凈、曬干。到了農忙的時候,張思德就帶領大家幫助附近的老鄉,特別是幫助那些勞力少或家里有病人的農戶干活。幾個月以后,眼看著谷子、糜子、玉米天天長高、長大了,戰士們都特別高興。農歷7月,天氣漸漸涼了,農場決定輪流進山燒木炭,好準備過冬,因為張思德曾幾次燒過木炭,有經驗,農場決定由張思德負責燒炭任務。當隊長問張思德有什么困難時,張思德堅定地回答:“請領導和同志們放心,我是共產黨員,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燒好!”
1944年9月5日,一大早下起了毛毛雨。地皮濕漉漉的,地里的活兒干不成了,大伙兒都建議爭取時間多打窯,多燒炭,隊長和張思德商量以后,決定臨時組織一個突擊隊,進山趕挖幾個新窯。
張思德帶著小白、小朱、小李等8個戰士,精神煥發,干勁十足,一路唱著歌到了廟河溝的山林,沾滿露水的青岡樹葉顯得鮮紅欲滴,高大的白樺、松樹更加挺俊。張思德帶著8個戰士,分成3個組,分散在3個地方挖。
張思德和戰士小白一起干。窯越挖越深了,但是,里面還是直不起腰。張思德鉆在里面,貓著腰,累得滿頭大汗。小白蹲在洞口朝里邊喊:“組長,出來歇歇,讓我進去干會兒吧!”“不用了!”張思德總是這樣照顧別的同志。這時,天更加陰了下來,牛毛細雨下大了。張思德趕緊從窯洞里鉆出來,把一條背炭用的麻袋披在小白身上。小白說:“天氣涼,你也披一條吧!”張思德說:“我不要緊!”說著,張思德拿上兩條麻袋,向山后溝走去,小李、小朱幾個戰士見張思德給送來了“雨具”,干得更歡了。他們喊道:“小雨大干,大雨猛干,不下雨拼命干,保證今天挖好窯!”張思德也高興地說:“好哇!”說著,把麻袋遞到了戰士們的手里,頂著雨回到自己干活的地方,和小白一起繼續挖窯。小白請求說:“這回讓我進去挖一會兒吧!”張思德見外面還在下雨,窯里也能容下兩個人了,就說:“好,進去多注意!”小白的意思是讓張思德在外面歇一會兒,見他還要鉆進去,就說:“你太累了,先歇會兒,我去干一陣兒?!睆埶嫉抡f:“我不累。我們得趕緊把炭窯挖成,好多出幾窯炭?,F在革命需要炭,領導和同志們需要炭,多出一窯,就是為抗戰多做一份貢獻!”說著,張思德把頭上的雨珠一擼,又鉆進了窯里。
張思德和小白繼續在窯洞里干活。張思德用小撅刨窯壁、窯頂,小白用鍬將刨下來的土扔到窯外,山風傳來秋雨打在山林樹葉上發出的清晰的響聲。兩個人在窯洞里緊張而有序地干著,不時地交談著。
兩個人一邊干活,一邊拉話,雖然非常累,卻感到非常愉快。雨漸停了下來。快到中午時分,眼看著一眼炭窯就要挖成了。為了保證質量,張思德又拿著小撅頭開始修整窯面,見哪兒凸出,他就挖平、修光、非常認真。就在張思德修整右邊的窯壁時,突然,窯頂上“啪啪”掉下幾片碎土。“快出去,有危險!”張思德大喊一聲,小白還沒有領悟過來,剛要轉身,張思德手急眼快,一把將他推出窯口,就在這時候,只聽“轟隆”一聲,兩米多厚的窯頂坍塌下來。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小白在窯口被壓住半截身子,張思德被整個埋在坍下來的土里邊。小白大聲急叫:“張思德!”呼喊聲穿過山谷,傳遍山林。
張思德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戰友的安全,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時年僅29歲。
1944年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屬機關舉行了“追悼張思德同志大會”。會場設在棗園后溝的西山腳下。一大清早,同志們就紛紛進山采摘松枝、野花,給英雄扎花圈,會場前面的土臺上擺滿了花圈。偉大領袖親自參加了張思德同志的追悼大會。親自將花圈獻在土臺子中央,挽聯上親筆寫著:“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
就是在這個追悼會上,偉大領袖作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講演。他穩步走上講臺,打著手勢,親切地講道:“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p>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p>
還說:“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奮斗。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p>
張思德同志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范。他的一生短暫、平凡,但是,他的崇高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