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新征程 夕陽分外紅

時間:2022-02-18 01:35:00

導語:小康新征程 夕陽分外紅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0月18—21日,四川省老干部發揮作用成果展在成都隆重舉行,這既是省委、省政府多年來高度重視老干部工作,傾情關愛老干部的結果,又是省委、省政府尊重、鼓勵和支持老干部為黨和人民再作新貢獻真誠愿望的具體體現。這里,我們擷取老同志們的部分事跡予以刊載,以此激勵全省廣大離退休老同志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繼續努力。

關注重大發展課題

2001年和2007年,省老同志廖伯康兩次寫信給省委領導同志,對推進跨越發展和統籌城鄉發展等問題提出建議,得到省委的高度重視。

我省廣大老同志十分關心改革發展事業。實施西部大開發,推進四川跨越發展,“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四川”,都引起了老同志們的關注,他們結合四川實際,積極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議。

韓邦彥、沈國俊、林凌等就四川核電發展、南水北調西線工程、21世紀長虹集團發展等問題,提出了許多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意見。省科技顧問的專家們在辛文等老同志的牽頭組織下,完成了《科學發展觀與四川戰略發展重點研究》、《構建四川和諧社會若干問題研究》等一系列重大課題,受到省政府表彰。

許多老同志是經濟方面的專家,他們積極運用專業知識,參與和促進經濟建設。老同志劉昌杰退休后始終關注農民問題,在他積極協調、指導和爭取下,“四川省首屆(三圣鄉)花卉博覽會”和“中國第六屆花博會”相繼在成都成功舉辦。

“智庫”的助推力

改革開放,為我省老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開展課題研究,充分發揮“智庫”作用。老專家們組織參與的許多課題研究,提出的許多建議意見,得到了有關部門、領導的重視和采納,一些建議意見還帶來了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宜賓市修建沿江路時,采用老專家們修改設計的意見,使工程投資由2200萬元降為600萬元;攀昆高速公路攀枝花段采用老專家們的建議,縮短路程6公里,少拆房屋1/3,少占農田300畝,節省投資2億元。

我省是農業大省,老科技工作者們積極開展“三下鄉”活動,將農科知識送進農家,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川農大老科協成立幾年來,已有1100人次參加“三下鄉”活動,舉辦技術培訓班240場次,培訓農民50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6000余份。

全省各級老科協每年舉辦科普講座200次以上,聽眾達3萬余人次。電子科大、科分院的老專家還編寫了《信息世界與人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青少年科學素質培養叢書》等科普讀物。

托起明天的太陽

由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組成的“五老”志愿者,一直是我省關心教育青少年的骨干力量。全省各級關工委組織70余萬名老同志參與關心下一代、教育青少年工作。

據統計,全省共有8萬余名老同志擔任校外輔導員,輔導學生1120萬人次,并積極組織“五老”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十個一”關愛等系列活動,用理想和愛心滋養青少年健康成長。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馮元蔚、副主任龔讀綸等,不但承擔著省關工委領導工作,而且還親自帶頭參與到具體活動之中。老紅軍賀文玳長年堅持為成都幾所中學作革命傳統報告,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可愛的紅軍爺爺”。瀘縣離休干部夏秋冬離休22年來,積極投身關心下一代工作,自費編印教材3套,并深入全縣基層作理想宗旨報告300多場,聽眾達18萬次。

目前,全省各級關工委組織了5萬余名老同志參與關愛留守學生活動,4萬余名老同志參與幫教、關愛10萬余名有嚴重不良行為習慣的青少年和服刑在教人員的未成年子女,并舉辦青少年行為習慣養成報告會320場,向30余萬家長傳播科學家教理念。3.7萬名老同志參與義務監督網吧活動。

亮麗的健身風景

每當你清晨和晚上漫步于廣場、街道時,你會看到一群群老人正在健身。遍及全省各地的廣場晨練和晚練等健身活動,成為了各地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

自1983年省老體協成立以來,全省老體協不斷發展。目前,全省建有省級行業老體協14個,直屬俱樂部6個,市州一級已普遍建立老體協,縣(市、區)達到85%,發展會員70多萬人,培訓技術骨干1.3萬余人。同時,老年健身的基礎設施也不斷完善。全省現有老年活動中心1.8萬多個,老年健身場地1萬余個,向老年人優惠開放的各類體育場館3萬多個。

我省的老年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每4年一屆的全省老年人運動會,每年68項次的全省老年體育賽事活動,成為了全省老同志展現健康風采的場所。老人們還積極走出天府,每年組隊參加全國老年體育比賽46項次,展現了天府老人良好的精神面貌。

絲竹之聲伴墨香

2006年,楊超、何郝炬、楊析綜、馮元蔚、廖伯康、聶榮貴等12名省老同志在深入調研后,向省委提出了振興川劇的建議,引起省委領導的高度重視。

老同志們堅持弘揚先進文化,把先進文化的種子灑播在天府大地上。

老干部黨校、老干部活動中心和老年大學,既是老同志“老有所學、老有所教”的重要場所,又是老同志傳播先進文化、服務社會的重要陣地。多年來,他們大力開展教育培訓,并積極組織老同志開展書畫創作、文藝演出等活動,使學習成果進社區、進支部、進家庭,達到了“培訓一人,帶動一片”,“一人提高,多人受益”的良好社會效果。

近年來,省老年書研會和省級機關老年書研會就舉辦大型書畫展百余次,出版各類作品期刊近200期,作品專集近百冊。各地的老干部藝術團,每年都深入工廠、學校、社區、農村等基層演出。成都市老同志京劇團成立20年來,演出150多場,劇目192個,觀眾達10余萬人。

著書立說,筆耕不輟。一些老同志離退休后,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92歲高齡的著名作家馬識途,在雙目幾乎失明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用電腦寫作。許多老同志還參與編審史籍、撰寫回憶錄。天寶、何郝炬、聶榮貴等省老同志參與編審的《天寶與西藏》、《當代中國·四川卷》、《政協十年》,以及省老同志何郝炬、楊嶺多吉和老紅軍張天偉分別撰寫的《霜天曉月》、《康藏革命史》、《二野女大》等書籍,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巴中退休干部張崇魚,105次

行程40余萬公里,拜訪1000多個單位和3000多位紅軍將士及親屬,協助籌建了紅軍將帥碑林和紀念館,被省委命名為全省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

永遠飄揚的黨旗

全省廣大離退休黨員以黨支部為戰斗堡壘,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不斷為黨旗增光添彩。

老同志們威望高,作風正,要求嚴,許多人被聘為監督員,參與行業或單位的行風、作風監督,或被邀請參與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巡視工作,充分發揮了老同志的政治優勢。

一些離退休黨支部積極向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科技、法制等知識。每逢黨和國家召開重大會議或舉辦重大活動之際,老黨員們都會及時向群眾宣傳黨中央的精神。巴中市巴州區老紅軍支部6名黨員雖然平均年齡達90歲,但他們近幾年深入中小學教唱紅軍歌曲40多次,作傳統教育報告250余場次,被稱為“紅軍精神的傳承者”。南江縣趕場鎮的老黨員們以身邊人和事為素材,創作節目91個,輾轉通、南、巴三縣義務演出194場,行程2740多公里,觀眾達17萬多人,被人們尊稱為“拐棍宣傳隊”。

許多老黨員多次響應支部的號召,積極向災區捐款捐物,為貧困學生捐資助學。自貢沿灘區離退休支部為貧困學生捐款2萬多元,幫助18名學生完成學業,為服刑人員的未成年子女捐贈學習用品和衣物129件,慰問貧困黨員217人次,幫助15戶村民脫貧致富,幫助下崗職工再就業25人。

赤子情懷眷民生

近年來,我省廣大離退休老同志以多種方式投身于扶貧幫困事業中。

2004年,小平同志百年誕辰之際,全省廣大老干部積極參與“我為小平故里植棵樹”活動,在小里故里廣安捐建了“晚霞林”。2007年,誕辰120周年時,省級機關的老干部們又積極參與向革命老區儀隴“送溫暖、獻愛心”捐贈活動,為故鄉儀隴捐贈現金50萬元,捐物15500件。

全省各級扶貧基金會、扶貧開發協會、老區促進會,在離退休老同志的領導和參與下,為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省扶貧基金會20多年來募集資金1億多元,為貧困地區招商引資12.2億元,發展了多項農業產業化項目。并先后幫助1.1萬余名下崗職工再就業,免費培訓鄉鎮干部和農村技術骨干4000余名,建立農村希望小學和圖書室240個,改造彝民住房6500余戶。實施棟梁工程,幫助10177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

老科技工作者們在服務“三農”活動中大顯身手。雅安市老科協利用奶牛糞便種植又胞菇,取得經濟收入的同時又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

許多老同志情系貧困地區的發展。省老同志楊嶺多吉長期關心“三州”的發展,多年來,他已先后為甘孜、涼山等地籌集募捐資金40余萬元。老同志馮振伍除做好省扶貧基金會的領導工作外,其個人還先后捐款5萬余元。原瀘州市政協副主席何宗輝,1999年退休后回到家鄉古藺小水山區,帶領村民科學種植,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被村民們尊稱為“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