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計生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02-27 04:01:00

導語:縣計生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計生先進事跡材料

*自*年7月畢業被分配到*縣*鎮(原小*鄉)計生服務站從事計劃生育服務工作18年多來,堅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鉆一行。對工作專心、兢兢業業;對技術細心,精益求精;對服務對象耐心,服務周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甘于吃苦、樂于奉獻,默默地實踐自己“奉獻國策,永不言悔”的人生追求,榮獲“臨沂市十佳鄉(鎮)計劃生育服務站長”榮譽稱號。

“再難的工作也得有人干”

*年7月,*從益都衛校畢業,被分配到原小*鄉計生服務站工作。當時家人、同學都勸她利用關系換個工作。她也深知基層條件差,鄉村計劃生育難做。再說,她要調換工作有利條件很多。當時就有一位親戚想把她轉入衛生行業,并承諾先送她到醫學院進修,既能得到深造,又有一個別人都羨慕的職業,而且又離家近。可她無條件地服從組織分配,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計劃生育服務工作。從那時起,她就不怕吃苦流汗,滿腔熱情地投入了工作。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能,她自費訂閱了多種臨床醫學雜志,購買和借閱了大量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方面的書籍,邊學邊干。多少夜晚,勞頓了一天之后,同事和姐妹們有的去看電影,有的去看錄像,而她卻在宿舍看書做筆記,暢游知識海洋,吸取知識營養,掌握更多的知識。時至今日,她仍堅持讀書做筆記的良好習慣,在她家的,18年來她做的讀書筆記有厚厚的幾十本,整齊地放在書櫥里。

上個世紀90年代初,人們的婚育觀念還比較落后,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養兒防老”、“傳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計劃生育工作不被人理解。在*從事計生服務工作初期,由于自己對黨和國家的計生法規、政策、業務知識生疏,上下班經常帶著書本和各種表、簿、卡,有些親戚、熟人見了問她是當教師還是當醫生,她總是點頭微笑,不敢說是做計生工作,因為當時社會上一些人誤認為做計生工作不光彩,得罪人,不受人歡迎。但她認為,再難的工作也得有人干,“既然我選擇了計劃生育事業,奉獻國策就是我一生無悔的追求,不管條件多艱苦、困難多大,我都要一定干好”,并且一干就是18年。

“熱情就像一團火,要做就做最好”

鄉鎮工作條件差,且工作量大任務重。尤其是*鎮,位于縣城駐地。2001年鄉鎮規模調整后,原歸義、十里兩個鄉合并入*鎮,加上屬地管理以后縣直單位的計劃生育管理也納入*鎮,總人口達19萬人,已婚育齡婦女40180人,服務站的工作量十分繁重,僅憑滿腔熱情是不夠的。因為計生服務對象都是健康人群,要保障他們的安全,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和粗心大意,任何手術中的差錯都可能導致育齡婦女及其家人的不滿和抱怨,都會給計生工作造成被動和不良影響,她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工作要專心、手術要細心。無論是做一例簡單的婦科檢查,還是做一個危險性大的人流手術,她都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力求精益求精。鄉鎮計生服務站技術人員少,集中進站一人每天要做雙合診檢查200多人次,人工流產及放置宮內節育器30余例,一天下來,真是腿酸手麻,可她認為這樣實在。10多年來,由她主持做的流、引產手術3000多例,取放宮內節育器兩萬多例,從未出現過任何差錯。很快成為服務站里的技術骨干,*年2月,擔任了*鎮計生服務站站長。

*鎮轄區范圍廣,偏遠的村莊距離服務站30多公里,并且隔山跨河,群眾來一趟很不容易。為了方便育齡婦女,*就帶領工作人員改變過去那種等客上門的習慣做法,帶著器械和藥具深入到村(街),為育齡婦女做健康普查。由于農村條件差,冬天腳凍得象貓咬一樣,夏天又熱得喘不過氣來。全鎮141個村(街)全面普查一次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她和姐妹們經常是早晨5點鐘就集合出發,為的是讓出外干活的婦女不延誤出工的時間,而晚上卻又常常要等到她們出工回來,11點鐘才回家是常有的事。因工作量大、時間緊,經常是一天三餐并作兩頓吃。站內工作人員女同志多,因工作抽不出時間照顧孩子忙家務,少數同志有怨言,有情緒,*就經常與她們啦家常、談體會,引導她們愛崗敬業,并注重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不怕困難,戰勝挫折。在她剛到小*計生服務站工作時,年終迎查,正值刮風下雪天氣,她騎著摩托車去二郎村,風大路滑,連人帶車掉進了路溝里,車不能騎,她就推著摩托車趕到二郎村。十幾年來,頂風冒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常有的事,從不叫苦叫累,從沒有懼怕退縮,不管困難多大,都盡量把工作做好。今年夏季集中活動,她和站內工作人員在距縣城西北30公里的東南村訪查結束后,第二天趕到距縣城東北25公里的紅石村訪查,她帶著村里的雙女戶劉某去縣里做絕手術,沒有車輛,她就租了一輛三輪車帶著劉某去縣城,當三輪車行至歸義村急拐彎時,連人帶車都翻到了路邊溝里,三人都受了點皮外傷,簡單處理后,她又重租了一輛三輪車帶某到縣計生指導站做了絕育手術,當她把劉某送回村時,已是晚上7點多種,忙得她連中午飯還沒吃。她就是憑著這種甘愿吃苦、忘我工作的精神,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努力做好每一例手術。她不知放棄了多少個節假日、星期天。在創建市級優秀示范服務站活動中,*鎮計生服務站第一批順利通過評估驗收,成為全縣的樣板。

“真情換來育齡群眾的理解和信賴”

在計生服務工作中,*努力做到用熱心和真誠把服務站建成育齡婦女的娘家,用優質的服務點亮育齡婦女的心燈。在對育齡婦女進行優生優育、生殖保健、計生政策法規等宣傳教育的同時,按照“您的健康就是我們最大的心愿”的服務理念,加大投入,配置了B超、乳腺診斷儀、微波治療儀等設備,對健康普查中查出患病的育齡婦女建立檔案,對在站內能治療的婦科疾病及時的治療;對不能治療或不能確診的疾病,推薦其到醫院做進一步的診治。雖然為育齡婦女查病治病的心愿是好的,可有時仍有人對“計劃生育工作”持有偏見,事與愿違的事并不少見。*年5月,在壩子村婦女健康普查時,只剩下李某一個人了,*找查訪員了解情況,得知李某是不孕癥患者,每次查體她都不愿意來。*就與該村查訪員一起到李某家中了解情況,一進家門李某就滿臉怒氣發開了牢騷:“我連孩子都不能生,你們要我查什么!”*笑著對她說:“不能生孩子,不一定不能生育,如果查出有什么病也好盡早治療,不是更好嗎?”李某覺著有道理,就順從地上了檢查床,可她剛一躺下,*就發現有點消瘦的她小腹卻微微的有些隆起,用手一摸,發現有一個質地很硬的包塊,在B超下一看,原來她子宮內長了一個肌瘤,已經有懷孕3個月那么大了。*把情況告訴她以后,她是又感激又害怕,當天就去了縣醫院做了切除手術。到了秋天,當紅紅的棗子掛滿李某家的棗樹的枝頭時,她摘了最大最紅的一包送到了*鎮計生服務站,看著這一顆顆紅紅的棗子,*和她的同事心里喜滋滋的,那一顆顆小小的棗子,是對她們工作最純樸的嘉獎。

在日常工作中,*和她的同事們對來服務站咨詢、做手術的育齡婦女,堅持做到“四個一”,即一張笑臉相迎,一杯茶水解渴,一把椅子請座,一心為育齡婦女提供優質服務,由于服務工作熱情、周到、真誠,不少育齡婦女都說“本來羞于啟齒的難言之隱到了服務站之后,就想說出來,就想問個明白,因為到了服務站就像是到了自己的娘家”。設立“悄悄話室”是服務站轉變育齡婦女和孕前婦女婚育觀念的好形式,“悄悄話室”設立以來,每年接待前來咨詢的人員300余人次,絕大多數是憂心而來,高興而歸。今年春天,新屯村育齡婦女王某來問:“有沒有生男孩的辦法?”原來王某的丈夫是獨生子,結婚后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今年又批了二胎生育證,可丈夫和婆婆重男輕女,王某生下女兒后,就給她臉子看,說她沒本事,王某自己也有些自卑,所以就來咨詢生男孩的“秘訣”,*聽了王某的敘述后,耐心給她講一些受孕的基本原理,使她重新樹立了自信心。與此同時,*堅持對不適宜放置節育器的育齡婦女,就委派工作人員送藥具上門,對落實節育措施的實行術后回訪,發現有不良反應及時處理。在上級組織的歷次抽查中,育齡婦女滿意率均在98%以上。

“為了事業舍棄親情值得”

為了工作舍棄親情,是*恪守的職業道德。她的父母和公婆年事已高,丈夫是一名公安干警,她在鄉鎮做計生工作又忙,往往是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1993年結婚,生下孩子后產假一過,她就上班了。單位離家20多里路,工作太忙,常常是早晨走了,晚上不知什么時候回來,一天見不到孩子的影子,奶水脹得她走路都不敢邁大步,怕顛得痛,沒辦法,只得提前斷了奶。慢慢地兒子對她依戀越來越少,有一天孩子突然被絆倒了,*急忙去扶他,他卻大聲地哭喊著要爸爸扶他。聽著兒子的哭喊聲,*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丈夫做公安工作也是沒白沒黑,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顧兒子,有時丈夫出發或工作忙,星期天就把孩子鎖在家里,餓了就自己吃點餅干、方便面。2002年父親因病手術住院期間,由于當時正在搞集中健康查體活動,*沒請一天假到醫院多陪陪父親,只好央求公婆每天代她到醫院送飯;*年12月29號,丈夫到徐州出發發生交通事故受傷,肋骨斷了4根在徐州住院5天,*因當時忙于年終各項檢查卻沒請一天假去看一眼,直至轉院到*,她才抽空趕到醫院,當看到丈夫的頭纏著繃帶虛弱地躺在病床上一動不敢動時,*的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作為女兒,她應該對父母公婆盡為人女之孝,作為妻子、母親,她應該對丈夫、孩子奉獻一片愛心,可她卻沒做到;為了心愛的事業,她卻傾力傾情,獻出了摯愛。別人問她為什么,她毅然回答:“因為我選擇了計劃生育這項事業,為了甜蜜的事業舍棄親情我認為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