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部書記個人材料

時間:2022-04-08 09:43:00

導語:村支部書記個人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支部書記個人材料

也許誰也不會理解,一個跨省創辦物流公司的大老板,居然放棄自己的老板不做,卻回到自己的家鄉一個偏遠山村去當一名小“村官”,他到底是圖個啥?

也許誰也不會相信,一個山村的村支書,為了改變全村的落后面貌,居然不顧親人的再三勸阻,自己倒貼10多萬元去支撐著全村的公益事業,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傻?

也許誰也想不明白,一個上有老,下有小,連妻子都在外打工的農民,顧不上家人的生活,居然一次又一次地幫助那些困難的鄉親,他到底還有不有親情?

然而,當你走進衡南縣花橋鎮龍皮山下那個曾經很不起眼的小村莊,一打聽,一證實,你不得不相信,你不得不感動,你不得不敬佩,的確有這樣的一個人,有這樣的一些事。用龍皮人的話來說,他是“龍皮的驕傲”,他就是龍皮村支部書記*。

*是名退伍軍人,軍人就是有氣概,退伍不退志。他與妻子肖玲玉一道到福建省經商,幾經拼搏,竟創辦了一個自己的物流公司,成為龍皮人誰都羨慕甚至忌妒的物流老板。

龍皮,一個偏遠的山村,山窮水瘦,交通閉塞,伢子難聚媳,閨女難出嫁,典型的貧困村。正如那句民謠:“養女莫嫁龍皮郎,夜半獨身守空房”

是呀,這樣一個貧窮的村莊,沒有一個有能耐的村官來掌管,想走出困境,想過上好日子,就像白日做夢。老村官陽純桂年愈古稀,看著龍皮,天天苦于無人“接班”。

要說有能耐,還有誰能比得上陽東林?那年頭,鄉親們都在想,要是有陽東林來當“村官”就好了。老支書心里也非常明白,陽東林是個大老板,“村官”在他眼里又算個啥呢?可老支書又不甘心龍皮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窮下去啊……

2005年,老支書鐵了心了,他把村干部全都召集起來,把自己心窩里的話全說了,“我就是拉下我這張老面子,也要把陽東林請回來?!崩现偹憬o東林通了一次電話,代表鄉親請他回鄉當村官。

東林為難了,幾夜沒睡好。妻子察覺到東林有些反常,才問清了原因。那段時間,東林的耳邊沒少聽過這樣的話:“你怕是瘋了吧,上有老,下有小,放棄這么好的生意不做,去干那些得罪人而又沒有回報的事,今后,崽女讀書怎么辦?爹娘哪個來養?”不久,生意場上的朋友也知道了,個個勸他:“放棄每年幾十萬元的收入不要,卻要回去撿那個爛攤子,犯傻呢?以后再回頭可就沒有這么好的機遇了!”面對這些壓力,東林只好把這件事就一直擱在了心里。

2005年初春,東林回家探親來了。幾年沒回家了,龍皮村的面貌依然沒有改變。村民一見他回來,都紛紛圍了過來,看著他,欣賞他,仰慕他,都一致要求他回來當村支書。看著村民那一雙雙充滿期盼的眼睛,他的心終于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震憾:那是濃濃的情,是苦苦的求呀……鄉親的日子不好過,自己再富又有何意義呢?帶著一份沉甸甸的鄉情,他回到了福建。

回到福建后,東林花了近半個月的時間,極力做通了妻子的工作,毅然把公司轉包了出去,打點行裝,帶著妻子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返鄉的路途。經過村民投票選舉,他就這樣當起了“村官”。

頭一回當“村官”,東林還真的有些壓力和不安,老百姓盼望過上好日子的迫切愿望與村財政赤字高達40萬元的巨大反差,讓東林真切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有多大。東林心里明白,這條路要走下去,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然而,面對苦巴巴的鄉親,面對生我育我的故土,東林的心卻反而鐵定如山:就算是貼錢虧了自己,只要鄉親們能過上好日子,我陽東林也是心甘情愿,此生無憾!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龍皮人祖祖輩輩都盼望的夢想,然而幾代過去了,山還是那窮山,水還是那瘦水,龍皮人還是靠點著煤油燈過日子,還是靠腳板走路送信……就在就種期盼和失望中,龍皮人把希望和夢想全寄托在東林的身上了。

從這時開始,東林為了摸清村情民意,制訂切合實際的龍皮村發展規劃,他起早摸黑,下田地、入農戶,走訪座談,調查研究。每天回到家里,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眼前不時浮現出鄉親們那貧窮落后的情景……

東林算是見過世面的人,通過這一段時間的民情調查,對如何改變龍皮的落后面貌,如何讓龍皮的鄉親臉上綻露笑容,東林心里已有了一個長遠的打算和規劃,他開始沿著這個目標堅持拼搏下去……

2005年7月,東林著手解決鄉親用電問題。龍皮村的供電線路因嚴重老化而不能再使用,才逼得村民點用煤油燈。為了改造電網,他四處奔波,向有關部門反映龍皮村用電實際情況。電業部門要求村里按200元/戶交清網改費用外,還要把陳欠電費交清。東林通過做工作,在很短的時期內就動員村民想辦法交清了每戶200元的網改費用。但是,陳欠電費4.5萬元又從哪里去找呢?眼看著網改工程就要因此擱淺了,東林心里比誰都著急。此時,他想到了為女兒準備上大學的4萬元,可當他從家里拿存折時,妻子不解地問:“你拿存折干什么?”看著自己已經日漸消瘦的妻子,他只好把事情如實地告訴了妻子。妻子一把搶過存折,死死地拽在懷里,眼淚奪眶而出,說:“你又犯糊涂了,你不做生意都算了,我理解你,可你把女兒的學費錢都去倒貼公家,你到底心底還有沒有家?”明理的妻子望著丈夫那副幾乎是哀求的面孔,心一酸,最終還是把存折放在了陽東林的手中。短短的兩個月后,村里電網改造工程順利完成了。拉閘通電那天,龍皮全村的人沸騰了……

龍皮村有史以來只有土路,都是龍皮人用腳走出來的崎嶇山路。農民上山干活走山路,小孩讀書上學走山路,妹子出嫁送親走山路,裹腳的老太婆天天只能看著山路,走不出這個村,這座山……

早幾年,村里有個妹子在外打工,和市郊的一個伢子好上了。直到有一天,那個伢子要來村里看親,妹子在家里等。伢子高高興興開著自己的微型車來到龍皮卻進不了村,掉頭就走了。后來那妹子就再沒有等到伢子進過自己的家門……

這事東林知道了,看來這路是非修不可的了。從龍皮村到與鐵絲塘鎮交界處有4公里路。要全部硬化,談何容易?東林心里很清楚,最難的是錢從哪里來?可路一日不修,鄉親們就一日別想過上好日子。他召集村干部、黨員、農民群眾開會,動員大家齊心協力修路。村民一聽說要修路,心情一下就興奮起來,都說“我支持,聽你的”。那一刻,東林感到自己突然間增添了無盡的力量??吹竭@一切,*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改變這個現狀”。他個人出資近6萬元修建了一條300米通村公路。*的行動深深地感染了鄉里鄉親,村民主動上交修路款,在外的老板除交清自己應交的修路款外,還給予了捐助。短短時間內籌集資金25萬余元,但是仍差15萬元,又是一道坎呀。為了彌補缺口,東林多次跑到縣里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爭取資金。

2005年的冬天,東林就往返在縣城和龍皮村之間,找政府、找公路部門的領導?!疤觳回撚行闹恕薄|林用常人做不到的真情打動了縣里領導。那是一個寒冬雪夜,東林帶著鄉親的重托,踏著積雪,來到縣城找縣里領導請求解決資金困難,可蒼天似乎要考驗他,領導碰巧出差不在辦公室,可能要很晚才回家。東林想,來一趟不容易呀!他打聽到了領導的住所,站著等在領導家的前坪雪地上,這一站就是4個多小時。晚上12點多鐘,領導回家了。東林激動地上前抓住了領導的手:“我等您一天了!”到了領導家里,領導知道了事情的經過,非常感動,破例給龍皮村批示解決了資金10萬元。

通路那天,村民爭先恐后地走在水泥路上,那高興勁兒,那開心的笑,讓東林真切感覺到了一種喜悅和幸?!?/p>

東林回到家鄉很快就有半年多了,這半年多時間對東林來說,盡管很累、很苦,但感覺卻是那么的充實。“要為鄉親多辦成幾件實事,我才不會愧對鄉親,也才不會愧對自己當初回鄉當村官的選擇呀!”在東林的心里,想的就是鄉親。

龍皮村的人都要下地干活,生下來的娃娃就沒人看管,總不能讓這些娃娃一出生就是被大人用包裹背在背上天天同父母一起早出晚歸吧,總不能讓這些娃娃還像我們那個年代一樣長到1歲、2歲、3歲還不認識幾個字吧,可誰來管?誰來教?

東林算是看到了這個“大問題”了。他想辦個幼兒園,可村里沒錢呀!東林想到了他做生意時的招數,“引”。他多方打聽,聯系到了一個個體老板,老板也是本地人,同意了東林的想法,決定投入10余萬元,到村辦起一個幼兒園,村里給他提供水、電、場地等。從此,龍皮的娃娃總算有了一個自己的“樂園”,不再孤單,不再擔心不識字了。為了讓娃娃們有一個好的活動場地,東林那份愛心又讓他自貼2萬元,把幼兒園的操坪硬化了??粗埰さ耐尥尢焯煊腥斯?,有人教,活潑開心的情景,東林心里有種很甜很甜的滋味。

龍皮村離花橋鎮有10來里路遠,鄉親很少有自己的摩托車,連自行車都不多,要到鎮里辦點事至少要花大半天的時間。東林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總得想個辦法讓鄉親辦事方便一點,不出村就能辦事。東林的腦子很靈,他沒多久就想到了要在村里辦一個“三農服務站”。這可是個創意,在全省可能是首例。他沒去想這些,他想的很實在,就是方便村民,為村民服務。他投資5萬多元,建起這個服務站,聘請了兩個員工,專門為村民代辦儲蓄、收發郵件、包裹、代交手機話費等等,只收取很少很少的一點成本費。就這樣,這個服務站就一直辦到了現在。村民辦事是方便了,可東林是有苦難言了,每年除了支付員工工資等開支,都要虧2萬多元。

龍皮村屬山高地帶,村民買了手機都無奈沒有信號,只好把手機當時間表用。村民想做生意,信息不靈通,沒法與外界聯系。為了讓龍皮村不再是“信息不靈通,手機當鐘用”,他多次找到電信公司和移動公司協商,請求在該村建程控交換機房和移動信號發射塔。在他的努力和感動下,兩個公司都同意了他的請求。機房和發射塔是建好了,可村民哪里知道,在工程結束結帳時,多出預算的1.3萬元工程款,都又讓東林自己一人貼進去了。如今,龍皮人也像城里人一樣,“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寬帶上網,網上沖浪”了。

龍皮村的面貌算是有了很大的改變了,路修通了,電架通了,信號塔建起了,然而,龍皮人的生活都并沒有真正好起來。東林心里有筆數,那就是村民一年純收入還不到1000元。想建房,想買電器,都是白日做“夢”。

要讓鄉親富起來,才是東林最大的心愿。

東林開始分析龍皮的現狀,龍皮的特點,龍皮的優勢,他想到了調整產業結構,引導村民種烤煙。他把這個想法給全村的干部、黨員和一些村民說了,可他們沒有信心,他們窮怕了,怕萬一搞不成功會更窮。于是,東林自己先向外地煙農請教,自己帶頭先種了100畝烤煙,邊種邊積累經驗。上帝不敢虧待他了,東林成功了,鄉親們眼見這一大片煙葉,總算相信了。在東林的帶動下,半年時間全村已發展煙葉400畝,每戶種煙戶創收都在2萬元以上。龍皮組一個叫胡春洋的年輕人,從小父母雙亡,養成了游手好閑的習慣,住在兩間土磚房里,快30歲的人了因為窮至今聚不到媳婦。東林知道情況后,多次找他談心,勸他改除不良習氣,把心思放到成家立業上。東林自己掏錢支助他購進煙種、化肥等,請技術員教他種烤煙。胡春洋被感動了,自己也努力改正,一門心思種煙。去年,他種的15畝烤煙創收2萬多元,讓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還能富起來,如今,胡春洋已建起了紅磚房。

龍皮村年輕人較多,都因為窮,想致富卻沒錢去干事。東林借助自己以前當過老板結交過很多生意上的朋友的優勢,聯系多家外地企業,組織勞務輸出,讓這些年輕人有事做。東林請來了深圳玩具廠、眼鏡廠的專業技術人員到村里辦技術培訓班,把合格的全部招到廠里去就業。如今,龍皮村70%的年輕人都是經過村里的勞務培訓后被推薦到廣東等地打工去了,光是這部分人,全村一年就可增收1000余萬元。

東林不是無牽無掛的人,父母親都是快80歲的人了,父親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和腦血栓,每天靠藥物維持生命。女兒讀大二,兒子讀高二。要說對這個家,東林心里有說不出的愧疚。他一天到晚忙于村務,很少有時間顧及父母親的身體和孩子的學習情況。對東林這種事業型的男人,家人都早已習以為常了,都在這種習慣中學會了自立自強,家人都理解他,這是東林最感到欣慰,又最感欠意的。每當父母生病,或者是妻子勞累憂傷時,他能說的也只是那句家人已聽慣了的話:“我對不起你們,我欠你們的太多太多……”

東林曾經是個很不錯的老板,賺了一些錢,可打從回鄉當起了這個村官,他也就慢慢感覺到了家里經濟上的壓力。2年多來,他已為村里辦公益事業貼上了10多萬元,還有那些為村里辦事的交通費、招待費等也不知自己貼了多少,他也沒去算過。加上兩個孩子要上學,父母親要看病,妻子回鄉后又沒有做事,家里的經濟也自然不像別人想像的那樣寬松。妻子為這件事想了很久很久,再這樣下去,這個家遲早也會出現經濟危機,妻子最懂東林的心,丈夫看準了要干的事,是不會回頭的。終于有一天,她只好咬緊牙對丈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東林,我還是出去打工,要不然,這個家遲早會撐不下去的?!睎|林當時聽了,心里不是滋味,可想想這種處境,還是同意了妻子的想法。從此,東林就過上了“單身”生活,妻子孩子都不在身邊,一個人住在家里,那種孤寂也只有他自己能感受到……

盡管如此,東林從不隨便在村民家吃飯,有時因村務顧不上回家,經常挨餓?;氐郊?,自己還得洗衣做飯,還要照顧父母。

“人身是肉長的,不是鐵打的”。兩年下來,東林的身體也比不得以前,人瘦了很多。知情的鄉親懂得東林的艱辛,有時送點雞蛋什么的給他,他收下了,卻又買了其它東西找個機會送給了鄉親。東林和鄉親們已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從內心里不想再離開這個家鄉……

東林是個軟心腸,可在原則問題上,他是非分明,不顧私情。正因為這樣,鄉親們才信服他。去年,村里搞計劃生育集中服務,他的侄女陽玉平也屬于二胎結扎對象,玉平全家都不在村里,都在廣東打工。因為有個小孩1歲多,兩眼一大一小,又有腎下垂,所以想再生第三胎。為這事,東林硬是跑到廣東,找到侄女,說道理講政策,把侄女接回家鄉硬是做了結扎手術。

有人問過東林,你難道真的不后悔嗎?東林的回答也許一般人無法理解,“要說后悔,那就是自己還沒有更大的能力來幫助家鄉脫貧,只要努力過了,我就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