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01-25 03:28:00

導語: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先進事跡材料

一位患肺膿腫合并膿胸的內蒙古甘旗卡病人,名叫斯琴高娃,住進了*縣人民醫院

一位清瘦、戴著一副深度近視鏡的年輕醫生,用最經濟的青霉素加甲硝唑為病人抗感染,幾天過后,病情趨緩。

在這名醫生查房時,病人慌忙的停止進食,蓋上飯盒。他走近患者,慢慢地打開飯盒,是半個饅頭和一塊咸菜。于是醫生每天都從家里帶來了雞湯,帶來了魚湯……他說:“作為一名醫生,我首先想到的是病人的生命在我手中,當他們恢復健康時,我特幸福!”

這名醫生就是*縣人民醫院內科主治醫師*。他1995年畢業于大連醫科大學。

*縣是農業縣,有機磷中毒多發,搶救成功率低,以前沒有先進完整的醫療手段。*在大連學習回來后,形成了一整套“炭末硫酸鈉+長托寧+呼吸機”治療重度有機磷中毒方案,提高了治愈率,免去氣管切開的痛苦,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極大地提升了*縣人民醫院診治重度有機磷中毒的水平,使搶救成功率可同省級醫院媲美。*對中毒者采用胸外按壓呼吸,急診氣管插管術,上呼吸機治療,幾天幾夜的看護,均獲得成功,使一個個家庭重新團圓。然而他卻因連續日夜堅守,高強度的腦力和體力透支,落下了結腸炎的毛病,經常腹痛、腹瀉、脫水,但他所想的就是一條:病人第一。

2004年他在中國醫大一院進修回來后,在內科工作中強化了“病房內徒手心肺復蘇、電除顫”急救技術,大大提升了病房心肺復蘇成功率。家住*縣興隆堡鄉喇嘛花村的一位李姓老人,就是一位曾經和死神握過手又通過*搶救回到人間的幸運老人。當兒女們跟記者談起搶救過程時依舊面帶淚花,萬分感激:“那是去年7月2日半夜2點,我爸患急性心梗突然停止呼吸,吳大夫單人徒手心肺復蘇48分鐘,按壓近4000次……”是的,48分鐘復蘇成功,在國內外公開發表的刊物報道中也是不多見的。問及此時的感想,*淡淡一笑說:“一想到一條生命在我手中再生,總有一種幸福感,苦點、累點,不算什么!”他發揚并改進內科傳統微創顱內血腫碎吸技術。家住*縣章古臺鎮姓張的老人,行錐顱術反復引流近2000毫升腦內血性物,搶救成功,康復出院。

在院內會診工作中,他將所學的先進知識、技術廣泛應用,曾多次協助兄弟科室的危重癥診療和搶救。協助婦科醫師們,成功搶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的產后母親9例;協助兒科醫師們共同搶救高熱驚厥、心跳呼吸停止的兒童,讓他們重返校園;協助外科醫師們搶救一位瀕臨死亡的司機,監護一天一夜,成功恢復心肺腦,并度過DIC關,獲得技術上的突破。

香港萬智仁慈善機構捐贈給*縣人民醫院一臺在國內屬先進的價值30萬元的呼吸機。怎樣才能會使用并熟練掌握呼吸機?敢啃硬骨頭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從北京郵購有關呼吸機方面書籍。到中國醫大一院進修時,他得到了博士劉志的真傳。回來后,他結合*縣實際,在院領導及科主任的支持下,克服困難,開展這項新技術,添補了*縣此項空白,挽救了眾多病人的生命。

使用呼吸機時,病人應由專人看護,隨時觀察、記錄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半小時巡查一次。每一次使用呼吸機,*都要日夜守護,特別是對重癥患者,再累也不離開。

2006年春天,為搶救一位患者,通過院領導協調優化組合人員,利用呼吸機等現有設施,使這個病人闖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ARDS)、腦水腫、重度頑固性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穴DIC?雪、急性腎功能衰竭、應激性潰瘍并消化道大出血等8道死亡關口。*和他的同事們吃住在科室,奮戰12個晝夜,終于從死神手中奪回患者的生命,安全轉至中國醫大一院。如此病例支持到如此程度,堪為*縣人民醫院建院以來罕見之例。中國醫大一院醫務科科長王威,危重癥監護病房(ICU)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危重病學學會遼寧省分會主席馬曉春教授及多位會診專家,對*縣人民醫院把如此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給予高度贊揚。就是這樣的一點一滴的努力工作,*總結出很多寶貴的醫療經驗,在城鄉廣大患者中獲得了良好信譽,遠至甘旗卡、法庫、康平、阜蒙縣的外地慕名而來看病的患者越來越多。

*縣人民醫院院長馬洪國說:“像*這樣的醫生,在醫大一院進修重癥搶救、監護業務一年后,回到縣醫院發揮了極大作用,使縣醫院重癥搶救成功率大幅度提高。”

2006年,*獲*縣衛生局“十五”期間“重癥搶救,呼吸機支持”創新技術先進個人獎,被*縣總工會評為“十佳衛生工作者”。他所取得的成績先后刊登在《遼寧日報》“*農民看名醫不再是夢”、《中國醫科大學報》“醫療服務結碩果”等文章中。

12年的工作,*始終恪盡職守,努力追求新知識、新技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用醫療技術詮釋著當代醫生的內涵,鋪就著自己的白衣天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