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申報職業道德建設單位事跡材料
時間:2022-03-30 09:59:00
導語:小學申報職業道德建設單位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在20*年參加了全國“十五”科研規劃課題《我國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雙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實驗,并被確定為國家雙語教學實驗基地(當時東北三省僅此一家)。學校提出了“構建英語化校園,創辦雙語特色學校,為培養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奠基”這一具有特色的學校發展目標,與上海等地同步進行雙語實驗。學校先后在美術、音樂、數學、科學、體育、健康等6個學科和“走進”系列(走進**、走進中國、走進世界)、禮品包裝等校本課程中進行雙語教學嘗試,采用滲透式、半浸身式、全浸身式”等三種不同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跨文化、跨學科領域中會用英語思維、提高英語能力和習得英語的途徑。
經過不到四年的實驗,學校就探索出一條具有雙語特色的實踐之路,形成了“六個統一”、“八種途徑”的英語網絡體系。20*年5月,高校長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領回“中國十大雙語名牌學校”的獎牌,學校已躍居為全國聞名的雙語特色學校。
取得成績:2名教師分別在全國教師英語大賽獲一等獎;245名學生在全國英語競賽中獲一、二、三獎;學校編排的《灰姑娘新傳》代表我省參加全國少年兒童戲劇大賽獲四個獎項;小學英語課程四年學完,畢業生英語二級率100%,三級達75%(初一),四級達32%,五級達8%。學生過級率以低齡化、受獎人數多、選拔成績分數之高列全市前茅。
二、促發展,建古琴教學基地
隨著“雙語實驗”學校的增加,雙語不再是**小學的“獨家武工”。**人思索:如何開辟**小學發展的第二個途徑。
古琴作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第二批“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在北京和南方各大城市都已興起了挽救民族經典、學習古琴的熱潮,東北三省尚為空白。20*年,學校提出“弘揚民族文化,傳承經典器樂,塑造學生完美人格”的德育目標,將古琴引起課堂,成為學生的必修課。學校還被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命名為黑龍江省古琴教學研究基地,在全國尚屬首家。在中國民族器樂學會20*年全國“送歌聲、送樂器,愛心托起希望”的大型公益活動中,第一站就走進了**小學,給學校送來了價值3萬元的樂器。剛剛起步的古琴教學,不僅填補了古琴教育在黑龍江省的空白,而且還成為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又一道風景線,學校古琴代表隊已在哈市舞臺上展示風采,先后在香坊區首屆“**杯”慶六一、雙陽古琴書畫筆會、市關心下一代“慶六一、兒童演出會”上表演,在“完達山杯”寶寶大賽中獲金獎。中央電視臺、省市電視臺、新華社等各種媒體30余次給予了報道。
三、講奉獻,樹**人形象工程
學校開展了“樹**人形象工程”師德系列活動。提出以“微笑加點頭,專心聽你說”為座右銘,和諧師生關系,以“統一著裝掛牌上崗”為標志樹立職業形象,以制定的《**小學教師文明用語》、《**小學教師師德行為規范》、《**小學教師向社會承諾》為標準規范教師言行,以“學生問卷、家長問卷、教師問卷、學生寫評語”等多種調查手段,對教師進行《**小學教師師德考核百分細則》評價,評選“**小學師德十佳教師”、“**小學教師師德風采展示”和“感動**人物事件”為契機樹立榜樣。
以“一學四愛”活動深化師德建設,(一學:學身邊的師德楷模王麗艷;四愛:愛我的工作;愛我的學校;愛我的學生;愛我的同事)。充分利用校報、櫥窗、廣播、網上信息等形式,宣傳優秀教師的事跡。營造積極向上,爭先創優的輿論氛圍,激勵、引導廣大教師發揮育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自覺加強師德修養,不斷完善自我,實現人格的升華。
四、重特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作為**新課程教育基點校,學校自主開發了34門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不出校門就可得到綜合素質培養的學習條件。實行小班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教育,全面主動發展。確保每位學生的資源占有量,使教師能充分的關注每一名學生。學校成立了教學質量監控室,對每名學生科學管理,目標量化。
五、抓德育,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
學校重視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通過獨特的校園文化建設將德育工作不斷推向新高。
改革少先隊工作,突出活、新、美、動等特點,啟動了讀“中華經典文學、做少年君子”的誦讀工程,將學習《弟子規》作為學校的德育校本課程來指導學生的行為,學校開展的各項實踐活動,都極大推動了學校德育工作的不斷發展。
學校堅持常年開辦家長學校,定期免費舉辦講座、學習與交流;成立了家長監督委員會參與學校的各項管理,使各項工作透明度極高,深得家長的贊譽,和諧了家校關系。學校還利用家庭趣味運動會、新生入隊儀式、素質教育匯報演出創設了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機會,進而在教育孩子方面學校和家長達成了共識。學校與安埠街道辦事處簽訂了街校共建協議,定期為社區群眾提供家庭教育講座,入學指導;為社區適齡兒童提供各學科的培訓輔導;邀請社區及家庭走進學校,參與學校組織的有關教育活動等。
六、傳經驗,發揮名師名校示范作用
**校長作為市名優校長演講團成員,到**市8區12縣做巡回演講,省市各級校長培訓班講座20余次,傳播雙語教學經驗,形成深遠影響;20*年6月,在中國青少年實踐研究基地**首批基地經驗交流會做中心發言。
學校被**市教育局確定為“鄉村教師進名校”培訓基地,接待了依蘭、通河兩縣的鄉村教師,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培訓工作;學校還與五常市志廣小學和通河第六小學結成互助對子,物資支援6萬多元錢,并多次開展送教下鄉、進城學習等教研活動,充分發揮名優學校的輻射示范作用。
- 上一篇:小學開展兩個條例學教活動工作總結
- 下一篇:公交系統職業道德建設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