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場場長個人事跡材料

時間:2022-12-23 11:22:43

導語:林場場長個人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場場長個人事跡材料

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的平坦,有的曲折,有的鋪滿了錦繡,有的卻荊棘叢生。,男,省縣鄉人,十幾年來如一日將自己的青春汗水奉獻給為了綠化事業。

自任職以來,他以場為家,兢兢業業,勇挑重擔,帶領干部職工艱苦創業謀發展,將一個管理滯后、效益低下的林場建設成為現代林業示范區。

作為土生土長的林場人,深知,林場要發展,必須先改善基礎條件,只有這樣才能留住人。為此,他先后籌資5萬元打井埋管,改造和完善林場自來水設施,使全場職工飲上了清潔的自來水;借助農村電網改造之機,籌資10萬元對全場的電路進行改造,告別了過去“有燈沒電”的歷史;安裝電視接收裝置,豐富職工的業余生活;爭取通村公路項目的支持,投資20多萬元,對3公里長的路進行改造,使原先窄小的土路變成了寬敞的水泥路,林場的面貌煥然一新。與此同時,多方籌資,為林場干部職工辦理了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解決了干部職工的后顧之憂。

北影林場過去基本“靠賣樹為生”,每年采伐林木彌補經費缺口。加之周邊群眾“靠山吃山”,盜林毀林現象比較嚴重。毀林容易造林難,林場呈萎縮發展的狀態。

場長后,爭取縣林業局支持,打破“大鍋飯”,推行“劃片包干責任制”:全場每名技術人員每人負責一個片區,對種苗、栽植、撫育管理等生產環節進行量化考核,提高林木成活率和管護水平。現在,改變了過去“年年開荒年年栽,年年栽在老地方”的現象;同時,推行股份制經營,鼓勵干部職工對現有山林入股,對宜林荒山實行租賃或買斷經營,做到“誰造林,誰經營,誰管理,誰受益”,極大地調動了干部職工投資造林的積極性。7年來,林場共完成退耕還林200畝,林業血防造林1000畝,荒山荒地造林3000余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90%,林場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林場如何生存發展?根據北影林場的地理位置,他把養殖業作為一項以短養長、增收的重要渠道,在養雞、狗、豬、山羊和種殖木耳上下功夫。雞有8000只,狗有84條,豬有50多頭,山羊有100余只,木耳120萬袋,每年僅養殖業上純收入就達萬余元。多種經營的成功,有力地促進了林場經濟的良性循環,為建設現代林業示范區打下建設的基礎。

他還給職工提供資金,條件,養植技術等,回收豬肉等方便條件,激發職工積極性。他給職工提供種雞雛1000余只,鹿90余頭,鼓勵職工積極進行養殖。他還給職工提供房舍,為職工提供養植技術,制定優惠政策,讓利回收。千方百計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林場連續7年被評為一類林場。

森林防火是林業最大的責任。每到重點防火期,“足不出場”,每天親自帶一個防火隊巡查,足跡踏遍林場的角角落落,認真查找林場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及時堵塞漏洞,徹底消除火災隱患。他還深入到林場周邊的村莊,開展森林防火知識宣傳,增強村民森林防火的法律意識和自覺性。由于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7年來,北影林場沒有發生一起盜林護林事件和重大火災時間,森林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

“人生就是一場拼爭,每天都在攀登,爬上這座山,越過那道嶺,眼前又是一座峰。”就像這歌中唱的那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每天都在攀登,向著心系百姓、履職盡責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