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學習輔導講稿

時間:2022-09-10 12:44:00

導語: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學習輔導講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學習輔導講稿

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學習輔導材料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一項重要內容。這里面既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倫理文化的道德內容,又體現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對市場經濟秩序的一種迫切要求。

誠實守信,從字面上講,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誠實是守信的基礎,守信是誠實的具體表現。實際上,誠實守信始終作為一種“善德”為社會所推崇。儒家以“誠”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最高道德范疇,認為“誠者,天地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孔子有句名言叫做“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另外,像“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古話還有很多,在古人看來,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和社會發生關系,處理這種關系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規,所以古人認為誠實守信是立身之本、“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一項重要內容。這里面既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倫理文化的道德內容,又體現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對市場經濟秩序的一種迫切要求。

誠實守信,從字面上講,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誠實是守信的基礎,守信是誠實的具體表現。實際上,誠實守信始終作為一種“善德”為社會所推崇。儒家以“誠”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最高道德范疇,認為“誠者,天地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孔子有句名言叫做“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另外,像“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古話還有很多,在古人看來,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和社會發生關系,處理這種關系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規,所以古人認為誠實守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道、齊家之要、治國之寶,是內心和外部行為合一的道德修養境界。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更是充分吸收了中國古代的“誠信”美德,進一步豐富了誠實守信的內涵,把誠實守信提高到黨的建設高度上來認識。同志提出了“實事求是”的思想,實質上就是誠實守信的一個高度概括。鄧小平同志也反復強調:“領導要取信于民,使黨內信得過,人民信得過。”同志也明確指出:“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市場經濟就不可能健康發展。”去年,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最近又提出“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這不但是傳統美德的要求,也是革命傳統的重要要求,同時,在新時期,誠實守信又賦予了新的時代精神。

誠實是立身之基,守信是興業之本。如果誠信不立,再高度發達的國家社會也會出問題。誠實守信同時需要法律的強制手段來保障,不誠信的人不僅要受到道德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只有這樣才能營造整個社會誠實守信的風氣。那么,誠信就應該體現為兩方面內涵:一個層面是倫理道德誠信,另一個層面是法律對經濟活動的約束。倫理道德誠信對應著傳統社會的道德準則;法律誠信則對應著現代社會的經濟契約。在人們高呼“誠信危機”、“維護消費者權益”的今天,誠信的價值更顯重要,它已經成為公眾、企業、商家、政府等相互之間交流、交往、交易的重要行為準則。所以誠信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

“見利忘義”,從字面上講,“利”是物質利益、功利;“義”是一定社會的倫理道德規范。見利忘義就是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孔子說“見利思義”(《論語·憲問》)。符合道義,取之無妨,這叫做“義然后取”(《論語·憲問》)。在孔子在與子貢談論食、兵、信、三者孰為重時,孔子以信為第一,認為“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足食和足兵體現了功利追求,而民信則屬于道德追求的范圍,這段話是子貢以非此即彼的極端形式,要求孔子在義利之間做出選擇。在這種對立下,孔子將道德追求置于優先于利的地位。當然,這對我們是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的。

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總書記提出了“以見利忘義為恥”的思想,應樹立正確的義利觀。這種義利觀的“義”,主要指崇高的精神理想追求和道德行為;“利”是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和國家的整體利益,以及在維護集體利益條件下個人的合法正當利益。社會主義義利觀既反對見利忘義、重義輕利的思想和行為,又反對離利談義、重義輕利的空頭道德說教。社會主義義利觀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集體為重,社會為先。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集體、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會主義義利觀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同時也盡力保障個人利益及其實現。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要求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必要時應犧牲個人利益來維護國家集體利益。總之,社會主義義利觀,是肯定人們對實際物質利益的追求,但反對“一切向錢看”的拜金主義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思潮,把義與利割裂開來,講利不講義,倡導見利思義、以義取利的價值觀;是鼓勵人們競爭,優勝劣汰,但反對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倡導誠實、公平、合作的價值觀;是支持人們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但反對不受道德和法律約束的絕對自由,倡導自主自立自強的價值觀;是注重人們個性發展和實現自我價值,但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倡導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的價值觀。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社會變得更加開放和寬容,在經濟和社會的轉型過程中,我們的道德建設面臨很大的挑戰。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有一部分人脫離了最起碼的道德底線和倫理準則,近年來發生的英語四六級泄題、學術造假、虛假廣告、假冒偽劣、缺斤短兩等見利忘義,道德缺失,極端個人主義的行為開始滋生和蔓延,他們眼里的“利益”取代了美德、誠信讓位于欺詐,追名逐利取代了廉潔奉公,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取代了艱苦奮斗,弄虛作假取代了坦誠老實;真誠待人,實在做事,敬業勤奮,被看作不知時務。這些都與誠實人不能被現實接納、推崇有關。這不僅對社會道德體系造成了沖擊,也損害了社會風氣,更影響了經濟的健康發展。人人都可以追求合理的利益,但是不能忘記基本的道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沒有誠信,不講誠信,缺少誠信也是不行的,那么,我們必須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也要把政治思想和文明道德教育抓緊抓牢。按照“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要求,大力弘揚誠實守信,見利思義的傳統美德。

誠實守信是全體公民都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規范。加強誠信建設,一是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誠實守信是全社會的事,也是每個人的事。人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誠實守信童叟無欺的社會環境中,但這種環境的形成取決于每個人對誠實守信所持的態度和行為。這就需要從每個人做起,只要人人都樹立起誠信的意識,并身體力行,那么整個社會的誠信水平也就提高了。二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開展講誠信的自我道德教育和修養教育,把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真正落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三要加強法律對市場經濟秩序的監管力度,對那些弄虛作假、制造假冒偽劣產品、販賣假鈔、假文憑、假證件的人員給予嚴厲打擊。四是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建立能夠在全國范圍內上網查詢的公民個體、單位集體和公司法人的信用記錄檔案,為社會誠信水平的提高提供機制上的保障。但是,在社會經濟生活領域,人們必原創文秘網站:文秘知音然還面臨很多名與利的誘惑,在權力和金錢的考驗面前,要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淡泊名利,見利思義。像現在媒體上經常給予曝光的學校的亂收費、醫院索要紅包、學生拖欠助學貸款等問題,實質都是不講誠信,見利忘義的行為;也有諸如成克杰、胡長青、韓桂芝、李真這樣的一些少數黨員領導干部,他們經不住名利的誘惑,為了滿足個人的私欲,視黨性原則、法律、規章、人民利益于不顧,見利忘義、貪贓枉法、行賄受賄,最終背離黨和人民。我們一定要以他們為借鑒,要淡泊名利,見利思義,必須從根本入手,控制住自己的物欲,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國家和集體利益面前,自覺把個人利益放在次要從屬的地位;自覺抵制和克制個人主義,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努力做一個具有社會主義義利觀的人。要牢固樹立和踐行“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榮辱觀,進而營造一種誠實守信光榮,以見利忘義可恥的社會氛圍。

處世之道、齊家之要、治國之寶,是內心和外部行為合一的道德修養境界。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更是充分吸收了中國古代的“誠信”美德,進一步豐富了誠實守信的內涵,把誠實守信提高到黨的建設高度上來認識。同志提出了“實事求是”的思想,實質上就是誠實守信的一個高度概括。鄧小平同志也反復強調:“領導要取信于民,使黨內信得過,人民信得過。”同志也明確指出:“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市場經濟就不可能健康發展。”去年,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最近又提出“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這不但是傳統美德的要求,也是革命傳統的重要要求,同時,在新時期,誠實守信又賦予了新的時代精神。

誠實是立身之基,守信是興業之本。如果誠信不立,再高度發達的國家社會也會出問題。誠實守信同時需要法律的強制手段來保障,不誠信的人不僅要受到道德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只有這樣才能營造整個社會誠實守信的風氣。那么,誠信就應該體現為兩方面內涵:一個層面是倫理道德誠信,另一個層面是法律對經濟活動的約束。倫理道德誠信對應著傳統社會的道德準則;法律誠信則對應著現代社會的經濟契約。在人們高呼“誠信危機”、“維護消費者權益”的今天,誠信的價值更顯重要,它已經成為公眾、企業、商家、政府等相互之間交流、交往、交易的重要行為準則。所以誠信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

“見利忘義”,從字面上講,“利”是物質利益、功利;“義”是一定社會的倫理道德規范。見利忘義就是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孔子說“見利思義”(《論語·憲問》)。符合道義,取之無妨,這叫做“義然后取”(《論語·憲問》)。在孔子在與子貢談論食、兵、信、三者孰為重時,孔子以信為第一,認為“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足食和足兵體現了功利追求,而民信則屬于道德追求的范圍,這段話是子貢以非此即彼的極端形式,要求孔子在義利之間做出選擇。在這種對立下,孔子將道德追求置于優先于利的地位。當然,這對我們是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的。

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總書記提出了“以見利忘義為恥”的思想,應樹立正確的義利觀。這種義利觀的“義”,主要指崇高的精神理想追求和道德行為;“利”是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和國家的整體利益,以及在維護集體利益條件下個人的合法正當利益。社會主義義利觀既反對見利忘義、重義輕利的思想和行為,又反對離利談義、重義輕利的空原創文秘網站:文秘知音頭道德說教。社會主義義利觀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集體為重,社會為先。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集體、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會主義義利觀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同時也盡力保障個人利益及其實現。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要求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必要時應犧牲個人利益來維護國家集體利益。總之,社會主義義利觀,是肯定人們對實際物質利益的追求,但反對“一切向錢看”的拜金主義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思潮,把義與利割裂開來,講利不講義,倡導見利思義、以義取利的價值觀;是鼓勵人們競爭,優勝劣汰,但反對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倡導誠實、公平、合作的價值觀;是支持人們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但反對不受道德和法律約束的絕對自由,倡導自主自立自強的價值觀;是注重人們個性發展和實現自我價值,但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倡導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的價值觀。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社會變得更加開放和寬容,在經濟和社會的轉型過程中,我們的道德建設面臨很大的挑戰。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有一部分人脫離了最起碼的道德底線和倫理準則,近年來發生的英語四六級泄題、學術造假、虛假廣告、假冒偽劣、缺斤短兩等見利忘義,道德缺失,極端個人主義的行為開始滋生和蔓延,他們眼里的“利益”取代了美德、誠信讓位于欺詐,追名逐利取代了廉潔奉公,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取代了艱苦奮斗,弄虛作假取代了坦誠老實;真誠待人,實在做事,敬業勤奮,被看作不知時務。這些都與誠實人不能被現實接納、推崇有關。這不僅對社會道德體系造成了沖擊,也損害了社會風氣,更影響了經濟的健康發展。人人都可以追求合理的利益,但是不能忘記基本的道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沒有誠信,不講誠信,缺少誠信也是不行的,那么,我們必須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也要把政治思想和文明道德教育抓緊抓牢。按照“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要求,大力弘揚誠實守信,見利思義的傳統美德。

誠實守信是全體公民都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規范。加強誠信建設,一是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誠實守信是全社會的事,也是每個人的事。人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誠實守信童叟無欺的社會環境中,但這種環境的形成取決于每個人對誠實守信所持的態度和行為。這就需要從每個人做起,只要人人都樹立起誠信的意識,并身體力行,那么整個社會的誠信水平也就提高了。二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開展講誠信的自我道德教育和修養教育,把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真正落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三要加強法律對市場經濟秩序的監管力度,對那些弄虛作假、制造假冒偽劣產品、販賣假鈔、假文憑、假證件的人員給予嚴厲打擊。四是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建立能夠在全國范圍內上網查詢的公民個體、單位集體本文來自文秘之音網,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網站和公司法人的信用記錄檔案,為社會誠信水平的提高提供機制上的保障。但是,在社會經濟生活領域,人們必然還面臨很多名與利的誘惑,在權力和金錢的考驗面前,要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淡泊名利,見利思義。像現在媒體上經常給予曝光的學校的亂收費、醫院索要紅包、學生拖欠助學貸款等問題,實質都是不講誠信,見利忘義的行為;也有諸如成克杰、胡長青、韓桂芝、李真這樣的一些少數黨員領導干部,他們經不住名利的誘惑,為了滿足個人的私欲,視黨性原則、法律、規章、人民利益于不顧,見利忘義、貪贓枉法、行賄受賄,最終背離黨和人民。我們一定要以他們為借鑒,要淡泊名利,見利思義,必須從根本入手,控制住自己的物欲,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國家和集體利益面前,自覺把個人利益放在次要從屬的地位;自覺抵制和克制個人主義,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努力做一個具有社會主義義利觀的人。要牢固樹立和踐行“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榮辱觀,進而營造一種誠實守信光榮,以見利忘義可恥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