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授課提綱

時間:2022-08-16 09:02:00

導語:《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授課提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授課提綱

一、五大原則

1、處分法定原則。“非因法定事由、經非經法定程序,不受處分”。(三條)其間沒有“非依法定依據”之玄機。

2、比照(類推)原則(第二條)。

3、違法亂紀行為與處分程度相適應原則。(第四條)。

4、吸收與限制加重原則。(第十條)。

5、處分救濟與申訴不加重原則。(第四十八條)。

二、十一大重點或亮點

之一“一把手”不得改變集體的重大決定

十九條負有領導責任的公務員違反議事規則,個人或者少數人決定重大事項,或者改變集體作出的重大決定,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把手權力太大、太專制,已經成為一些地區、一些部門問題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一把手獨斷專行,權力失去監督,許多應當集體研究的事項,應當經過民主協商的事項,應當集體處理的事項,都由一把手說了算;一把手強行執行,直接導致了權力失衡、決策失誤、組織失調。《處分條例》的相關規定,應該是對一把手權力的有效限制和規范。

之二揮霍浪費國家資財將受處分

二十四條公務員違反財經紀律,揮霍浪費國家資財的,給予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瀆職個案平均損失是貪污的17倍。”這是最高人民檢察院瀆職侵權檢察廳副廳長宋寒松給出的數據。他說:“我們把貪污賄賂的犯罪和瀆職侵權的犯罪做了一個比較,把所有辦案涉及的金額除以案件數量,把每個案件造成的損失都統計了出來,得出了一個結論:貪污犯罪個案平均是15萬元,瀆職侵權犯罪的平均個案損失是258萬元。”“不揣腰包”的腐敗更甚,瀆職比貪污給國家造成的損失還要大。

之三公款賭博給予撤職或開除處分

三十二條對挪用公款進行賭博的行政機關公務員,給予撤職或開除處分條例同時規定,行政機關公務員參與賭博的,給予警告或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公務員在工作時間賭博的,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屢教不改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近些年,不斷有公務員挪用巨額公款賭博的消息見諸媒體,說明我們的制度在某些方面還有欠缺。《處分條例》規定,參與賭博即受處分,挪用公款賭博,非撤職即開除,表明政府治理公務員賭博的決心。

之四玩忽職守情節嚴重的將被開除

二十條行政機關公務員不依法履行職責,致使可以避免的爆炸、火災、傳染病傳播流行、嚴重環境污染、嚴重人員傷亡等重大事故或者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將被處分。條例規定有以上行為之一的,給予記過、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因為玩忽職守而造成的重大事故、災難,幾乎每年都有發生,究其根源,在于我國長期有重廉政、輕勤政的傾向,缺乏對玩忽職守行為的譴責氛圍。進一步加大處分力度,公務員在社會監督和自我監督的雙重作用下,一定會減少玩忽職守行為的發生。

之五拒不承擔贍養義務將可被開除

二十九條行政機關公務員如果有拒不承擔贍養、撫養、扶養義務行為,或者有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等違反社會公德行為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在《處分條例》中,行政機關公務員的道德行為受到了很大約束,不孝敬老人等行為不但應受到道德的譴責,而且也要受到法律的懲戒。

把原本屬于道德范疇的內容寫進《處分條例》,其實是倫理法治化的表現。倫理法治化,就是變道德的軟約束力為法治的硬約束力,使道德在社會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關于“孝”的問題,在《處分條例》之前,就有一些地方將不孝不能提拔寫入紅頭文件。2004年,一此省也提出了干部選拔也要看其是否孝敬父母的意見。2006年,山西省河津市出臺的干部提拔標準規定不孝敬父母、不善待配偶者不能當領導干部。此類政策的出臺,對提高公務員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都有積極意義。

德乃人之本。遵守社會公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孝為德之先。“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社會如何進步,社會文明如何發達,什么時候都不應丟棄。“孝”的核心是“感恩”,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一名公務員,如果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怎么能愛他人、愛集體、愛國家呢?怎么能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呢?對行政機關公務員不孝敬老人、包養情人等行為進行懲戒是符合國情民意的。“孝”是德的根基。一個人只有做到了“孝”,才可能做到誠信有德、善待家人和配偶、不做不道德的事,才可能做一個好人、好官。這就是之所以將“孝”一類的道德范疇寫進條例的意義所在。

本來孝道是每個中國人很自覺遵守的最普通的文化,很多人可能大字不識幾個,但都會知道:“百善孝為先”……

孝道是中國文化的特產。幾千年來,我們都一直延續得很好。可能令老祖宗想不到的是,到了現今這個社會,孝道卻需要喊著拯救的口號來維持了,算不算是時代的悲哀!要是將來在九泉之下,遇見老祖宗恐怕都要羞愧不已。

孝道,換一種方式說,就是給父母愛的一種回報!我們的身子孕育于父母,是他(她)們把你從牙牙學語拉扯到至今,這份無私的奉獻,這一輩子只能注定欠他(她)們的。

為此,調皮的金圣嘆先生曾給他兒子寫過一封信:“我和你是朋友,最初你也沒有指定要我做你的父親,我也沒有指定要你做我的兒子,大家是撞來的,因為是撞來的所以彼此之間,沒有交情可談,但是話要說回來,這個老頭子和這個老太太,從替你揩大便小便開始,照顧了你二十年,這二十年,你去社會上找找看,還有沒有比這兩個老朋友更好的朋友?我們現在不要求你孝不孝,這些都是空話,只要求你把這兩個老朋友照顧你二十年的感情,也同樣照顧這兩個老朋友二十年,就夠了。”

算他金圣嘆先生夠滑頭,夠風趣,然而,他的游戲文字卻包含著孝道的哲學,讓現代諸多文明人看到,恐怕皆要羞愧不已!在這個時代,大家都忙著鉆進錢眼里,常常聽到在這個社會上諸多兒女們為了推卸贍養父母的責任,相互打太極拳,你推來我推去,大家彼此都不肯認輸,最后讓年邁的父母傷心絕望而去!而寧可要錢不要父母,打罵而父母、公婆等惡劣事件也常見諸報端。

工作太忙,生活太累,常常是人們忘記了盡孝的理由。自然,有很多人滿肚子裝著盡孝的心,但卻一直都沒有盡孝的機會,待父母離開這個世界,方才去感嘆原來和當初!據一份調查顯示,在中國孝心最弱的地區,卻是經濟比較發達的上海、廣州。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湯藥,未嘗廢離。……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孝經》中孝敬父母還只是小孝,這只是盡個人的義務,而大孝則是對待天下的老百姓如同自己的生身父母。自然,現今的社會,大孝這等壯舉是不敢去奢求太多,但愿能將小孝發揚光大,也要多拜拜菩薩了

之六包養情人予以撤職或開除

二十條行政機關公務員有包養情人的行為,將被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將最重的兩種處罰辦法給予了包養情人的公務員,顯然有極強的針對性。

何為包養情人?——是指在有配偶的情況下,與他人在一定時期內保持較為固定的性關系并為其提供基本生活條件的行為。

無論是近期落馬的陳良宇、邱曉華,還是之前的成克杰、李玉書等,都存在包養情人的問題。根據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研究室主任任建明的統計,落馬官員中,涉及包養情人的占到九成以上。本條例的規定彌補了法與道德之間的真空地帶。

之七公務員不得參與營利性活動

二十七條行政機關公務員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的,情節嚴重的將被開除。

公務員參與企業營利活動負面作用十分明顯:一是影響《公務員法》的嚴肅性,二是損害公務員形象,三是沖擊正常企業發展秩序,四是極易產生權錢交易腐敗。公正廉潔、克己奉公應該是公務員的法定義務,這在《公務員法》中有明確的規定:“公務員不得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本條例對公務員參與營利性活動行為的量紀又做了詳細規定。

之八公務員超生將給予降級、撤職或開除

三十三條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針對現實中公務員違反國家規定的超生行為,《處分條例》規定,行政機關公務員違反規定超計劃生育的,給予降級或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2006年12月,陜西榆林市榆陽區建設局局長秦懷文因超生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2007年4月,遼寧省整治黨政干部超生案件。這些都是對違反基本國策的公務員的懲戒。

之九公務員非法出境或違規滯留境外情節嚴重者開除

條例十八條規定,公務員有非法出境,或者違反規定滯留境外不歸的行為,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之十公務員拒不執行法院裁判情節嚴重者開除處分

條例三十三條,公務員有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的判決、裁定或者監察機關、審計機關、行政復議機關作出的決定的行為,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之十一調查公務員違法違紀案件嚴禁采取暴力等非法方式

第四十四條規定,對行政機關公務員違法違紀案件進行調查時,嚴禁以暴力、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方式收集證據。

條例中強調,監察機關對違法違紀的行政機關公務員的調查、處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規定的程序辦理。嚴禁以暴力、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方式收集證據;非法收集的證據不得作為定案的依據。

條例還規定,對行政機關公務員違法違紀案件進行調查,應當由2名以上辦案人員進行,接受調查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情況。

此外,參與行政機關公務員違法違紀案件調查、處理的人員與被調查的公務員是近親屬關系的、與被調查的案件有利害關系的、與被調查的公務員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應當提出回避申請;被調查的公務員以及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要求其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