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家庭事跡材料之三

時間:2022-11-09 05:39:00

導語:學習型家庭事跡材料之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習型家庭事跡材料之三

與學習結緣做陽光女性

我叫滿慧文,滿意的滿,智慧的慧,文化的文,這是扛槍南下的父親給我取的名字,他革命一輩子,沒什么文化,卻給我取了這么一個很有文氣的名字,其間飽含著一個慈父對愛女的殷切期望,冥冥之中似乎也就注定了我這一生要與學習結下不解之緣。

學結“三緣”

有位哲人說:“人生的終點,不是生命停息,而是與好書絕緣的那一時;人生的起點,不是誕生,而是與好書結緣的那一刻”。作為普通人,我確實享受到了學習帶給我的“機緣”、“姻緣”和好的“人緣”。

18歲那年,作為知識青年我下放到農村鍛煉,有一天我正在地里勞動,田埂上走來了一群穿軍裝的人,他們把我從田里叫起來,并把我帶回了知青屋,其中一位首長模樣的人指著墻上的兩副對聯說,他們說是你寫的對嗎?我點點頭。這是我平時學習的結果。于是這兩副對聯讓我順利地完成了從知青到女兵身份的轉變。20歲那年,我以自己軍旅生活為原形,創作了小說《映山紅》在《安徽日報》上發表,被基建工程兵文化部發現,挑選到北京學習深造了兩年。一篇小說換來兩年的深造,也使我由部隊的一個普通化驗員變成了宣傳通訊員。31歲我從部隊轉業到桃源縣糧食局工作不久,即被桃源縣婦聯相中,不到一年時間,又因為兩篇調研文章在全省論文評比中獲獎而受到關注上調到市婦聯,一晃10多年過去了,這期間我干過《常德通訊》的編輯,現在市委機關黨委工作。風雨人生路,都說我機遇好,其實機遇從來都是光顧有準備的人,正是學習賜予我機緣,正是學習照亮了我的成長之路。

我丈夫是國家一級作家,在市文聯工作,我們的結合也是源于我的一篇小說,他為我的第一部小說集《雪韻》寫的序有著這樣的描述:“滿慧文命我為她的小說集《雪韻》寫序,我無法拒絕,因為她是我的妻子,她的大部分小說,又都是在我的眼皮底下寫成的,這作序之事于我就成了義不容辭的了。說起來,我認識她還是從她的小說開始的。十四年前,偶然地從一本雜志上讀到她的小說,因其文筆清新及彌漫文中的淡淡憂傷,給了我很深的印象,并記住了她的名字。那時她是待字閨中的復員女兵,我是工廠里迷戀文學的工人,相距千里,素不相識。做夢也想不到,突然冒出一位熱心的譚先生為我和她做媒,而我們也一拍即合,迅速組成了家庭。都說是緣分,我想,這緣,首先是文緣吧。”是啊,“文緣”成全了我們一樁好“姻緣”,又豈止是一段好姻緣呢?還有更多的好“人緣”呢!現在社會上笑侃交往比較熱乎的朋友有四種,即“坐莊的牌友、同窗的學友、抗槍的戰友、買單的酒肉朋友”。在我的周圍卻集聚著一群愛學習的朋友,他們“自己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深也只送書”。我們經常是以學習交友,以知識會友,靠精神滋養,其意融融,其樂無窮,這是金錢都買不到的。

學有“三得”

首先,我既為工作學,也為悅己學。如果把工作經歷比做珍珠,那么,學習就是穿珍珠的紅線。有些事我至今記憶猶新,記得我剛調進縣婦聯的時候,一上班就接手寫一個領導講話,可這以前我是文學作品寫了一點,公文之類寫的少,領導講話這類大報告更是從未寫過,怎么辦?學吧!于是我白天到處聽報告,晚上就到幾個寫材料的同志家登門拜師,然后挑燈夜戰,終于如期把講話稿拿了出來,聽到領導和同志們的贊揚,我知道自己終于入了公文寫作這個門。98年我調市委機關黨委工作,面對全新的課題,我又一頭扎進學習里,在學習中我接觸到了機關文化建設這個新理念,覺得這是做好新時期機關黨建工作的一個有效地著力點,因為機關文化是通過營造學習氛圍,通過抓活動開展,從而打造出的一種反映機關工作精神、工作理念和道德規范的行為文化,是政治文明的一部分。機關黨組織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機關文化建設上,既增強了黨組織的活力,也抓到了根本。我的建議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大家的贊同,2001年正式寫進工作要點里。在市委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機關黨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近些年來,機關黨建工作不僅搞得有聲有色,而且形成了鮮明的機關文化特色。去年,市委機關黨委還被評為全省的先進基層黨組織,我個人也連續三年評為優崗兩年評為優秀黨員。我既為工作而學習,也為悅己而學習。因為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這是生存與存在的問題,即人淺層次需要與深層次需要的問題,事實上,人都生活在兩種狀態中,一種是現實生活,還有一種是內心的精神世界,只有兩種狀態和諧統一,人才能算完整,否則生活就有缺陷,有缺陷生活就會失衡,失衡的生活既談不上美好更是難得過。所以對于我來說,學習不僅僅是工作上的充電器,更是心靈的營養素,精神的快樂之源。至于為精神愉悅而讀書之樂趣,如面臨清風身沐陽光,明亮一點一點的灑落,不經意之間,你會發現自己不知什么時候,談話變得豐富了,見解變得深刻了,視野變得開闊了,性格變得隨和了,性情也變得脫俗了

其次,我既注重顯性知識,也注重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就是那些看得見的知識,如書、刊、報、電視、光碟等。隱性知識是那些看不見的知識,是需要你用大腦和心去感受、去論證、去過濾、去提煉的知識。如獨立的思考、朋友的交流、實踐經驗的總結、社會知識的積淀等。兩種知識相互作用,才是真正的學習。所以我喜歡套套理論,因為它讓我深刻,我更喜歡思想的碎片,因為它象火花,給我靈感。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在逛街的時候走著走著,我急忙掏出鋼筆在手掌上寫幾個字,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聊著聊著忽然打斷對方說,你剛才怎么講的呀,請你再講一遍。特別是那些生活的比較智慧的人,我一旦發現就緊追不放。記得那是去年的九月,我到長沙去學健身操,在健身房我看到了一位面貌健朗,動作充滿美感的女性,朋友讓我猜她的年齡,我說四十幾吧,朋友擺擺手說,錯了,她已經六十八了。我吃了一驚,這不是活生生的生命科學的標本嗎。我立即去找她,可惜她已經走了,不行,我一定要了解,本來第二天要回常德,硬是推遲了一天,直到與她交談了解到她的健身方法之后,我才善罷甘休。

第三,我既注重務虛的知識,也注重實用的技能。我學習的面較寬,政治、經濟、哲學、文學、歷史等等,與此同時,我也注重技能的學習,前些年我掌握了電腦操作技能,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并能進行網上學習和通訊。后來我又學聲樂,還是美聲唱法,在市委機關的文娛晚會上,我拿過一等獎。去年我又學起鋼琴來,聽到我在家里起勁的練琴,有人不理解,說,難道你現在還想當鋼琴家嗎?我笑笑,不置可否。去年我還迷上了跳健身操,有人調侃我說:“你是不厭其煩折騰自己,東學西學樂在其中呀”。也有人說“小滿你是陽光女人,給了我們明亮的啟示”,說我是陽光女人的就跟著我去折騰,去年我把健身教練請到市委機關來,辦了六個月的培訓班,有二十幾個女同胞自始至終跟著我跳,跟著我去學鋼琴的去年是三個,今年又增加了一個,可能還會增加,平時跟我談思想的女同胞就更多了。最支持我的是我老公,他雖說我花樣層出不窮,搞得他目不暇接,但事實上也不甘于落后,我跳健身操,他也跟著我后面跳,我彈鋼琴,稍一離開,他立即將鋼琴予以占領。我們形成了比賽架式,跳健身操彈鋼琴他自然遜色于我,但文學創作上我也比不過他,近些年來,他成果不斷,陸續獲得了湖南省的青年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文學獎等,且每年都有一兩本專著出版,是省勞動模范和市里的拔尖人才,今年還被省文聯授予湖南省德藝雙馨文藝家稱號。至于我為什么要學這么多東西,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多一個學習的點,就多一種能力,多一種能力,就多一份愉悅,多一份愉悅,生活就多了一道亮彩。

學而“三益”

第一個收益:深層的智慧。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有一個極不樂觀的現實:女同志一旦過了不惑之年,發展的空間就越來越窄,被社會選擇的機會也越來越小,我周圍有不少女同志便早早的收了翅膀,等著退休的那天到來,有的則混天度日,過一天算一天極為消極。這種狀況令我堪憂,怎樣用生存的智慧來指導現實生活?這就有一個不斷超越自己的問題。那么,我如何超越呢?要超越,首先還是要從學習上超越。我想到我是從文學開始起步的,文學培養了我豐富的感性思維和浪漫的情致,但也造成了我的感受力超前和理性領悟力兩者的常不同步,對很多事物我非常敏感卻不能理性的深層解讀,這無疑限制了我的進步和發展,這也常常給我帶來精神上的矛盾和苦澀。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我便有意識開始涉獵哲學,著力研究人的生存狀態問題,2002年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博覽群書,作了近十萬字的筆記,特別是接觸了建設性的后現代主義,我的思維更開闊了,為了不讓自己的腦子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我把我的筆記起名為《邊讀邊想》,當我有了自己的觀點之后,我就用隨筆散文小說的形式表現出來,就成了文學作品,其中《女性社會性認識》和《開放式家庭》兩篇文章,被《女性天地》和《年輕人》兩家雜志社刊登。2003年我又琢磨起人文精神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之后,新一代中央領導人充滿人性主義的執政理念,更激發了我學習的熱情,繼而我從關注社會表象轉向俯視人的內心世界,隨即我又寫了一批文章,其中以描寫人精神與現實分裂的小說《早晨的陽光》,在文學期刊《芙蓉》雜志發表。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種學習中的讀讀寫寫,無疑給了我另一種存在的暗示:我能不能繼《雪韻》之后,再出第二本、第三本書呢?能不能在《雪韻》獲得丁玲文學獎之后,再獲一個什么獎呢?其實,出不出書獲不獲獎并沒有太大的關系,重要的是生活中又有了新的目標,堅守了創造的激情,實現了自我的超越,這已足夠了。

第二個收益:陽光的心態。人總有不順的時候,我也有,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我也遇到過,坐冷板凳的時候也有,看人家耀眼如明星,想自己寂寞是被遺忘的角落,滋味肯定不好受。怎么辦呢?當現實不可改變時,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心態——正是學習中獲得的智慧讓我振作起來,于是我一邊收拾心情,趕走怨氣和煩躁,一邊給心靈補充營養,然后讓自信恢復生機,讓精神煥然一新,讓工作恢復它的魅力,讓快樂再一次光顧自己的心。

第三個收益:健康的體魄。人的一生真正屬于自己的只有兩樣東西,那就是知識和健康。其實健康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擁有健康的體魄就是擁有了生活的原動力。近些年的運動鍛煉使我受益非淺,有人說我是四十幾的年齡,三十幾的容貌,二十幾的心臟,我說,你們錯了,我的年齡永遠二十八,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現實生活中,人就是應該這樣“倒過來”活的:年輕的時候,以一個老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年老的時候,則要以青春來要求自己每一天的生活。這里面趣味無窮。

都說知足者常樂,但我以為在學習上應該是以不知足而常樂,所以,我這滿慧文的滿,應該是不滿意不知足的滿,因為學習無止境。最后,我想用這樣幾句話來結束我的發言:帶著自己的心靈去擁抱生活——不要怕;帶著自己的腦袋去思考生活——不要懶;帶著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生活——不要停!帶著快樂的“執照”上路——你會發現一路陽光無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