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31 09:44:00

導語:學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查報告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我校緊緊圍繞“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全面部署、統籌安排這次學習實踐活動。

一、抓理論學習,實現辦學思想大解放

學校在召開黨委會進行仔細研究以后,制定了《黃陂一中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首先是加強思想理論學習,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內涵。學校制定了黨委班子成員和四個支部的理論學習制度,規定黨委班子成員每周一次集中學習,每次學習兩篇理論文章,并傳達區委中心學習組的會議精神和下一階段的工作指示;黨員、干部定期召開支部大會,學習文件,傳達上級指示精神,交流心得體會,撰寫讀書筆記,結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際,為學校的科學和持續發展獻計獻策;全校教職工每兩周一次大會,集中學習有關理論文章和文件精神。通過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全體領導和教職工有效地理解了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內涵,提升了思想素質與理論水平。

在深入學習的基礎上,我校圍繞“如何科學地提高教育教學效益”這一主題,組織廣大黨員干部進行思想解放大討論,一方面查找問題,一方面尋找破解難題的科學辦法。經過討論,我們一致認識到三點:一是學校發展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它分為教師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兩個方面。只有教師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全面有效發展,才會帶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從而獲得全面可持續發展。所以,必須尊重教師主體,尊重學生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尊重教師和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其發展有益于自己、有益于社會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傾向和情感世界。二是學校的辦學目標是使學校又好又快發展,學校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因此,學校辦學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具體要求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不是片面發展;是結合自身特點、突出個性的協調發展,而不是不和諧的發展;是健康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是殺雞取卵式的短期“發展”。三是學??茖W發展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比如,要兼顧學生發展與教師發展的關系,兼顧前勤和后勤的關系,兼顧教學投入和教師待遇的關系,等等。領導與教職工充分解放思想,獻言獻策,為學??茖W決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找實際根源,破解學校辦學瓶頸困難

學校黨委和校長會通過多次學習和討論,一致認為,目前學校發展主要存在三大難題:一是需要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常規課教學研討,努力提高單位時間的效率。二是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F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在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都存在某些欠缺,如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合作精神,不懂得感恩等。三是需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名師工程”建設。我校沒有在職的特級教師,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也只有四人,因此學校缺少領頭雁,從而制約了學校的發展。

三、尋解決辦法,實現學校教育又好又快發展

(一)抓教學常規,夯實教學的各個環節

在學校黨委領導下,深入學習領悟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強化教學過程管理,依據“教育管理年”工作要求,走內涵發展和高效課堂之路,提升教學質量,實現辦人民滿意教育目標,結合教學工作實際,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科學管理:

1.加強制度建設,健全完善各種制度。包括中層干部聘任制和教師全員聘任制,年級管理目標責任制,教學月檢制,教務、政教年級協同管理制,崗位績效工資制,教學量化評價制,教師坐班考勤制,校級領導蹲班包科聯生制,走科學管理之路。

2.抓備課組建設,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學校狠抓集體備課,深入進行教學研究。各備課組每周定點定時集體備課,定中心課題、中心發言人,制定詳細教案、說課、評課。督促備課組長工作,抓好集體備課,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3.抓教學常規檢查,落實過程管理。每周備課組長專題會,布置教學任務,檢查一周備課、輔導、作業完成情況。

4.抓課堂教學研究,每周安排各種形式聽課活動,示范課、研究課、展示課、診斷課,同學科教師及領導深入課堂,聽、評、研同步完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5.抓高三復習備考研究,校長辦公會專題研究布置每周高三工作重點,教務處、年級組、備課組落實執行,并創造性開展備考工作。

6.抓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制定“師徒結對”工作,創設平臺,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確保學??沙掷m發展。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推進德育工作

在當前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校黨委和行政班子成員充分認識到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學生教育及培養工作的重要性??茖W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省級示范高中,運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學生培養成為適應和推動21世紀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學校教育,德育為先,德育工作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高中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未來發展的基石。

這次集中開展學習科學發展觀,對照科學發展觀理論要求,結合調研學校實際情況和學校發展要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整改,從而全面推進學校的德育工作:

1.充分發揮學校黨委和三個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抓好干部教師隊伍的思想作風建設,使學校德育工作具有鮮活特點并取得顯著實效。

學校在黨委書記黃國初同志和黨委副書記、校長盧瓊同志的帶領下,制訂了學習制度,形成了全面規劃、統籌安排的實施方案。全校教職工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尤其是在各個支部中開展解放思想謀求一中發展的大討論,黨員同志與非黨員教師共同研討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并謀求解決的方法。同時,繼續加強全體教職工職業道德建設,使廣大教師尤其是黨員教師,明確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是既要教好書,又要育好人,兩者不可偏廢。每位黨員必須起模范帶頭作用,每位教職員工要當好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的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學校黨委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建設高素質的教職工隊伍;始終把“學??沙掷m發展”“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樹典型,促學習,全面提高教師政治思想素養。

要培養優秀的學生,發揮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就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的師德水平是關鍵。為此,學校民主公推出市級、區級師德標兵和師生先進個人,以此來激發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時時關心學生,處處關懷學生,用自己誠摯愛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校把師德建設放在學校發展的首位,師德作為考評優秀教師的重要標準?!坝胁艧o德是危險品,有德無才是次品,德才兼備才是精品”。學校努力培養和打造教師“精品”,旨在讓他們帶領全體教師形成自覺的愛崗敬業、熱愛學生、關懷學生、樂于奉獻的風氣,只有這樣學校才能持續、和諧、全面發展。

3.重視養成教育,全面提高學校德育水平。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學校教育必須把人的本身需要和未來發展要求緊密結合起來,既著眼現實,又注重未來。因此,學校加強研究新時期德育工作特點和變化規律,做到有目的、有步驟、有實效地開展工作。

學校依據《德育大綱》《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文件、法規的要求,將“好習慣養成教育”分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以班主任為主,實施全員育人工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班主任利用與學生接觸多的有利條件,對學生進行為人處世方面的習慣養成教育:言談舉止符合學生身份,衣著得體;樂于關心別人,具有強烈的愛心,為人正直;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氣餒;學會感恩,學會與人相處。

班主任通過召開班科聯席質量分析會,組織科任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教育:課前預習,課后認真復習,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勇于創新。

還對學生進行生活習慣養成教育:學生不比吃穿、不亂花錢;堅持參加體育鍛煉,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遵守交通法規,保持教室、校園整潔。

第二,政教、團委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教育、感恩教育、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學校在致力于培養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努力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學校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形成序列化,由學生代表結合學生的思想品德實際情況,進行演講,從而有效地推進了德育育人功能,每月一期黑板報,明確主題,如開展的“感恩”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知恩、感恩,從身邊發現愛、懂得愛,繼而學會給予愛、播撒愛,知道“感恩”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第三,學校與家庭社會聯動,三位一體,著力培養社會合格公民。

在學校是好學生,在家是好孩子,在社會上是好公民。要達到這個目標,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加強溝通和交流,一方面學校通過班主任、老師與家長多聯系的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參加各種公益勞動、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對社會的了解,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

總之,學校德育工作堅持科學發展觀,始終把以人為本放在首位,貫徹培養人才、德育為先的方針,做好學校育人工作。

(三)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努力打造一支名師隊伍

學校教師隊伍總人數不少,高級教師、區級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教師在人數上也不少,但由于結構不太合理——沒有特級教師,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市級優秀教師太少;后勤人員富余,而部分學科一線教師不足(如數學教師有的帶三個班)。這就使校長在教育教學上感到人手不足,一方面,特別優秀的教師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不夠;另一方面,一線教師疲于奔命,沒有更多的時間深入學習和研討,成長較慢。拿優質課一等獎、教學能手稱號人數不少,但后期發揮作用不大,甚至倒退。每年暑期教師聘任都不很順利。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做大做強學校的教師團隊?經過調查,我們的共識是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搭梯子。學校每學期聘請不同學科2-3位省、市知名專家來校講學,學校與專家聯系時告知學校某方面的困惑,增強講座的針對性。對老師除提普遍要求外,對重點培養對象還要提出更高要求,這樣帶著問題聽,收獲自然就大,逐漸走上成長的階梯。

2.結對子。學校充分發揮本校骨干教師的作用,讓他們與青年教師結成幫扶對子,設立獎勵基金,鼓勵師徒共同發展。

3.加擔子。對新教師成長限定成長期。三年過關,五年合格,真正讓新教師有目標,有壓力,有動力,過五關斬六將,為新一輪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五年的磨礪還不能合格,這樣的教師大多是沒有培養前途的,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4.搭建教研、科研平臺。學校加強教研組、備課組的建設,充分發揮教研組長學科掌門作用,每兩周開展一次高質量的集體備課活動,每次活動都必須有一位中心發言人,發言內容必須是即將要講的某一章或某幾節內容的精煉概述、重難點如何突破、訓練題型及難易程度、知識的拓展高度等。然后大家討論,見仁見智,在討論中領悟,在討論中提升自己。每次活動結束,安排下期活動內容和中心發言人。一學年下來,人人都能得到鍛煉,人人都有收獲。要利用好課題,研究校情學情,既能解決實際問題,又能提高教師的能力。

5.搭建校際交流平臺。走出去學習,請進來交流。學科不分大小,都應該走出去,學校不分高低,只要其學科教學有特長我們就去學。不能怕花錢,不能怕浪費時間,最好備課組全體成員參加,避免傳達不完全,或因認識的差異性而出現“自己喜歡的說,不喜歡的不談”現象。要求返校后必須組內討論,指定一人寫出高水平的考察報告,人手一份,指導后期的教學工作,力爭每位教師學有收獲。

6.搭建展示才華的舞臺。營造公平氛圍,重視團隊建設,發揮群體優勢,做到組內資源共享。同時,創造一切有利條件,讓青年教師參加教學比武、知識競賽、論文交流、學術研討等活動,讓他們到名師工作室學習等。導師要有氣量、度量,不要怕徒弟超過了師傅而保留殺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