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聯人事踐行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28 10:04:00
導語:殘聯人事踐行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殘疾人是一個特別需要關心和幫助的社會弱勢群體。關心殘疾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殘疾人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縣現有2.59萬殘疾人,占總人口的6.47%,涉及全縣近萬個家庭。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改善殘疾人狀況,對于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全縣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提出"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既說明改善殘疾人等困難群眾的生活是社會建設的重點,又體現了黨中央已經把加強殘疾人事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去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門召開會議,下印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殘疾人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采取有力措施,促進殘疾人事業在新的起點上加快發展。這一切對于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為把握機遇,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今后一個時期我縣殘疾人工作總體思路是: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建立健全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把殘疾人事業納入我縣社會發展大局之中,以解決殘疾人基本需求和加強基層工作為重點,進一步縮小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改善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物質條件和社會環境,弘揚人道主義精神,促進社會公平公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殘疾人的根本利益,推動富裕、民主、文明、和諧建設。
一、奮斗目標
到2015年:全面推進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使城鄉重度肢體殘疾人享有無障礙設施進家庭服務,使更多的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著力解決重度殘疾、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等特殊困難家庭生活問題,完善和落實殘疾人優惠政策,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改造殘疾人危房500戶;加大對全縣殘疾人的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提高殘疾人的就業比例;發展特殊教育,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使義務教育入學率提高到98%以上,繼續資助專科以上殘疾新生上學;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殘疾人文體活動,積極參加省、市級組織的各類賽事;加強殘疾人事業法律、法規建設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完善殘疾人組織體系,加強殘聯干部隊伍建設,完善殘疾人服務體系。
二、做好八項工作,全面發展殘疾人事業
(一)、加強領導,建立健全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機遇,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要求,努力在我縣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各項社會建設中,大力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開創殘疾人工作新局面,使廣大殘疾人得到更多的實惠。積極爭取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把殘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穩定的殘疾人事業經費保障機制。
(二)、認真實施康復工程,推動康復工作全面開展。把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與"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衛生工作的總體要求相結合,將殘疾人康復工作列入全縣衛生工作規劃,納入村、社區一體化衛生服務體系,完成社區康復示范區建設和白內障無障礙建設,大力開展社區康復,推進康復進社區,服務到家庭。繼續實施國家重點康復工程,著力解決農村貧困殘疾人康復難的突出問題。制定和完善殘疾人康復救助辦法,對貧困殘疾人康復給予補貼。為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800例,為截肢殘疾人裝配假肢20例,為腦癱兒童做矯形手術,為重度肢體殘疾人配備輪椅及座便椅500件,為聽力殘疾人安裝助聽器100件,切實滿足殘疾人康復需求。
(三)、加大扶貧工作力度,扶持殘疾人盡快擺脫貧困。將殘疾人扶貧列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扶貧規劃,統籌安排,采取有效措施,根據殘疾人特點,扶持農村殘疾人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生產,每年扶持、培養3-5戶,輻射帶動更多的殘疾人脫貧致富。重點改造農村殘疾人危房,做到每年改造100左右,爭取用五至七年時間實現所有殘疾人危房改造目標。進一步將貧困殘疾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落實社會救濟和補貼政策,提高重度殘疾、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等貧困殘疾人家庭的保障標準,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基本生活。
(四)、依法推進殘疾人就業工作,穩定擴大殘疾人就業。認真貫徹執行《殘疾人就業條例》,依法落實殘疾人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把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工作納入勞動監察的范圍。鼓勵就業崗位多、市場前景好的企業興辦福利企業,在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同時積極扶持殘疾人自主擇業、自主創業,擴大殘疾人就業面,使殘疾人就業率逐年增加十個百分點以上。完善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機構功能,為殘疾人就業提供職業培訓和指導服務,加大對殘疾人進行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力度,使有就業需求的殘疾人普遍得到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建立多種形式的適合殘疾人工作的公益性崗位,完善殘疾人就業保護措施,實現殘疾人穩定就業。
(五)、發展特殊教育,不斷提高殘疾人綜合素質。積極爭取在3年內在我縣建一所特殊教育學校,使其成為集特殊教育、殘疾人康復、職業技能培訓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教育機構,滿足殘疾兒童少年教育需求。積極開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扶持殘疾學生和殘疾人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全面推行隨班就讀,在具備條件的普通中、小學校設立特教班。建立健全殘疾學生就學保障機制,組織實施公益金扶殘助學項目,努力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率。積極籌措資金,開展殘疾學子"圓夢行動",絕不讓一名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家庭大學生,因貧困而輟學,切實保障殘疾人接受教育的權利。
(六)、加大宣傳工作力度,營造更加良好的社會氛圍。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做好殘疾人事業宣傳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加大殘疾工作在各新聞媒體的宣傳,全方位、多角度地對殘疾人事業進行綜合報道、跟蹤報道、系列報道。開展殘疾人事業公益宣傳活動,宣傳普及人道主義精神和現代文明的殘疾人觀,倡導助殘為榮的社會公德,把開展扶弱助殘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營造有利于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輿論環境,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
(七)、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代表、服務、管理"職能,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按照"城市抓社區、農村抓鄉鎮"的要求和基層組織規范化建設標準,全面完成基層組織規范化建設任務,落實殘協活動場所和活動經費,推動全縣殘疾人各項工作的發展,形成基層殘疾人工作"三個活躍"的局面。加強殘聯干部隊伍建設,切實轉變作風,充分發揮黨和政府聯系殘疾人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履行好"代表、服務、管理"職能,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努力使殘疾人同全縣人民一道向著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邁進。
- 上一篇:數字技術語境管理論文
- 下一篇:人事部門科學發展觀工作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