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就業和職業培訓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05 02:18:00
導語:城鄉就業和職業培訓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大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工作力度,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全力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近年來,我縣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建成了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職業技能鑒定所,并利用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與知名學校聯合辦學,充分實現教學資源共享,開設了汽車維修、電工、電焊、機械修理、美容美發、烹飪、計算機應用等20多個專業,培訓城鄉勞動力上萬人。先后舉辦多期創業培訓班,培訓學員300多人,成功創業人數占培訓人數的60%以上,直接帶動300多名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再就業,涌現出一批自主創業典型,在全縣形成了一個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對轉變失業人員的就業觀念、促進就業工作順利開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一、基本情況
我辦于2008年11月對x××鎮、職業技能培訓中心部門,采取深入實地走訪座談、聽取建議意見、發放調查表等形式,就如何更好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如何更好地促進就業和勞動力轉移就業方面做了調研,現就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二、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
根據實地調研數據顯示,我縣勞動力實際特點是:一是新增勞動力保持上升勢頭。由于第三次生育高峰時期出生的人口逐步進入勞動年齡,勞動力高峰再次涌現;二是根據人口調查資料顯示勞動力現狀是,就業需求最活躍年齡段人口(18--35歲)勞動年齡人口中,農村勞動力占總人口的44.16%;從勞動力性別比例結構看:男勞動力占58.9%,女勞動力占41.1%;從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來看:初中文化以下占62.3%,高中、中專以上文,占36.7%,大專以上占1%。
綜合以上因素,近幾年隨著我縣礦業經濟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我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同時也給我縣的城鄉勞動者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就業壓力較前幾年有所緩解。但仍存在著以下現狀:一是科技含量高的現代化企業用人需求與我縣城鄉勞動力職業技能素質不高的矛盾日益突現。二是行政區化面積大,村、鄉鎮之間距離較長給鄉鎮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三是我縣屬于一個以哈族居住為主的多民族縣,民語專業教材和雙語教師的相對缺乏,對鄉鎮民族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難度大。四是鄉鎮勞動力就業再就業后穩定就業率不高。
三、今后中的工作思路、措施
(一)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培訓宣傳。在掌握各用工單位用工需求和技能需求的同時,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新增長勞動力及六鄉三鎮73個行政村的農村勞動力進行摸底調查,了解各類求職人員的就業動向和培訓意愿,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深入全縣各類企業進行走訪調查研究,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在××電視臺《勞動保障在線》電視專欄深度宣傳國家就業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職業培訓政策,把政策宣傳到萬戶千家;通過縣鄉電視欄目、政府網、用人信息專欄,及時空崗用人信息,職業培訓信息,更好地指導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富余勞動力、城鎮新成長勞動力、大中專畢業生等求職擇業以及各類工種培訓;充分發揮城鄉各基層勞動保障站、所的作用,將就業培訓政策宣傳到戶。大力宣傳先進經驗、好的作法及先進典型。同時,要積極與鄉鎮加強聯系,加大職業技能培訓政策在農牧區的宣傳力度,使培訓政策深入民心。積極引導全縣下崗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特別是廣大農牧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對各類人員普遍開展職業指導和引導性培訓。要通過集中辦班、咨詢服務、印發資料以及利用廣播電視等多種宣傳手段和教育形式,對新生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進行職業指導,組織學習當前的就業形勢、就業政策,促進轉變就業觀念,增強市場就業意識。
(二)強化就業準入制度和資格證書制度。用人單位招收錄用職工屬于國家規定實行就業準入控制的職業工種,必須從取得相應技術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規范用工行為,各部門組成領導機構,共同實施勞動執法監察,對違反規定,隨意招用未取得相應資格證書人員就業的,依據《勞動法》責令糾正并給予處罰。督促縣內各類企業單位嚴格按照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就業準入制度的要求,對本單位職工進行技能性培訓和技能升級培訓,今年重點對從事礦業企業的行車工、司爐工、電工、鉗工、電焊工以及建筑行業的筑徹工、鋼筋工等工種工作人員作為就業準入的突破口。勞動、安監、工商等主管部門進行聯合監察,并對其嚴格要求,無證從業人員必須參加相應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并經考核鑒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后方可上崗。會同工商、旅游個私協會加大對個體、私營業主,民營企業等縣內各類企業的勞動監察力度,把重點放在賓館、酒店、超市、商店等各類服務性行業中的無證從業人員中,促使他們參加本崗位的技能培訓,經培訓考核并取得相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持證上崗。
(三)充分發揮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培訓中心為基礎的作用,走校企聯合之路。定期招開企業負責人座談會,與企業建立長效聯系機制,組織行業主管部門、勞動人事、安監、國土、經貿、環保等部門,對縣域企業進行一次全方位的空缺崗位和計劃用工情況的詳實調查。及時全面掌握企業空崗信息,特別是新組建的企業和擴建企業的用工信息,根據企業所需崗位、工種開展定單委托培訓和企業儲備人才的培訓,即:先拿“定單”,再招學員,然后輸送到用人單位就業,明確企業對職業技術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建立企業接收培訓中心學員實行制度,鼓勵企業與培訓機構實行聯合辦學,建立職業技術教育咨詢、協調機制。可采取短、中、長期的培訓模式,辦學模根據企業需求而定。
組織深入開展企業用工培訓需求調查。根據我縣以工礦為主的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發展的需要,對我縣現有企業擴大再生產和新引進企業用工需求和培訓需求進行深入細致的摸底調查。做到摸清底數,了解和掌握動態,并進行短期或中長期預測,組織開展定單培訓培訓。通過將職業技能培訓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緊密銜接,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企業需求制訂全縣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指導意見,并制訂具體的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根據市場需要組織開展企業定單委托培訓;根據企業需要確定培訓專業和人數,為企業輸送符合需要的具有一技之長的合格員工,力求將農村勞動力轉移與企業培訓有機的結合起來,解決企業人才需求和農村勞動力的有效轉移。根據用人單位的具體需求、設置課程和培訓內容,做到按需培訓,并與勞動部門、勞動力場、勞動服務中介組織簽定培訓就業合同,雙方按合同履行各自義務。
(四)大力開展勞動力轉移職業技能培訓。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勞動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資源整合的優勢,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配合我縣萬名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工作,全面啟動送培訓下鄉工程,使農村勞動力就近參加培訓。針對我縣農村勞動力點多線長、相對分散、局部集中的特點,把技能培訓班擴展到鄉鎮、村,將技能知識和就業信息送到農戶,提升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的就業能力。把就業的方向定位在礦業、建筑業、道路施工業,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種養殖業,以及縣內客房餐飲等服務性行業。根據各用工單位實際需求,以定向培訓的方式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和農牧民收入的增長。職業技能培訓要以定點和定向培訓為主,一般為30至90天。根據我縣以工礦業為主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當前職業技能培訓的重點主要以礦業職業技能為主。
(五)聯合社會力量,加強創業培訓。下大力氣組織開展創業培訓,增強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富余勞動力自主創業能力。充分發揮以培訓促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就業倍增效益,鼓勵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創業,面向城鄉創業者廣泛開展創業培訓,不斷提升創業能力和經營能力,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創業培訓對于就業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完善創業培訓、開業指導、項目開發、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體系。不斷優化創業環境,全面推進創業促就業工作,努力開創培訓工作新局面。創業培訓由我縣勞人事局牽頭,培訓中心具體組織實施。開展創業指導、優惠政策、項目運作、法律常識等專題講座,從不同方面滿足創業者的實際需要。在實踐培訓中重點鍛煉勞動者的自主創業的實際操作能力。在促進他們自身就業的同時,吸納更多勞動力就業。勞動人事局對有創業愿望和具備創業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富余勞動力、大中專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開展創業培訓,提供開業指導、項目開發、小額擔保貸款、跟蹤扶持等服務。主要做法是:通過對有創業意愿并具備一定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開展創業培訓和提供政策扶持,使其明確創業思路,掌握創業方法,提高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逐步實現自主創業。結合我縣的實際,以阿葦菇種植、大棚蔬菜種植、牛羊育肥、獺兔養殖,小店經營管理為主要內容。力爭創業成功率達到60%以上,每個成功創業者提供2個以上的就業崗位。
(六)加快發展中等職業學歷教育步伐,建設符合我縣經濟發展的學歷教育、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的職業學校。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勞動法》、《職教法》為依據,緊緊圍繞我縣工礦業經濟的飛速發展,在多元化的辦學體制、多樣化的辦學形式、市場化的辦學行為和靈活辦學機制的改革上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進一步擴大培訓中心與職業技術學校的合作,本著“盯著市場辦培訓、瞄準崗位設課程、綁著企業辦職教”的工作思路,開展“1+2”1+3”制學歷教育培班,即,第一年在培訓中心學習基礎文化課;后兩年在聯合辦學的院校學習專業課程,并進廠實踐操作學習,學員合格畢業后將由院校推薦安置就業。重點對我縣未能繼續升學又有學習愿望的、因家庭困難未能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開設學歷教育和職業高中相結合的職業教育。中職學歷教育進一步加大與各院校合作,職業高中課程設置以基礎課和專業課為主,學習期滿經考核鑒定后發放相應的職業工種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同時重點確定幾個與培訓工種相適應的重點企業,將企業的生產、加工基地作為職業培訓和職業教育的培訓實習基地,并建立與之相關的職業技能鑒定站。逐步形成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推薦就業于一體的職業教育體系。同時發揮資源整合優勢,繼續做好村干部學歷教育工作。
(七)根據實際需求,做好實用技術培訓。立足本縣實際,配合我縣“農牧民黨員能力建設工程”,結合農牧業經濟發展狀況,根據農村勞動力自身需求,利用時間差,開展適合我縣農村的特色實用技術培訓,如晚熟哈密瓜種植技術、反季節蔬菜生產技術、食葵種植技術、打瓜種植技術、大棚阿魏菇種植技術、青貯玉米種植和獺免養殖等,使農村的種養殖逐步由小家庭人作坊式向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農機方面,圍繞飼草料加工機械技術、激光平地機推廣、聯合收割機操作技術進行培訓。三年擬培訓實用技術人員2000人。
(八)以提高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翻譯培訓教材為突破口,進一步解決少數民族學習技能的困難。少數民族的就業難問題是當前我縣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難點,目前我縣哈薩克族人口約占全縣總人口的70%,有近45%的少數民族沒有漢語表達能力。因語言不通,缺乏就業技能,嚴重影響了少數民族勞動力就業。因此解決少數民族的語言關、文字關是關系少數民族能否學好技術技能的關鍵所在。對有學習技能愿望的少數民族開展短期的基礎漢語培訓,以解決少數民族聽課難的問題。盡可能訂購哈語培訓教材以便哈薩克參訓人員方便學習知識,盡快掌握技能。
四、工作建議
1、建議結合我縣礦業經濟發展速度快、礦業企業多的特點,認定一批再就業實訓基地,提高職業技能培訓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培訓后就業率。
2、加大創業培訓力度。對有創業愿望和創業條件的勞動者積極開展創業培訓,讓他們掌握專業知識和開業技巧方法,提高創業能力。將創業培訓與在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緊密結合,為創業者提供培訓、政策、資金、技術、信息“一條龍”服務,發揮創業促進就業的倍增效應。
- 上一篇:勞動保障就業科學發展觀演講稿
- 下一篇:在崗職工工資情況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