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保持黨員先進性論文

時間:2022-04-10 08:41:00

導語:科學發展觀保持黨員先進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保持黨員先進性論文

摘要:自改革開發以來,我們的黨已經完成了從一個“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但是,我們許多黨員還沒有完成必要的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思想意識的轉變,沒有樹立執政意識,不了解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向,缺乏服務于廣大人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認識,無法保持與時俱進的先進性。因此,中央提出在全黨范圍進行一次共產黨員如何“保持先進性”的教育,以提高廣大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的素質和政治覺悟。關鍵詞:科學發展觀先進性

自改革開發以來,我們的黨已經完成了從一個“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但是,我們許多黨員還沒有完成必要的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思想意識的轉變,沒有樹立執政意識,不了解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向,缺乏服務于廣大人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認識,無法保持與時俱進的先進性。因此,中央提出在全黨范圍進行一次共產黨員如何“保持先進性”的教育,以提高廣大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的素質和政治覺悟。

共產黨員要保持先進,首先是要樹立一個先進的世界觀,要從現代科學發展的成果,不斷檢討、修正、學習和建立符合宇宙事物發展趨勢的科學世界觀,決不能因循守舊,恪守陳規,必須與時俱進。我們目前的思想被桎梏在150年前建立的思維基礎之上,這一思維基礎是根據當時的科學發現建立的,存在著極大的局限性,其主要的科學基礎是牛頓的三個經典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在此后150年間,人類的科學已經突飛猛進,在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定律出現后,宇宙爆炸大學說,相對論,基因科學和耗散理論等一系列全新的科學發現,使人類對于世界的認識不斷提高,對宇宙發展規律的感知不斷更新,新的世界觀在不斷進步著的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得到完善和發展,它與我們秉承的傳統世界觀,以及相應的思維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中央提出要樹立科學發展觀,難道我們秉承的發展觀是不科學的嗎?對,錯誤的世界觀必然決定了我們錯誤的發展觀,當今的世界,“熵”已經成為一種新世界觀的核心,它告訴我們有形的物質世界是從有序走向無序,有效的能量和資源不會越來越多,而會越來越少,運動著的世界的循環存在著邊緣和極限,物質極大豐富的大同世界只能停留在非物質世界的層面,因為地球上有限的物質資源已經不可能支持人類無止境的需求,地球的生態環境也已經不可能承受人類無所顧忌的破壞。由于這一認識,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更加關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追求維持人類共同的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空間。對于中國,資源和環境問題也已經不再是一個暫時性或階段性的問題,它們將長期困擾中國的建設與發展,而我們很多同志卻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性,特別是一些領導干部卻仍然停留在追求GDP,不管環境,不顧條件,不計代價,不為子孫后代考慮,好大喜功,寅吃卯糧,盲目建設,使我們寶貴的資源加速耗盡,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這是對我們子孫后代的犯罪。

三個代表中所表述的“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最終要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然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直被一些人抽象化、虛擬化、扭曲化,他們似乎一味追求GDP,甚至利用MBO將國有資產并吞到自己口袋里都成了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根本上曲解了“發展才是硬道理”。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污煙瘴氣,資源開發無序亂造,社會秩序烏七八糟,干部隊伍污泥濁水,黨的威信嗚乎哀哉。買官賣官盛行,貪污腐敗猖獗,對人民的疾苦不聞不問,對中央的政策陽奉陰違,似乎只要GDP搞上去了,其他什么都不是問題。扯淡什么“先發展,后治理”,稱之為:“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必然規律”。難道這樣一個“發展觀”能夠代表“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所以,我們有必要搞清“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究竟是什么,這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是一個全黨必須清澈明了的大問題。

通過對有關文件的學習,特別是今年兩會之后中央的一系列政策方針的理解,我們認識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僅是今天的GDP,更重要的是子孫后代的持續繁榮,是整個人類共同生活環境的維持,是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穩定持續的和平發展環境。如果我們對于黨員干部的貪污腐化、買官賣官、結黨營私不聞不問,任其發展,我們的社會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嗎?如果我們繼續肆無忌憚地揮霍資源、污染環境、無序亂干,我們的經濟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嗎?如果我們不能保持中國社會和經濟的持續進步,我們還能夠永遠執政管理這個國家嗎?所以,“可持續發展”是對中國共產黨人執政能力的最大考驗,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就是真正樹立“科學發展觀”,這是新世紀新階段賦予我們的歷史任務。今天,我們應該這樣說:“可持續發展”才是當今中國最硬的道理。

馬列主義不是宗教,而是科學。是科學就存在著對世界事物認識的局限性,存在著時展的階段性,就需要我們不斷完善、不斷發展、不斷超越。如果我們不顧時代和科學發展現實狀況,繼續恪守它,就違背了馬列主義的本質。所以,我們更需要根據今天科學發展的成果和社會實踐的實際情況,與時俱進地勇敢超越。實際上,思想、鄧小平理論都是他們根據中國具體發展的實際情況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性的超越,而“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更是一次與時俱進的偉大超越。難道我們能說思想是秉承的“工人先鋒隊”的思想?鄧小平理論是“階級斗爭”理論的延續?“三個代表”是“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的繼承?“科學發展觀”為了實現“物質極大豐富”的目標?所以,他們是毫無疑問的偉大超越,而且歷史告訴我們,我們的黨每一次的“超越”,都將帶動中國的社會經濟向前邁進一大步。如若我們這樣一個數千萬人的世界最大的政黨,在跨入21世紀的信息時代,卻要繼續將那個根據150年前的世界事物的認識作為科學基礎的思想,來指導我們今天的一切行動,我們能夠實現與時俱進的“可持續發展”嗎?我們能夠建設一個“和諧社會”嗎?我們能夠落實“三個代表”嗎?我們能夠加強自身的“執政能力”嗎?我們能夠保持自己“先進性”嗎?不能!只有樹立“科學發展觀”,全心全意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我們才可能保持與人類社會、科學和文明共同進步的“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