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

時間:2022-06-02 03:27:00

導語: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

關于科學發展觀我想先說三句話,第一句話是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第二句話,科學發展觀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第三句話就是科學發展觀是我們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矛盾、各種問題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這三句話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所體會到的關于科學發展觀的定位。可以說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來自于實踐的呼喚、現實的要求,同時也是經驗的總結和理論的深化。全面把握和科學發展觀必須從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入手。

首先要把握好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所謂把握內涵,也就是要把握好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要求,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是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對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可以做一個簡明、扼要的概括。就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三個方面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

下面我說一下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務。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回顧歷史,也可以聯系現實來理解,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中國近代以來有兩大主題,一個就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還有一個就是國家強盛、人民富裕。前一個問題要靠革命來解決,后一個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新中國的成立,尤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已經解決了第一個問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靠發展了。發展就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主題,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那么科學發展觀也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我們國家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我們現在正處在并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我們要建設全面小康社會,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最根本的只能是堅持繼續發展,把發展作為中國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同時,我們也看到,改革開放28年來,尤其是近10年來,這是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中國老百姓普遍得實惠最多的時期,這個時候好象不是社會矛盾最少的時期,也不是老百姓意見最少的時期。

我們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各種矛盾,都要必須加以關注,都要認真解決,但是解決所有的矛盾和所有的問題都要靠發展。要用發展的辦法去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只有保持我們經濟和社會較快的發展,我們才能為社會的發展奠定比較好的物質基礎,才能解決好涉及到人民利益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接下來我說一下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在這里,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以人為本的具體含義。科學發展觀所說的以人為本的“人”,指的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以勞動者為主體,包括社會各階層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以人為本的“本”,就是出發點、落腳點,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民群眾是一個整體,也是一個個體的聯合,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共同群體利益,還有個體的要求。我們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就是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反映和兼顧不同群體利益,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關系,同時要關心每一個人的利益要求,關心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滿足人的發展愿望和多樣性的需求。以人為本所體現的是整體、群體和個體利益的有機統一。對以人為本的理解和認識,我們要同黨的宗旨和黨的執政理念的認識聯系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是我們黨執政的基本理念,“以人為本”反映了黨的根本宗旨的內在規定,也體現了我們執政理念的本質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人民共享,也就是說堅持“以人為本”實質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的出發點。

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貫穿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必須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因此,我們強調經濟建設要著眼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設要著眼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合法權益。文化建設要著眼于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社會建設要著眼于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關系,促進社會和諧。

堅持“以人為本”,還要著眼于現實問題的解決。把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放在首位,尤其是要著重解決好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看病、子女上學、生態保護等一些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急迫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堅持“以人為本”是以促進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在實踐中,就要把促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使其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需要,也要著眼于人的素質的提高,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三個問題就涉及到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所謂“全面發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全面進步。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按”,強調“全面發展”,并不意味著經濟建設可以退到次要的位置,更不是要放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是基礎,是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的前提,沒有經濟的發展,就談不上其他方面的發展。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來說,保持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更加豐富的物質財富,不斷增強經濟實力,意義非常重大。當然,單純的經濟增長不能帶來社會的全面進步,也不能解決所有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切問題,因此,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必須加強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使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共同發展相互促進。我們不能以經濟發展代替社會發展,也不能因為強調發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經濟發展在社會中的地位,更不能否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

協調發展就是強調“五個統籌”。同時要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互協調。協調發展不是齊步走,也不是沒有重點的發展,“協調發展”主要是指經濟社會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國內國外之間還有人與自然之間的發展要相互銜接、相互促進,實現良性互動。“可持續發展”就是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就是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滿足當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慮未來的發展需要,為子孫后代著想。我們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就必須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這是關系到中華民族生存與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

說到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我想就是一句話,就是要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這是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把握這個精神實質,我們在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就必須要突出發展一個主題,無論任何情況下,加快發展的意識不能淡弱,加快發展的熱情不能降低,加快發展不能減弱,加快發展的目標不能動搖,但是經濟和社會發展,要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必須轉變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尤其要糾正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社會和人的發展的傾向,要糾正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資源生態效率的傾向,也要糾正忽視城鄉經濟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傾向,更加注重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更加注重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和效益的統一,更加注重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更加注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整體推進全面發展,使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能夠長期、平穩、快速的發展。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