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市)
時間:2022-06-02 04:45:00
導語:黨建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分析了當前我們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全面闡述了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深刻回答了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講話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為黨的*勝利召開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論基礎。
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是我們學書記講話的一個重要內容。總書記在講話中進一步豐富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使我們進一步深化了對科學發展觀重要地位、深刻內涵、內在聯系和實現途徑的認識。黨的*以來,黨中央繼承和發揚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四個方面,提綱挈領,切中實質,使我們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總書記強調,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堅定性意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始終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物質基礎。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學發展觀,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必須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不斷保護和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
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總書記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要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本要求是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做到任何時候都決不動搖。
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指導實踐、推進工作。
首先要轉變發展觀念。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發展思路,多年來,經濟增長方式沒有得到根本轉變,思想觀念是一個重要原因。我們必須看到,在現實生活中,只重GDP增長而輕視環境保護、只重效率而忽視社會公平、只重城市發展而忽略鄉村建設、只重財富創造而忽略財富共享等觀念仍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影響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有的部門和地區領導依然把“發展是硬道理”簡單地理解為“增長是硬道理”,依舊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視為“以速度為中心”。這些情況的存在足以說明,要真正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觀念并非易事。我們必須對以往的GDP至上與發展失衡的觀念加以矯正,積極促成各個地區走上健康、文明、以人為本、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真正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政績觀。能否把科學發展觀切實落實到位,關鍵在于各級領導干部能否對科學發展觀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和把握,并將其貫徹于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實現政績觀念的轉變。因為,領導干部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是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制定者和具體執行者,他們的政績觀與發展觀是密切相連的,有什么樣的政績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反之亦然。
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都要自覺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堅持按照科學規律來謀劃發展大計,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指標體系,健全決策責任追究制度,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改進工作作風,用全面的、實踐的、群眾的觀點看待政績,為發展,為造福人民而創造政績。
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要立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發展,促使經濟增長中主要依靠增加資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提高資源利用率轉變。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樹立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觀念,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第三產業和創新產業。各級干部都要充分認識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緊迫性,確保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順利完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可以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資金和物質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的轉移,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科技瓶頸和人才瓶頸制約的問題。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把自主創新作為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著力點,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提高企業的規模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 上一篇:黨建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實踐要求(市)
- 下一篇:國稅局加強稅務基層建設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