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發展觀內涵實質

時間:2022-09-04 11:50:00

導語: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發展觀內涵實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發展觀內涵實質

發展觀在國內外理論界經歷過一個演變過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經濟增長論的階段,就是把發展等同于經濟增長,等同于GDP的增長。這種發展觀片面地強調了經濟總量的增加,忽視了經濟結構、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發展,也忽視了經濟與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這個階段強調的僅僅是增加產品的數量、增加產值,認為產值提高了,經濟就發展了。將產值、產量的增加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這就使得我們的發展始終是一種片而的發展。因此,到現在為止,我們的經濟總量是增加得很快,但是我們的結構是不合理的,我們的質量、效益是不高的,而且當前我們的勞動生產率大概相當于發達國家的2%~3%,也就是說我們的勞動生產率大約只相當于日本的1/40,美國的1/50;我們的單位GDP能源消耗是美國、英國的兩倍,日本的四倍。這兩個數據說明了我國經濟增長的代價。而我國環境污染的問題也更加嚴重。北大一位副校長講到: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的經濟增長很快,我們的財富增長很快,但是用80年代以來增加的這些財富去治理80年代以來環境的污染還遠遠不夠,我們是以犧牲環境、消耗大量的能源求得眼前的經濟增長,這種增長是不能持久的,即這種增長觀是片面的,會帶來嚴重后果。

第二階段是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的階段。前面講到的是以經濟增長代替經濟發展,進而代替社會發展,也就是說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不可代替的一部分,經濟不增長也就不可能發展,單純的經濟增長并不能帶來經濟的全面發展,更不能帶來社會的全面發展;恰恰相反,只強調經濟增長會帶來經濟的畸形發展,甚至帶來社會不公、社會矛盾的加劇。因此只強調經濟增長對社會的作用,是有限的,這樣只能叫做低級增長而不是發展,它只能帶來財富的積累,不能提高公民享有的公平的增加,這樣就會造成貧富分化,造成社會矛盾,所以這種發展觀是片面的,經濟的片面增長不能帶來社會的全面發展。

發展觀的第三個階段是可持續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是以人為中心的發展觀,所以又稱為人本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是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但成為全世界發展的指導思想則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事情。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這種理論盡管避免了經濟增長論的片面性,但是它仍然是一種社會本位的發展觀。實際上人不僅是發展的手段,更是發展的目的,發展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為了人的充分自由的發展。

發展是人類面臨的重大課題。科學發展觀深刻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其本質內涵如下:

科學發展觀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強調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為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造福人民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進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強調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公務員之家:

科學發展觀是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整體推進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貢獻是把我國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由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包括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強調要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努力使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協調,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共同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和平發展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特點是堅持和平發展,強調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發展目標,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同世界各國一道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