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實現群眾利益

時間:2022-08-31 09:46:00

導語:科學發展觀實現群眾利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實現群眾利益

科學發展觀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科學理論體系,全面掌握這一科學理論體系并運用于指導各項事業的科學發展,最終需要體現在實踐上,重在實踐中解決問題。改革開放30年,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沉積了不少問題,前進中還面臨著不少困難。3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前進中的問題,只能依靠發展去破解;發展中的矛盾,只能憑借解放思想去解決,關鍵的關鍵在于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的全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既有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外延,又是發展中的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現實關懷、人文精神和有序發展是其價值追求。我們要實現科學發展觀的價值追求,將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治國安邦的具體政策舉措和制度規范,凝聚起全國人民的發展共識,應注意處理好一些重大關系,著力解決好一些重大問題,也就是如何解決好一些關系到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的問題,最大程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需要。

科學發展觀與利益觀緊密相聯,可以說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有什么樣的利益觀。科學發展,其目的就是為了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利益。因此從根本上說,發展觀和利益觀的核心問題就是黨和人民群眾關系的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以人為本,其實質就是要以人民群眾為本,時刻關注他們的切身利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利益需求;統籌兼顧,就是要兼顧和協調好社會成員各方面的利益,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堅持保障人民權益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一致性,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領導干部忠實踐行科學發展觀應有的價值取向。忠誠托起使命,使命升華忠誠。各級領導干部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恪守為民之責,常懷愛民之心,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群眾觀、政績觀,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成為不斷為民造福的過程。凡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能夠推動科學發展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遲疑地改正,真正使促進發展的各項工作都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的檢驗。

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源自人民利益發展的需要,除了繼續把發展社會生產、促進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外,其實現人民根本利益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

一是把人作為解決一切利益問題的核心。從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來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的尊嚴和權利不斷得到重視和強化,人的素質和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和改善,“以人為本”的理念站在歷史發展的新高度來面對新的挑戰,超越單純的經濟眼光,樹立經濟、政治、文化與環境全面發展的標準,以人的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著眼于全體人民的共同需要和長遠需要,順應了經濟全球化和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既注重人民群眾的整體,又不忽視具體的個人,這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發展的重大成果,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了人的解放、為了人的幸福、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核心價值追求,成為中國大地上活生生的實踐,為我們如何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加強意識形態建設提供了基本思路。

二是注重通過社會建設實現人民利益。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通過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實現由“以階級斗爭為綱”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轉變,為實現人們求富裕、民族求富強的根本利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我國也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過大、資源需要矛盾突出、人民內部矛盾復雜化等,人民的根本利益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人們在追求富裕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把公平、正義、共享改革成果等作為新時期的利益需求,單純依靠發展生產力,增加經濟規模的總量并不能解決這些利益需求,必須在抓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同時,注重發揮社會建設在滿足人民利益需求上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和諧社會建設就是對這一重大需求的回應。和諧社會的提出也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中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三是注重從民生入手解決群眾利益問題。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鮮明特色,就是把改善民生作為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把發展觀落實到人民的生存、發展等基本民生問題上。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所謂民生問題,即有關國民的生計與生活問題,孫中山曾經將民生問題概括為衣、食、住、行四要素。不過,時代在發展,民生問題的要素也在不斷變化。在現代社會中,民生和民主、民權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來簡單的生產、生活資料上升為生活形態、文化模式、精神文化等既有物質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體樣態。就我國目前而言,民生問題突出表現在就業再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所以,民生問題說到底,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問題。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學說中,最重視的是人,最關注的是人的生活,并把人及其生活作為自己理論的重要基石。馬克思說:“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生得到了極大改善。然而,經濟指標的增長與發展,并不意味著我國民生問題已經得到全面解決。因為前一個時期解決的民生問題,主要是初級階段的初級民生問題,而現在民生問題與時代的發展同步,其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擴展,并且由單純的物質生活轉向全面化。諸如階層差距和分配差距的擴大、就業難、看病難、上學難、買房難、安全生產等問題,這些都是當前民生的基本問題,都是需要重點解決的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民主決策促進科學發展。各級領導干部無論身處何時何地、無論身居何職何位,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才能深入群眾、貼近群眾,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使決策有民意基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才能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決策的根本依據和標準,使決策有民生取向;相信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才能容得下不同主張,聽得進不同意見,增強決策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使決策有民權保障。實現決策的民主化,要廣開言路,拓寬民主渠道,擴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做到謀劃發展思路向人民群眾問計,查找發展中的問題聽人民群眾意見,制定發展措施向人民群眾請教,落實發展任務靠人民群眾努力,衡量發展成效由人民群眾評判,防止和克服一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的現象。

依法決策保障科學發展。我國的憲法和法律集中體現了人民的根本意志,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實現科學發展的有力保障。領導干部不論職務有多高、權力有多大,都只能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履行職責。嚴格依法決策,才能確保決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提高決策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防止權大于法、言重于法、情高于法。決策要堅持合理性、民主性、公開性原則,講究程序,遵守規范,實行陽光運行,杜絕暗箱操作,以科學程序保障科學決策。如果一個領導干部將自己置身于憲法和法律約束之外,以言代法,以權壓法,想怎么決策就怎么決策,想怎么拍板就怎么拍板,無視法律的尊嚴與權威,就會既損害自身形象,又影響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危害黨和人民的事業。公務員之家:

當前正在全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與我黨歷次開展的學習教育活動對比,這次學習實踐活動最大的特色是要突出實踐性,中央指出,實踐性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特征,要求通過學習實踐活動使“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

開展學習實踐活動要“突出實踐特色,重在解決問題”,就必須從現在起就著手把解決問題擺上議事日程,早行動,早見效,早主動。這不僅是中央的要求,而且確實是工作有需求,群眾有訴求。事物總是按照其自身的規律在發展,有一個過程。認識事物、把握規律,也有一個過程。解決問題非一朝一夕之功,特別是完善體制機制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需要做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著手解決問題越早,就越有利于問題的解決。解決問題的早晚,影響活動的進程;突出問題的有效解決,決定活動的成效。也就是說,我們要從現在起就著手解決問題,要抓早、抓實、抓好。抓早,就是把解決問題提上日程,早一步啟動程序,早一步調查研究,早一步查找問題,早一步拿出舉措;抓實,就是要緊密聯系思想實際、工作實際和發展實際,做到邊學邊改、邊查邊改,不斷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抓好,就是解決問題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我們尤其要堅持實事求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解決一個問題就是一個問題。要選準突破口和切入點,抓住那些既事關大局又有可能經過努力近期解決的問題,集中精力,整合資源,積極探索上下互動、左右互動等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切實取得實際成效。特別要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著力解決黨員干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切實把學習實踐活動搞出成效來。

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主體是廣大黨員干部,關鍵是各級領導干部。各級領導干部應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同志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上提出的要求,站在履行黨的執政興國使命、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的高度,把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體現到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落實到引領中國發展進步、更好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堅定不移地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做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