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時間:2022-01-14 08:27:00

導語:人民法院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法院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一、堅持以隊伍建設為重點,把握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體。

近年來,通過狠抓學習、規范管理、嚴格要求,我庭干警的整體素質得到較大的提高,但與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需求還不盡適應。為此,要重點抓好“五個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法官隊伍。一是思想政治建設。教育我庭干警始終以“三個至上”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人民法院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法官職業道德教育,保持人民法官應有的正義與良知。二是司法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學習培訓制度,創新學習方式,努力提高法官認識和把握大局的能力、認識和把握社會矛盾的能力、認識和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認識和把握法律精神的能力。三是紀律作風建設,建立切實可行的監管制度,暢通民意溝通和表達機制。規范干警行為規范,特別是規范庭審紀律、執行紀律和接訪紀律。堅決消除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及生、冷、硬、橫、推的衙門作風。克服特權思想,樹立親民、愛民的形象。四是廉政建設。建立健全教育、監督、懲戒并舉的廉政懲防體系,形成不愿為、不敢為、不能為的良好格局。教育干警明明白白審案、干干凈凈司法、堂堂正正做人。五是制度建設。進一步建立能激勵人、鼓舞人、鞭策人的用人機制。做好人才“引、留、提”工作,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舞臺,干成事的人有位置,激發隊伍活力。增強危機意識、改革創新意識、開放合作意識,使干警更加主動學習,自覺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觀念,自覺成為思想解放的主力軍。

二、堅持以服務大局為宗旨,把握科學發展觀的關鍵點。

人民法院作為國家的審判機關,是國家意志體現的執行者。克服就案辦案、機械執法的觀念,樹立服務大局的意識。主動把人民法院的工作融入到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中去,始終把服務大局的理念貫穿于審判工作的全過程,增強服務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堅持黨對人民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克服脫離黨的領導談審判獨立的觀念,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及社會的監督,加強和完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絡制度,大興調研之風,跳出法院看法院,充分聽取人民群眾和社會各屆的意見和建議,提高服務大局的能力。注意培養和諧司法意識,營造和諧司法環境,努力將促進和諧理念貫穿于審判和執行工作的各個環節,努力追求辦案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正確處理好調判關系,準確把握訴訟調解與依法判決的基礎和條件,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促進和諧,做好釋法明理工作,不搞“一判了之”,最大限度地追求案結事了。

三、堅持以公平正義為生命線,把握科學發展觀的著力點。

人民法院作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肩負著人民群眾的巨大期待。近年來,我院始終致力于司法公正的不斷追求,從多角度、多形式、多層次實踐司法公正,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審判公信力不斷提高。但當前的司法公正水平與黨和人民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要以解放思想為契機,深入分析當前影響司法公正的因素,探索新形勢下的審判工作規律。在現階段,實現審判公正,一靠審判能力和公正意識的提高。教育法官牢固樹立司法公正理念,牢牢把握法律的精髓,提高適用法律的能力。克服審判活動中因循守舊的思想,使法律的適用更加合情、合理。“遲到的公正不是公正”,進一步克服辦事拖拉的作風,增強效率意識,充分運用先進的辦公手段,簡化辦案程序,縮短辦案周期,盡可能地減小當事人的訴累和訴訟成本。二靠制度。審判管理是法院審判執行工作質量和效率的保證。結合實際,深入調研,制訂出科學、嚴謹、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并認真落實。通過審判流程管理、案件質量評查、目標管理等手段努力形成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審判權和執行權運行機制。進一步規范立案、送達、庭審、宣判、執行等各環節的司法行為,確保審判執行程序合法、操作規范、運轉協調。以精細化管理為手段,促進司法行為規范。針對關鍵環節和重點部位,強化流程監管,加大警示和催辦力度,真正做到每案必查,月月通報,確保案件質效。

四、堅持以人民滿意為標準,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是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滿意是衡量人民法院工作的唯一標準,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解放思想的核心和目標。教育全院干警從心靈深處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觀念,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工作,以扎實的工作爭取人民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加大司法救助的力度,加強對弱勢群體的保護,讓法院真正成為弱勢群體的依靠;牢牢把握公正高效這條生命線,以實實在在的審判質量,以辦人民滿意的精品案、和諧案、鐵案贏得人民群眾的滿意與擁護;以改進服務為重點,研究解決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建設等新形勢下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新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把法院的各項工作自覺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從人民群眾滿意的地方做起,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不斷改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