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工作者科學發展觀演講稿

時間:2022-01-01 08:47:00

導語:工會工作者科學發展觀演講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會工作者科學發展觀演講稿

大家好!

我叫,來自xx縣總工會,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重民生以人為本送溫暖如沐春風》。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服務職工群眾、共建和諧社會,是新時期工會工作的首要任務。工會作為最大的群團組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肩負著“為黨政分憂,為職工解愁”的神圣職責。對工會工作者來說,牢牢把握“以人為本”這個核心,就是要以職工群眾為中心,想職工之所想,急職工之所急,全心全意的為職工群眾服務。記得主席在縣工會進行集體討論時這樣解釋“以人為本”,他說:“以人為本就是職工來了讓一把椅子、端一杯熱茶、多一個微笑;俯下身子做職工的牛,昂起頭來做職工的傘”。而事實上,縣工會所有的工作,如送溫暖、創業幫扶、“金秋助學”、大病醫療互助等,無不圍繞著這一中心展開。

提起省勞模張桂枝,也許很多人并不陌生,她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有名的女挑貨郎,由于對工作的執著和不怕苦、不言累的精神,她曾三次受到的親切接見。然而隨著供銷系統的破產改制再加上退休后年老體弱、疾病纏身,經濟上一度陷入困境。為了幫助這位昔日的巾幗英雄,幾年來,縣總工會不僅聯合有關單位為她辦理了養老金、解決了住房等實際問題,還根據她的實際情況,采取措施幫助她脫貧致富。并且從2002年起,每逢年關,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大雪封山,主席都會親自驅車趕往住在土地殿的張桂枝家,把慰問金和面、油、春聯等慰問品送到張桂枝的手中。就這樣,張桂枝與縣總工會結下了不解之緣,隔段時間,腿部患病、行動不便的張桂枝都會讓孫女攙扶著來縣工會坐坐,用張桂枝的話說,就是回“娘家”和“娘家人”見見面、敘敘家常。甚至在張桂枝臨終之際,想見的的人是蘇主席這個“娘家人”,念念不忘的是工會組織。

實際上,張桂枝僅僅是工會幫扶過眾多困難職工的一個縮影。多年來,縣總工會將黨政所望、職工所需、工會所能有機的結合起來,下大力氣,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通過“雙節”送溫暖、困難職工臨時救助等方式,發放慰問款50余萬元,對全縣800余名困難勞模與困難職工進行了慰問,著力解決困難職工的生活難問題;采取“聯企幫扶”的辦法,大力開展“金秋助學”,籌資70余萬元,幫助全縣近300名困難職工子女喜圓就學夢,著力解決困難職工子女上學難問題;自2007年開始,在全縣職工中開展大病醫療互助,至今已有46名患大病的職工領取互助金26萬元,著力解決困難職工看病難問題;此外,通過建立培訓基地,共培訓下崗失業人員4000人次,安置下崗職工達1800余人,著力解決下崗職工就業難問題。通過這“四個著力”,縣總工會把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及時地送到了全縣困難職工的心坎上。不僅贏得了廣大職工的信任與支持,還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認同與肯定。2008年,縣總工會幫扶中心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這是我縣工會組織成立以來主要工作取得的最高榮譽。

也許有人會問,堅持以人為本,對于構建和諧xx、促進xx的發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在這里,我想先請大家聽一組數字。

大家都知道,我縣財政收入從2000年的1億發展到現在的16億,工業產值占絕大比重,各大企業為我縣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我想提醒的是,這其中也凝結著占全縣職工75%以上的企業職工的心血和汗水,他們的作用同樣是無可替代和至關重要的。從一定意義上講,堅持以人為本,關心企業職工、關心全縣廣大職工的利益就是關心我縣經濟的發展,就是工會組織踐行科學發展觀對我縣經濟的發展做出的最好的貢獻!

下面我想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件平凡而真實的故事。那是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后的第三天。蘇主席辦公室來了一位老人,他身體瘦弱、面色蒼白,因為腿部疾患,他基本上是靠兩只腳交替的一丁點一丁點的向前挪動,行動特別緩慢。見到了蘇主席,他哆哆索索的從衣服口袋里拿出了20元錢,希望工會替他捐給災區,蘇主席堅持不收,讓他留下錢好好養病。但他卻一再堅持,堅定的說:“我再困難,也比災區的人過的好過啊!”這位老人叫李月發,73歲,已到了癌癥晚期,也是近年來工會的慰問對象。一位73歲的老人,身染重病,卻依然飽含著對生活、對社會的熱愛。他從社會中得到幫助,再去回報社會,這樣的鮮明故事,發生在一位73歲的老人身上,不正是和諧社會美好之處最有力的詮釋嗎?

要推動社會的發展,一個李月發的力量是有限的,在這里,作為做為一名工運人,我想呼吁全縣38000余名職工,在我縣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在黨和政府、人民群眾最需要你們的時刻,勇敢的站起來,將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容入到實際的工作中,

以埋頭苦干的作風,策馬加鞭的勇氣,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為重振xx雄風,再鑄丁陶輝煌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