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州退耕還林后續管理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2-11-03 06:23:00
導語:對我州退耕還林后續管理的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生態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年月,朱镕基總理視察湘西,明確要求我州千方百計抓好以退耕還林為重點的環境保護和建設。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年來,我州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族人民謹記總理的教誨和囑托,以生態州建設為目標,以退耕還林為重點,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由于多種原因,我州退耕還林中也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我州退耕還林取得的主要成效
我州退耕還林工程自年永順試點、年全面鋪開以來,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萬畝,其中退耕地造林萬畝,宜林荒山造林萬畝。項目覆蓋全州個鄉鎮、個村、萬農戶。國家累計投入建設資金億元,其中種苗及造林補助費億元,現金補助億元,糧食折現補貼資金億元。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加快了農村脫貧致富步伐,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建設,改善生態狀況,提高各級干部群眾生態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而且增強了廣大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二、我州退耕還林工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州退耕還林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被群眾譽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但由于退耕還林工程龐大、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時間緊、任務重,以及思想、物質準備不夠充分等原因,工作中也還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并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⒈規劃布局不盡合理。我州退耕還林工程雖然實行了先行試點示范,以點帶面的運作模式,但由于工程建設任務重,要求時間緊,準備不充分等原因,大多數項目區都是在先施工后規劃或邊實施邊規劃的情況下完成的,難免出現工程布局不合理,樹種選擇不科學,不適地適樹等問題。全州已完成的萬畝退耕還林中,經濟林僅占,遠遠低于的科學比例。
⒉服務不夠到位。退耕還林工程全面鋪開后,針對退耕農戶的技術、政策等培訓工作并沒有很好地落實到位。農民對退耕還林的撫育管理,特別是經濟林培蔸、追肥、修枝等一系列技術措施缺乏了解,群眾致富增收手段不多,退耕還林科技含量不高,后勁不足。此外,為實現退耕還林任務和面積的達標,一些縣市和鄉鎮在退耕還林政策宣傳上,講優惠政策的多,講權利與義務的少,導致部分群眾特別是一部分造林大戶在退耕還林過程中只注重錢糧兌現,忽視撫育管護,忽視長遠利益。
⒊后續管理困難。一是農村能源建設相對滯后,難以滿足廣大農民對能源的需求,群眾生活燃料仍然以割草砍柴為主,給封山護林帶來難度。二是護林人員報酬不落實,隊伍不穩定,管護難到位。全州名護林員有的人員報酬不落實,且報酬標準不統一,管護效果相差大。三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不少農戶習慣于粗放管理,重造輕管,只注重國家錢糧補助,不注重苗木培育管理。四是管護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約束。
⒋工作經費缺乏。我州自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州縣兩級財政應安排建設工作經費萬元,但實際到位萬元,到位率僅為。由于缺乏工作經費,一些地方退耕還林檢查驗收工作執行不夠到位。如按照《退耕還林條例》要求,錢糧補助兌現需在林業部門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但實際上是國家的錢糧補助一到位就安排了錢糧兌現,根本沒有組織有效的檢查驗收。此外,本該同步進行的退耕農戶林權證發放工作也因經費不足而進展緩慢,且很不規范,這些都一定程度影響到退耕還林工程的質量和效果。
三、加強我州退耕還林后續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完善退耕還林任期目標責任制。我州退耕還林工程規模龐大,涉及面廣,影響深遠,沒有各級黨委、政府的參與和重視,沒有明確的責任目標,就不可能獲得較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為此,建議州委、州政府在總結過來退耕還林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湘西州退耕還林目標管理辦法》,實行嚴格的任期目標責任制,納入同級人大和上級政府的督查范圍。對各地履行責任制的情況,由上級林業主管部門定期檢查通報,嚴格進行考核。同時,建立退耕還林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對因工作不力,造成項目建設不落實、造成工程質量事故或造成新的生態環境破壞的,嚴格追究有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二)以封促管,全面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目前我州退耕還林面積已達到多萬畝,有林地面積達到萬畝,封山育林、封山護林工程擺在了突出的位置。一是要搞好規劃。根據全州林業發展總體規劃,到年,全州封山護林面積要達到萬畝,州級以上自然保護區要達到個以上。建議由州統一制定封山育林具體規劃,把任務分解到縣,到鄉鎮,到村組,到流域,到山頭。并將全州各類自然保護區、重點林業建設項目區、生態公益林、風景名勝區以及河流兩岸、公路兩旁、水庫四周全部納入封山護林規劃,從整體上封住管死。對生態區位非常重要的地方實行退人還山和生態移民,從根本上解決對生態環境和森林資源的破壞,促進農民脫貧致富。二是要加強護林員隊伍建設。根據州委、州政府《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各縣市應結合本縣實際,認真抓好護林員隊伍建設。做到每個村配備一名專職護林員,每個組配備一名兼職護林員。對護林員要明確職責,劃定責任區,制定獎罰制度。護林員報酬應采取村民民主協商的辦法,從退耕農戶管護經費中解決。生態公益林和退耕還林封山育林資金到位后,從公益林和封山育林資金中解決。三是堅決執行林木限額采伐和征占用林地審批制度。嚴格按照州人大常委會《決議》和州委、州政府《意見》的要求,將商品材下達到商品林區內的國有林場、集體林場和個體規模林場內采伐。同時積極開展林業嚴打整治專項斗爭,加大林業執法力度。
(三)統籌協調,完善退耕還林后續相關政策。一是改革和完善林業產權制度。依法及時核發林權證,切實保護林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通過建立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推進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合理流轉,明確非公有制林業的法律地位,落實“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對大戶林場、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干部職工所造的人工林,各級林業部門應優先安排采伐計劃,其更新造林納入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給予支持。二是完善農村能源建設政策。在全州農村能源建設的布局中把建設的重點向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區農戶傾斜,對農民自愿進行其他能源改造的給予政策性扶持,并逐步提高補助標準。同時在今后的林業工程建設中,有計劃的發展榿木、刺槐等生態經濟兼用的薪炭林,解決山區群眾燒柴難的問題。三是建立退耕農戶管理責任制。通過簽訂合同等形式,把國家補助政策兌現與林木撫育管理結合起來。對未完成年度撫育任務的農戶不予兌現退耕還林補助;對造成苗木損壞、達不到驗收要求的,由縣市林業部門提供苗木,鄉鎮統一組織補植,其苗木費用從相關農戶的退耕還林補助中扣除。同時制定造林大戶經營承包管理辦法,規范大戶林木經營承包行為,減少合同糾紛,維護社會穩定。
(四)優惠政策,加大對林業的投入和扶持。一是加大對林業的財政投入。各級政府應把公益林建設、重點林業基礎設施建設和退耕還林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并予以優先安排。在認真落實和解決好鄉鎮林業站事業編制和工資待遇的同時,加大鄉鎮林業站的改革改制工作,做好富余人員的分流工作,解除基層林業職工的后顧之憂。二是繼續對林業實行長期限、低利息信貸扶持政策。林業經營者和退耕農戶可依法以林木抵押申請銀行貸款。對納入國家政策性貸款的林果重點加工項目和速生豐產林建設,各級財政應給予貼息。三是加強退耕還林科技服務。在林業部門技術力量有限的情況下,建議由各類科技協會、工程師協會牽頭,組織農業、科技、畜牧、扶貧開發等部門技術力量,開展退耕還林科技培訓和服務活動,著力培養和扶持一批退耕還林科技示范戶、林業開發大戶,以點帶面,推動科技興林和科技致富。
(五)以短養長,積極發展后續產業。一是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合理選擇造林樹種,大力推行林竹、林藥、林草、林果間種等生態經濟型造林模式,發展中藥材、林木種苗、花卉、森林食品等產業。通過開發林下資源,發展種植、養殖、培植、采集等多種經營。二是充分抓住我州與湖南泰格集團合作造林、與湘泉制藥、本草藥業合作建設木本藥材基地的機遇,大力發展以榿木為主的速生工業原料林和以杜仲、黃柏、厚樸為主的木本藥材,依托企業集團帶動、基地帶動和大戶帶動促進農民增收,促進林種、樹種結構調整。同時在今后實施的退耕還林和林業重點工程造林中,根據生態優先的原則,選擇適宜的林種、樹種和配置模式,培植多種資源,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決—年以后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