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規劃與管理 解決交通堵塞問題
時間:2022-08-03 03:52:00
導語:加強規劃與管理 解決交通堵塞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來,廣州市尤其是天河區的塞車現象日趨嚴重,廣大群眾對此頗有怨言。在今年3月初召開的天河區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道路交通堵塞問題成為了人大代表們討論的焦點。在代表所提的17件城建城管方面的議案中,就有12件反映這方面的問題。代表們普遍反映,嚴重的道路交通堵塞問題不僅影響著人們的出行,而且極大地制約了廣州經濟社會的快速協調發展。強烈希望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群眾關注的令人頭痛的道路交通堵塞問題。在整理代表的這些議案、建議過程中,自己有感而發,藉此談點體會。
廣州的交通堵塞現狀大家有目共睹,解決的手段和措施有很多,每一點都可以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但是解決這個復雜的問題絕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整體推進的同時,還必須突出重點,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找出問題的關鍵原因,從而有的放矢制定對策。尤其在建設資金緊缺的情況下,更是要對癥下藥,抓住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
有的群眾認為,廣州道路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在于百姓對汽車擁有量的不斷增加和道路建設跟不上交通發展的需要。其實,這些客觀存在的原因,是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趨勢和結果。經濟越是往前發展,百姓擁有私家車的數量就會越多,而道路建設的速度始終難以跟上交通發展的步伐。我曾到過東京、漢城等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國際大都市,原以為那里的交通堵塞會非常嚴重,想不到那里的車輛比廣州多得多,有些道路比廣州窄得多,車輛行駛卻是井然有序,遠沒廣州堵塞得這么嚴重,而且當地導游還告訴我,隨著私人買車的增多,坐公共汽車的人數越來越少(主要是老人和小孩坐),城市公共汽車逐漸萎縮。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汽車數量還將會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因為現在廣州每百人汽車的擁有量只有4.0輛,遠低于13輛的世界平均水平。由于資金的有限,道路建設滯后的影響也將長期存在,并非短時間內能解決。因此,我認為,除了加強道路的基礎設施建設外,當前最緊迫和急需的還是多從主觀上尋找原因,花大力氣搞好城市道路交通的規劃、管理,提高市民的素質,增強市民的交通意識。
首先,在于搞好道路交通的規劃。科學合理的規劃是交通順暢的前提條件。從廣州的情況來看,道路的規劃和設計存在不少問題。2月3日的《信息時報》報道:廣州一些路段根據交通標志標線行駛,怎么走都是違規的;紅綠燈設置居然讓車輛有時無法適從;新舊標線同時出現在路面上,不知以哪個為準;交通標志常常躲在樹枝后;一些路段沒有人行通道或者人行通道設置不合理等。據有關部門統計,市民拍攝的交通違章行為99%都是違反標志、標線一類的交通違章。四成的違章個案集中在某幾個地點,而導致駕駛員“集中性”違規的主要原因是這些路段交通設置不合理。我們的規劃設計者往往只是考慮如何讓車輛順暢,卻忽視其它群體如行人、騎自行車者的過路問題,如最初黃埔大道的設計尤為典型。殊不知,一條道路如果不考慮行人、騎自行車者等的過路問題,行人、騎自行車者等必然會強行橫穿馬路,穿馬路的人多了,就必然影響汽車行駛的速度。在人行通道的設置上,據有關專家分析,行人過馬路的忍耐限度是300米,即行人在站立處到左右過街通道的忍耐程度是150米,超過了150米,行人就容易穿越馬路。另外,一些人行過道在設計上也不合理,如黃埔大道華南快速干線的人行立交在道路兩邊延伸太長,許多行人嫌路遠和麻煩而橫穿馬路。我們總抱怨廣州道路上行人橫穿馬路的太多,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又不何嘗不是設計、規劃所致,哪個百姓希望冒生命危險來穿越馬路呢?因此,解決交通問題首先要搞好設計與規劃,使道路的標志、標線、建設及配套設施都盡量科學合理,充分考慮各類群體的行路問題,盡量滿足各方面的利益和需求,不能只為了汽車的順暢而忽略其他群體的通行權利。
其次,在于加強道路交通的管理。在廣州城市的路面上,我們經常會看到大車駛上小車道、行人走上機動車道、機動車沖越紅燈等現象,這些都是導致交通堵塞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強管理、疏導、引導和檢查。有關人員應該定期或不定期地上路巡邏,加強檢查,疏導交通。要加大對交通違章的處罰力度。對于違反交通規則的司機,要嚴格執法,嚴厲處罰,使司機不敢也不愿違章,從而自覺地遵守交通秩序。
再次,在于加強對司機和行人的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增強他們遵紀守法的觀念。司機和行人的遵紀守法是保證道路暢通的基礎因素。首先是加強對司機的宣傳教育。從有關交通事故的報道中可以看到,由機動車司機自身的原因如酗酒、車距太近、疲勞駕車、操作不當等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了絕大多數。由于司機缺乏交通意識,輕則阻礙交通行駛,重則釀成安全事故。因此,加強對司機的教育,對于保證交通的順暢、減少交通事故發生有著重大的意義。其次是加強對行人的警示教育。一些路口的交通堵塞很大部分是由行人亂穿馬路所造成。除了規劃等原因之外,與行人自身的守法意識淡薄及強烈的僥幸意識有關。因此,要通過多種方式,如在路口樹立交通事故數量警示牌等,加強對行人的交通法規宣傳,消除他們的僥幸心理。
道路交通堵塞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市、區各政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需要人大代表積極進言獻策,也需要廣大群眾的共同配合和支持。解決這個問題,既要全局考慮、統籌解決,又要集中精力、突出重點,既要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等客觀因素,又要高度重視規劃、管理等主觀原因。只有這樣,才能解決交通堵塞這個“老大難”問題,保證交通的順暢,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工作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