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良種補貼實施方案通知

時間:2022-10-30 03:52:00

導語:油菜良種補貼實施方案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油菜良種補貼實施方案通知

為鼓勵農民利用冬閑田擴大“雙低”優質油菜品種種植面積,提高單產和品質,促進我縣油菜產業發展,根據《重慶市農業局重慶市財政局關于下達**年油菜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通知》(**農發〔**〕682號)的精神,結合實際,特制定我縣**年油菜良種補貼實施方案。

一、實施范圍

油菜良種補貼實施范圍:全縣24個街鎮鄉。

二、補貼對象

油菜良種補貼對象:在實施范圍內,原則上根據縣農業局下達的**年小春生產意見油菜種植指導計劃,實際種植油菜面積達到或超過1畝以上的農戶。

三、補貼標準

按實際種植面積計算,每畝補貼10元。實際種植面積不得按補貼對象購買種子數量、油菜產量或銷量折算或推算。各街鎮鄉種植油菜面積超過縣農業局下達的種植指導計劃部分,不納入補貼范圍。

四、補貼兌付程序

(一)分戶申報(**年11月20日至12月15日)

1﹒由村(居)委會按補貼對象逐戶登記《**年油菜良種補貼資金分戶申報表》(附表一)。登記時特別要注意油菜種植面積必須與農業普查數據相吻合,否則,縣農業局、財政局不予認可。登記后交補貼對象簽字確認,然后由村(居)委會按財政資金直補辦法進行公示,無異議后報街鎮鄉農業服務中心審查。公示內容為補貼項目和每一個補貼對象的姓名、補貼面積和補貼金額,公示時間不得少于7天。

2﹒為了盡快將補貼資金兌現到戶(即劃入補貼對象賬戶),避免因個別農戶未及時申報而影響大多數農戶的補貼兌付,以及極少數農戶較長時間不申報致使補貼兌付工作不能及時全面完成,我縣農戶申報的截止時間為**年12月15日,各街鎮鄉要采取多種方式和途徑告知所有農戶,逾期不申報的農戶按自動放棄補貼處理。凡沒有在當地郵政所辦理存折(卡)的補貼對象,應盡快辦理后才能申報。

(二)街鎮鄉審核(**年12月16日至12月30日)

街鎮鄉農業服務中心根據補貼政策、補貼面積等資料,逐戶審核各村(居)委會附表一,無異議后,制作《**年油菜良種補貼資金鄉(鎮、街道)申報匯總表》(附表二),交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審查,經主要領導簽字蓋章后,將附表一和附表二(電子文檔、紙質件)報縣農業局審批。

(三)縣級審批(**年1月1日至1月15日)

縣農業局根據補貼政策、油菜種植計劃等資料,審核街鎮鄉上報的附表一和附表二數據,經審核無誤后,制作《**年區縣(自治縣)油菜良種補貼資金財政直補農民清單》(附表四),以數據CD光盤(Excel電子表格)送縣財政局復核,無誤后送縣兌付機構進行審核,縣兌付機構逐一審核附表四中的補貼對象姓名、存折(卡)開戶機構名稱和帳號,確保各項內容與兌付機構儲戶檔案記錄一致,然后將審核結果反饋縣財政局。

(四)兌付補貼(**年1月15日至1月30日)

縣財政局撥付補貼資金時,應向兌付金融機構制發撥款通知(文件),明確所撥資金項目、金額和兌付要求等內容,并抄送當地農發行。當地農發行收到縣財政局撥款支票后,應在兩個工作日內撥出資金。縣兌付機構將補貼資金劃入補貼對象帳戶后,必須在兩個工作日內通知街鎮鄉,街鎮鄉負責告知補貼對象。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油菜良種補貼工作涉及到千家萬戶,直接關系到廣大油菜種植戶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各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應根據糧食行政首長負責制要求,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加強協作,扎扎實實做好實施工作。

(二)廣泛宣傳。要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報紙以及發放明白卡等方式,向廣大農民、基層干部以及全社會公布、宣傳油菜良種補貼政策,調動農民使用優良品種、恢復發展油菜生產的積極性,搞好面積核實和公示工作,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推動項目順利實施。

(三)加強監督。縣農業、財政部門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及時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好。要加強督促檢查,搞好公示制度,使群眾監督機制真正發揮作用。要嚴肅財經紀律,自覺接受農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監督,管好用好油菜良種補貼資金,確保如期兌付。

兌付機構兌付直補資金的方式,必須是將補貼資金直接存入縣財政局提供的附表四補貼對象賬戶。不論何種原因,不論金額大小,一律不得發放現金,也不得集體代領或委托代領。

(四)嚴肅工作紀律。縣農業、財政部門和兌付機構在油菜良種補貼實施工作中,必須嚴格執行財政資金直補和油菜良種補貼政策規定。對違反有關政策規定的行為,縣農業、財政部門或兌付機構必須及時制止和糾正;對嚴重違規的,縣財政局將依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規定嚴肅處理,決不姑息;對觸犯黨紀、政紀或法律的,按規定移交紀委、監察或司法機關處理。

(五)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要按照分級負責、歸口管理的原則,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建立信訪預警、預報制度,及時掌握動態和排查隱患,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化解矛盾。重大問題要及時上報,確保農村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