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春作物中耕通知
時間:2022-12-27 03:08:00
導語:大春作物中耕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州、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今年入汛特別是6月下旬以來,我省多次出現全省性大范圍的強降水天氣過程,局部地區暴雨、大暴雨突出。受強降雨影響,滇東北、滇中、滇西南部分地區出現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昭通市鎮雄縣、威信縣發生了50年來最大的強降水,造成嚴重的洪澇、滑坡泥石流災害。昆明市發生了自1986年以來最大的強降水,內澇嚴重,一度造成航班延誤、交通癱瘓、人員被洪水圍困,大量良田受淹、農田水利設施嚴重受損。據統計,全省16個州市134個縣次、295.1萬人受災,9個城市受淹,因災死亡40人、失蹤5人、緊急轉移安置20200多人,房屋倒塌5500多間、受損42200多間,死亡大牲畜1160頭,農作物受災13.2千公頃、絕收1.83千公頃,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96億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7.02億元。伴隨著洪澇災害的偏重發生,農作物受災較重,加上稻飛虱等病蟲害爆發早、來勢猛、危害重,以及農資價格上揚等不利因素,給糧食生產造成較大影響。為積極應對當前防汛工作的嚴峻形勢,抓好防汛抗洪和以水稻、玉米、烤煙、馬鈴薯為重點的大春糧經作物中耕管理及晚秋作物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省人民政府要求各州、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積極行動起來,認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實抓好當前防汛抗洪工作
(一)進一步強化防汛責任制。當前是防汛抗洪工作的關鍵時期,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立足于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切實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主的各項防汛制度,按照應急預案要求,對防汛隊伍組織、工程檢測巡查、應急物資準備、搶險救災等都要明確任務、落實責任。防汛責任人要靠前指揮、深入一線,扎實抓好防汛抗洪和搶險救災工作,確保抗洪搶險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二)抓好雨情汛情監測預報。汛期的雨情汛情變化較快,隨時可能有突發暴雨和洪澇災害。各級氣象、水利部門要高度重視汛期氣象預報和汛情監測工作,加強監測力量,密切監視天氣和汛情的變化,及時準確地對雨情和水情進行滾動預報。特別要加強局部性、突發性災害的監測預報,準確分析影響時間、程度和范圍,及時預警信息。
(三)確保重要設施防洪安全。要嚴格執行汛期調度運行計劃,確保主要江河湖泊、大中型和重點小型水庫、大中型水電站,以及重點防洪城市、學校校舍、工礦企業、民航鐵路公路設施、監獄設施、農墾設施的安全度汛。城市建設部門及有關單位,要采取措施加強排澇設施建設和應急排澇工作,保障城區居民生活和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盡最大努力減少洪澇災害損失。
(四)加強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各地要針對山洪災害突發性強、破壞性大、預警預報難等特點,修訂完善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對山洪災害預測預報、預警、人員撤離安置、生活保障及衛生防疫等各個環節都要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周密安排。對山洪災害隱患點,要增派人員實施24小時監控,一旦發現險情征兆,要迅速發出預警,及時組織受威脅人員轉移,按照有關處置程序及時啟動相應應急預案,避免出現重大人員傷亡。
(五)安排好受災群眾生產生活。要加大受災地區資金物資投入力度,保證受災群眾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住處、有干凈飲用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時救治。要高度重視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防止災后發生疫病流行。統籌抓好災區的社會治安,確保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組織發動廣大干部群眾抗災自救、恢復生產和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二、認真落實大春作物中耕管理措施
(一)搞好作物田間管理。要及時組織農業專家和農技人員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幫助農民群眾搞好大春作物中耕管理。南部雙季稻地區已成熟的早中稻,要抓住天晴的有利時機及時收割;南部及河谷地區在正常節令栽插的水稻,已處于分蘗期,隨著氣溫升高,要進行撤水曬田,控制無效分蘗;中部和北部地區由于水稻移栽后氣溫、水溫低,根系生長緩慢、返青期長、分蘗少,要及時加強水肥管理進行提苗壯苗;正常節令內播種的玉米和馬鈴薯等旱糧和烤煙等作物,要重點進行中耕松土、培土、起壟、除草和追施肥料,并做好開溝排澇等工作;因旱災重種、補種和補栽的,要及時進行查苗補缺;地膜覆蓋的要及時破膜放苗,追施提苗肥,確保苗齊苗壯。
(二)有效防治作物病蟲害。要充分認識稻飛虱等重大植物疫情和作物病蟲害的嚴重危害性以及當前防治工作的嚴峻形勢,進一步加強重大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及防治技術指導工作,迅速組織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做到病蟲害早發現、早防治、早控制,使損失降到最低限度。要大力開展專業化防治和統防統治,搞好防控技術培訓、宣傳與指導,努力把各項技術傳授到農戶,落實到地塊,嚴防植物病蟲害大面積爆發。省農業廳要派出工作組深入植物病蟲害嚴重的州市,指導和幫助做好防治工作。
(三)加強農資調運和監管。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針對作物需求統籌抓好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確保大春作物中耕管理對農資的需要。工商、質監、農業、供銷、物價和公安等部門要共同組織開展好農資打假扶優活動,搞好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違法經營行為,杜絕假冒偽劣農資流入市場,確保農資品種對路、數量充足、質量優良、價格穩定,切實保護好農民合法權益。
(四)抓好晚秋作物生產。各地要把晚秋作物作為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力爭全省晚秋作物種植面積達到900萬畝。要及早抓好計劃任務的安排落實和宣傳培訓,做好種子、化肥、地膜和農藥等農資的準備工作,因地制宜發展適銷對路的糧菜兼用作物、生育期短的經濟作物,抓好無公害、標準化高產栽培示范樣板,依靠科技提高晚秋作物綜合效益,促進增產增收。
- 上一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通知
- 下一篇:黃金周假日旅游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