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廳現場會講話

時間:2022-01-15 04:13:00

導語:建設廳現場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廳現場會講話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在全省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八次全會精神,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下,經省政府批準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今年以來新農村村鎮建設的第二次專題推進會議。省委、省政府對發揮農墾系統等先進典型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高度重視,左己省長和立國、學良副省長指示要及時總結經驗,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根據省委、省政府要求,會議的主要任務是:采取訪、看、聽、議等方式,認真總結和推廣農墾九三分局、甘南興十四村、齊市鐵鋒區查罕諾村等新農村建設經驗,進一步交流和研究我省新農村村鎮建設的思路,促進新農村建設深入扎實健康發展。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認真學習和借鑒農墾九三分局等典型經驗,鞏固和發展新農村村鎮建設的良好勢頭

去年十月中央作出新農村建設重大決策以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建設系統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新農村村鎮建設工作啟動迅速、開局順利、發展健康、勢頭良好。

新農村村鎮建設穩步推進。年初新農村村鎮建設工作會議之后,各市地認真貫徹會議精神,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制定促進政策,穩步啟動了新農村村鎮建設工作。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大慶、鶴崗、七臺河等市地和農墾總局、森工總局,相繼召開了新農村村鎮建設推進會議,研究部署了新農村村鎮建設工作,加強和完善了新農村村鎮建設機構,村鎮建設步入了新一輪穩步發展時期。

促進新農村村鎮建設的相關政策和措施陸續出臺。省建設廳協調省直有關部門,組織市地建設系統,適時研究出臺了“一則一法一圖兩集兩方案”,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雙鴨山、綏化、伊春、黑河、大興安嶺等市地先后制定了統籌城鄉發展、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財政、技術和人才政策,有力地促進了新農村村鎮建設的開展。

面向新農村建設的指導與服務逐步到位。全省建設系統積極適應新農村建設形勢要求,普遍開展了“三下鄉、五服務”活動,深入各地農村宣傳指導新農村建設,僅上半年就向農村免費發放住宅設計圖集3萬多冊,舉辦規劃、施工技術等培訓班102期,培訓村鎮建設技術骨干近萬人次。

從一年來新農村建設情況看,村鎮建設投資規模明顯增長。據統計,上半年全省村鎮建設總投資46.4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2%,其中住宅投資21.1億元,公共、生產性建筑投資8.05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7.27億元,均比同期有較大增幅。村鎮住宅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按照“東部抓提高、西部抓改造”的思路,以推進農村土草房改造為重點,農民的住房條件有了進一步的改善。上半年全省新建農民住宅5.5萬戶,建筑面積達到446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9萬平方米;改造土草房208萬平方米,是歷年來改造土草房效果最明顯的一年。同時,加快了建制鎮供水、排水、道路、綠化、環衛等基礎設施建設。村鎮規劃編制工作開始提速。黑龍江省村鎮體系規劃編制工作,經過專家論證和多次研討,現已進入全面啟動階段。目前已有7個市地和42個縣著手編制村鎮體系規劃,完成“百鄉千村”規劃的鄉鎮61個、行政村452個,占總數的61%和45.2%。編制完成小城鎮總體規劃112個,占年度計劃的56%。村莊環境整治工作全面顯效。制定了《黑龍江省村鎮環境整治實施方案》,明確了村鎮環境整治的工作重點和目標。各地按照《整治方案》要求,集中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上半年清運垃圾624萬噸、新建垃圾儲運設施2.07萬個、污水排放明溝暗渠442萬延長米、標準廁所3700座,新增綠地261萬平方米,使村鎮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

幾年來,特別是開展新農村建設近一年來,全省涌現了一大批村鎮建設的先進典型,積累了新農村村鎮建設的寶貴經驗。從這次重點考察的小城鎮和行政村看,主要是做到了“六個堅持”: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指導思想,把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始終作為新農村村鎮建設工作重點。通過齊齊哈爾市政府、大慶市政府、農墾總局、農墾九三分局等介紹的經驗,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前一段新農村建設中,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建設系統真正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新農村村鎮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把以人為本理念落實到廣大農民和農墾職工這個最大的人口群體上,著力解決了制約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突出問題,加強了村鎮道路、農民住房、給排水設施、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促進了村鎮和墾區環境的綜合整治,卓有成效地改善了農村的生活質量和公共服務。農墾九三分局把改善農墾職工生產生活條件作為新農村村鎮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出了功能現代化、風格特色化、環境園林化、經營產業化、文化地域化、民風文明化、生活小康化、管理社區化等“八化”標準,已經初步將農墾九三分局所在地建成了中國北方高寒地區現代化園林式的生態小城鎮,深受廣大農墾職工的擁護,并為周邊農村提供了一個自娛休閑的生活空間。農墾及其它典型的實踐再一次證明,在廣大農村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農民的利益為本,堅持“三個代表”就是要充分反映和代表農民的利益需求。城鎮化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高級社會形態,其真正的內涵是提高生活品質。只要農民享有和市民一樣的國民待遇和生活質量,就是向城鎮化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我省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進程就會實現質的飛躍。

第二,堅持科學規劃基本原則,從根本上夯實新農村村鎮建設發展基礎。科學規劃是新農村村鎮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大家看了農墾九三分局駐地及所屬嫩江、山河、大西江等幾個農場的規劃和布局后,一致認為九三農墾城的規劃已經達到了較高層次和水平,不僅具備了現代大農業的特征和雛形,而且代表了全省乃至全國新農村的發展方向。許多同志跟我說,這是真正的小城鎮,是農民企盼的小城鎮,是集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良好生態環境于一體的小城鎮,“百聞不如一見”,看了之后感到耳目一新,眼睛一亮,為之一振。這里的建設之所以達到較高水平,關鍵是高起點抓了小城鎮的科學規劃,在小城鎮的規劃上較好地處理了生產和生活、當前和長遠、建設與保護、單體與總體的關系,并實行了撤隊建區等管理體制改革,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設理念和發展模式,從而避免了“大城市病”,突出了農墾小城鎮特色和風格。據了解,農墾總局近年來已經為小城鎮規劃投入了上千萬元。不僅九三分局規劃建設上檔次,而且建三江、寶泉嶺等其它分局的規劃建設也都達到了高水平。學習推廣九三經驗,就是要學習借鑒他們對小城鎮規劃的高度重視,對新農村建設的先進理念和科學態度。

第三,堅持正確處理“主體”和“主導”的關系,努力構建新農村村鎮建設推進機制。如何把握中央“二十字”方針,妥善處理農民主體與政府主導之間的關系,使新農村村鎮建設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是新農村建設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一年來,農墾和各市地很好地注意了這個問題。一方面,充分尊重農墾職工和廣大農民的首創精神,調動農墾職工和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農民自己對建設美好家園追求小康生活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絕不因為強調“尊重”而忽視“引導”,強調“主體”而放棄“職責”。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鶴崗、雙鴨山等市地、農墾、森工系統以及杜蒙、通河、嘉蔭等縣,針對新農村建設開始時出現的一些傾向,積極借助社會力量,努力搞好宣傳發動,逐步增加政府投入,在新農村村鎮建設中采取了資金扶持、技術支持、信息服務和部門幫建等一系列積極得力的措施,對農民建房、村屯道路建設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和技術支持,初步形成了城市支持農村、工業支持農業、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可喜局面。

第四,堅持積極推廣節能材料和技術,促進創建節約型社會戰略在新農村建設中貫徹落實。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推進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是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新農村建設面臨的重大課題。中央和省委作出新農村建設部署以來,我省緊緊圍繞寒地建筑要求和村鎮建設實際,把搞好農村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作為全省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重大任務,納入各級建設系統的攻關課題,在更廣的領域和更高的層面上推進了中法節能建筑技術合作。湯原縣委、縣政府和縣建設局全力以赴抓了農村草磚房技術的引進、吸收和推廣,全縣農房節能改造和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邁出了重要一步,為北方農村住宅結構創新和墻材革新趟出了一條新路。農墾建三江、寶泉嶺分局所屬農場、林甸縣勝利村等也在農房節能改造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全省現已逐步形成了包括草磚房在內一批新型適用的農房節能材料和技術。這是我省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大成就,并將對未來的新農村建設產生積極、長遠和深刻的影響。

第五,堅持樹立和弘揚“北大荒”精神,實現新農村村鎮建設階段目標。農墾九三分局、甘南興十四村等之所以發展到今天這種程度,絕不是一朝之功、一蹴而就,而是長期艱苦奮斗的結果,是廣大農民和幾十萬農墾職工在黨的領導下一代又一代奉獻,“獻了青春獻終身”甚至“獻了終身獻子孫”的結果。實事求是地說,國家對于農墾的投入不多,省里補貼也有限,農墾小城鎮規劃建設又面臨體制不順等諸多障礙,是他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對人民的無限情感,不等不靠、盡心皆力抓發展搞建設。特別是同志作出“發揚北大荒精神,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重要批示以來,省農墾總局黨委賦予“北大荒精神”新的內涵,把城鎮化建設列入墾區六大戰略之一,帶領廣大職工進行二次創業,加速了“北大荒”向“北大倉”的轉化,建成了一批生態、生活條件俱佳的小城鎮。各地農村與農墾的情況可能不一樣,但“北大荒”精神是我們共有的財富。如果說條件和優勢,甘南興十四村處于沒山沒水、遠離公路、資源匱乏的西部貧困地區,但是付華廷帶領全體村民硬是靠北大荒精神和科學探索,歷經幾十年艱苦創業,在貧窮落后的基礎上建成了全國一流的現代化村鎮,為我省贏得了“南有華西村,北有興十四”的殊榮。因此,我們必須在新的形勢下將“北大荒”精神發揚光大,繼續長期不懈奮斗,并使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巨大精神力量。

第六,堅持實事求是、積極試點、分類指導、梯次推進,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新農村建設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注意加強新農村村鎮建設的戰略研究、政策研究和體制研究,對近十年村鎮建設實踐進行理性分析和科學總結,進一步完善了“五依三沿”、“撤并自然屯、建設中心村、發展小城鎮”、“兩帶兩群”等重大工作思路和指導方針,形成了“兩改一清一排”等新的推進思路,繼續堅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典型引路、分類指導等有效的工作方法,及時總結了一批新鮮經驗。特別是農墾系統已經在全省新農村建設中較好地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形成了農墾支持地方、局縣場鎮共同建設和發展的雙贏格局,有力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村繁榮進步。

雖然我省新農村村鎮建起步順利勢頭良好,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偏”。對中央政策理解的不夠深透,特別是對生產與建設的關系把握不準,一些村鎮的建設發展緩慢,工作缺乏主動性,在資金投入和推進措施上有“等、靠、要”的傾向。二是“急”。感到村鎮建設基礎太弱,問題多,差距大,在工作推進上操之過急,缺乏長期奮斗的思想準備。三是“同”。主要是對新農村村鎮規劃和建設研究不夠,建設缺乏風格和特色。對于上述問題,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引起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切實克服“偏”、“急”、“同”等傾向,采取更加積極穩妥的措施,確保新農村村鎮建設扎實穩步向前發展。

二、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和省委要求,努力促進新農村村鎮建設健康發展

農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自古“農傷則國貧”,“農業穩則天下安”。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作為一個全局和戰略問題來考慮。去年十月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站在時展的新高度又一次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這是中央從推進現代化建設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是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中央關于新農村建設的內涵和實質,就是要在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新形勢下,抓住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采取綜合治理措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把國家和人民整體帶入和諧富庶的小康社會。積極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于富有“農業大省”之稱和處于老工業基地振興期的黑龍江來說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工作的重點和大局,是建設系統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這樣說,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能否徹底解決,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面臨的實際問題能否在短期內得到有效改善,將決定我省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快慢,決定我省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實施和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決定新形勢下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漁水關系和執政地位。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一定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重新認識新農村建設,精心組織新農村建設,全力服務新農村建設。首先,要進一步加深對“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的理解,堅定不移地把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堅持在生產發展、農民增收的基礎上組織建設,絕不可在經濟基礎極其脆弱的情況下強行盲目組織建設。其次,要正確把握發展農業生產和推進村鎮建設的辨證關系,從事物發展的內在聯系上看待村鎮建設對調動農民積極性、提高農業生產力的重要作用,積極而不是消極、主動而不是被動地引導和組織村鎮建設。第三,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中央強調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指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決策主體、建設主體、受益主體,但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投入的主體。就我省大多數地區情況看,短期內依靠農民自己建設水、路、氣、熱等基礎設施也不可能。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責任主要是負責新農村的科學規劃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組織、協調和資金籌措。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正確理解和把握新農村建設的上述重大原則,充分認識村鎮規劃和建設是建設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能和職責,是新農村建設整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條件和基礎。只有不斷加快村鎮建設步伐,改善農民的物質生活條件,才能從根本上調動和保護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生產與建設、生產與生活的良性互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經過近十年的不懈奮斗,我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建設系統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關于農村工作的戰略方針,全面深入開展了村鎮建設“雙百千”、“康居工程”、小城鎮建設網絡工程和村鎮環境綜合整治活動,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顯著改善,各地都出現了一批示范鎮和小康村。但就總體而言,我省農村建設和發展仍處于十分落后的狀況,是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大的薄弱環節和制約因素。迄今,全省仍有1/3、近200萬農民居住在夏不避雨、冬不御寒、沒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泥草房中,60%的村屯道路沒有硬化,農村固定資產投資不到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9%。肇州、肇源、杜蒙、林甸、綏化、甘南、青岡、明水等中西部十幾個縣(市)的農房磚瓦化率比例很低,有的村屯至今沒有幾棟磚瓦房,對這些村屯來說,不是能不能奔小康的問題,而是如何擁有基本生存條件的問題。各級建設部門對此都要有清醒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我省村鎮建設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當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期,全省要抓住三大有利條件積極推進新農村村鎮建設:一是抓住縣域經濟發展的有利時機推進新農村村鎮建設。縣域經濟是縣級行政區劃內的區域經濟,是構成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基礎和統籌城鄉發展的支撐力量。省委九屆八次全會剛剛作出了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決定,明確要求通過發展縣域經濟帶動新農村的建設。我們必須抓住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的這次重要轉折,推動縣城、縣域中心鎮和中心村的建設,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二是抓住老工業基地振興特別是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有利時機,推進新農村村鎮建設。老工業基地改造不是個單純的工業問題,涉及社會結構變革和城鄉利益關系調整。目前我省經濟增長和全國一樣面臨著國內需求不足和城鄉發展失衡的突出矛盾。如何加快小城鎮建設,合理調整村鎮布局,增強建制鎮、中心村對經濟和人口發展的承載能力,是亟需解決的重大課題。加快建立哈大齊工業走廊,其深刻的意義不僅在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構建新經濟增長點和高科技產業群,而且必將對我省城鎮體系規劃與布局調整產生深遠影響,對促進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逐步縮小城鄉、工農差別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西部農村的經濟貧困和建設落后的局面。三是發揮農墾小城鎮的示范帶動作用,推進全省新農村村鎮建設。黑龍江農墾經過三代北大荒人近60年的開發建設,現已發展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代表著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農墾9個分局、104個農場分布在全省各地,與許多縣鎮毗鄰,擁有最現代化的農業機械和大批優秀管理人才,只要本著互利雙贏的原則不斷拓展局縣場鎮合作領域,必將對全省新農村村鎮的建設和發展發揮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根據中央、省委要求和上述分析,今后一個時期內我省新農村村鎮建設的總體工作思路是:深入貫徹中央新農村建設重大決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科學規劃為龍頭,堅持以改善農民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農業發展和農民奔小康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積極構建農民主體、政府主導、政策支持、社會參與的體制和機制,充分發揮“百鄉千村”試點帶動作用,切實有效地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進一步促進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為構建和諧龍江、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我省經濟社會的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按照這樣一總體思路,“十一五”和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全省新農村村鎮建設重點是引導和組織打好四個攻堅戰:

其一,大力實施農村“康居工程”,引導和組織打好農村住房建設攻堅戰。《黑龍江省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到2010年全省農村人均鋼木結構住房面積要達到26平方米,全省新農村建設規劃也把加快農村住房建設列入重要任務。各級黨委、政府和建設主管部門都要把農房改造和建設作為新農村村鎮建設的攻堅戰來打,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全面調查農村住房狀況,總結農房建設與改造的經驗教訓,堅持從實際出發,制訂落實“十一五”農房建設與改造規劃。各市地都要像農墾九三分局一路等看到的典型那樣,切實把農房建設作為新農村村鎮建設的大事來抓,對農民住房建設給予最大程度的資金補貼和政策支持。新的一輪農房改造和建設不僅要普遍增加住房面積,更重要的是要改善使用功能,全面加強農房抗害防震設計,加大節能技術和材料的推廣力度,引導農民改變住房消費觀念和習慣認識,力爭五到十年內分類分期分批基本解決農村住房難問題,實現農民“居者有其屋”,并逐步改善農民住房條件。

其二,加快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引導和組織打好村鎮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目前村鎮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所在,也是新農村建設需要迫切解決的課題。從目前情況看,我省建設行政部門在新農村建設中主要承擔縣城、建制鎮和村屯的道路規劃和建設;村鎮垃圾和污水處理、供熱設施項目建設的指導;配合水利等部門抓好農村安全供水工作及農村醫療、衛生、體育等社會公益設施建設的指導等職能。要全力抓好村鎮道路、供水、排水、垃圾、農村清潔能源、醫療、教育、體育等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與建設,使相關的基礎設施達到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

其三,加強村鎮環境綜合整治,引導和組織打好村鎮環境整治攻堅戰。這是新農村建設的艱巨任務,也是建設系統的重要職責。“村容整潔”是中央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的基本內容,是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明確要求,也是在農業生產力現有發展水平基礎上提出的適應國情、符合省情的現實目標。“村容整潔”涵蓋了村鎮建設的基本要求,是農村建設和管理水平的綜合體現。村鎮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是治理和解決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戶外廁所、柴草雜物無序堆放等實際問題。要通過廣泛深入發動群眾,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在全省農村形成農民整治環境的自覺行動,逐步根本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的問題。

其四,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原則,進一步組織和打好村鎮規劃與調整攻堅戰。從長遠看,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在建設,建設的前提是規劃,規劃滯后是村鎮建設落后的根本原因。規劃抓不好,規劃不科學,建設就是盲目行為,投資越大浪費越大,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將陷入新的困惑。必須從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倡導“富規劃、窮建設”的思想理念,高度重視和抓好新一輪村鎮規劃編制和調整工作,用三至五年時間徹底解決行村鎮隨意建設傾向,實現縣鄉鎮村四級規劃全覆蓋。新農村村鎮建設主要是做好四項規劃:(1)全省村鎮體系和布局規劃;(2)市(縣)域村鎮體系和布局規劃;(3)建制鎮總體規劃;(4)村鎮建設規劃。新農村建設的這四個規劃極為重要,互為補充,缺一不可。尤其要高度重視、高質量編制全省村鎮體系和布局規劃,深入貫徹“撤并自然屯、建設中心村、發展小城鎮”村鎮建設戰略指導方針,通過體系和布局規劃加強對村鎮建設規模、選址、開發項目的引導,加強對濕地、水資源、風景名勝區、特色建筑與歷史文化的有效保護,并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實施必要的遷村并點,逐步從根本上解決我省村鎮規模過小、布局分散、基礎設施建設戰線太長、不利于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難題,以科學的發展觀和城鎮觀保證我省新農村村鎮建設的有序進行。特別是在新的一輪省域城鎮體系規劃修編中,要將符合條件的農墾分局、農場所在地納入城鎮管理體系,逐步解決農墾、森工系統小城鎮建設面臨的政策和體制障礙。積極推進哈大齊工業走廊區域村鎮的統一規劃和布局調整,促進沿線村鎮的快速發展。

集中力量組織和打好上述四個攻堅戰,是針對黑龍江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做出的戰略安排,也是“十一五”和今后一段時期內我省新農村村鎮建設的主要任務。必須指出,這里強調的攻堅戰,和過去組織“會戰”的概念和內涵完全不同。之所以稱之為“攻堅戰”,主要是因為這四個方面的工作對全省新農村建設具有戰略指導意義,影響農村乃至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全省新農村建設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難點,是各級政府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能和職責。我們要通過精心謀劃、廣泛宣傳和積極引導,逐步將四個攻堅戰變成廣大農民群體為建設自己家園實現小康生活而自覺主動參與的攻堅戰,變成全社會全力配合鼎力支持的攻堅戰。力爭再通過五到十年的艱苦努力,使新農村村鎮建設實現“三新”、“一加強”的目標。“三新”就是建立起符合時代要求和發展需要的新的村鎮規劃體系;農民住房條件得到切實改善,有條件的農民逐步住上新房;改變村屯臟亂差狀況,實現村村有新面貌。“一加強”就是加強重點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小城鎮對農村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未來五到十年的全省新農村村鎮建設的發展方向:(1)農墾總局所屬九三、建三江、寶泉嶺、紅興隆等農墾分局及1/3的農場場部所在地、甘南興十四村以及森工系統與一部分市地的中心村鎮,要按照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水平組織規劃和建設,建成國內一流、省內排頭的新型村鎮;(2)哈爾濱、牡丹江、雞西等東部農村經濟較發達地區,要按照《黑龍江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綱要》指標和省新農村建設規劃要求,高標準進行村鎮規劃,組織村鎮建設,建成一批規劃超前、生態環境一流,能夠代表和反映新世紀龍江水平的示范村鎮;(3)佳木斯、鶴崗、七臺河、伊春、大興安嶺、黑河等東部、東北部地區,要瞄準國內先進水平,規劃建設主導產業優勢明顯、生態環境良好、經濟社會繁榮的小城鎮和示范村,村鎮建設力爭進入東北地區先進行列;(4)齊齊哈爾、大慶、綏化等中西部農業經濟欠發達地區,要在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基礎上逐步加大投入,重點搞好農房改造和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使村鎮建設迅速趕上全省平均發展水平。

三、抓住機遇,積極試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全面完成今年和近期的新農村村鎮建設任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實現新農村村鎮建設戰略構想和中長期目標,必須解放思想,創新觀念,艱苦奮斗,過細工作。當前和近期,主要是做好八個方面的具體工作:

(一)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抓好新農村村鎮建設試點。一是積極做好“百鄉千村”建設試點。通過“百鄉千村”建設試點,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新模式,積累經驗指導新農村建設。各市地要高度重視和切實落實試點工作,完善“百鄉千村”試點方案,促進試點村鎮建設項目和建設資金的落實。一年內所有試點村鎮都要整修道路,達到晴雨通車;普遍修筑邊溝或暗渠,確保雨水和污水及時排放;建立農村社區環衛管理制度,積極促進生活垃圾、糞便、柴草垛的簡易處理,加快秸稈燃氣等清潔能源的推廣步伐,統一規劃農房建設,實現村容整潔基本要求。二是加大定點幫扶工作力度。為了推進“百鄉千村”試點工作,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幫扶貧困村鎮的經濟發展和村鎮建設,有關建設部門和建設單位要立即投入力量,深入幫扶村鎮,盡快確定幫扶方案。對于省市政府確定的幫扶對象,建設部門要主動抓好工作的協調和落實。三是繼續抓好國家及省級試點鎮建設。要把“百鄉千村”試點和原有的國家、省小城鎮建設試點及“兩帶兩群”村鎮建設三個方面的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級各類試點村鎮對新農村建設的帶動和示范作用,不斷完善試點村鎮的基礎設施。四是進一步加強城關鎮建設。落實省委九屆八次全會要求,加快城關鎮建設,帶動中心鎮和中心村發展,發揮城關鎮在新農村村鎮建設中的龍頭作用。

(二)抓緊新農村村鎮規劃的編制和調整。各級政府和建設主管部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迅速組織力量,啟動村鎮建設規劃、鄉鎮總體規劃和市(縣)域村鎮體系規劃的編制工作,配合做好全省村鎮體系和布局規劃。確保2007年底以前全部完成建制鎮總體規劃的編制和修編任務;2008年底以前完成省域鄉鎮總體規劃和建設規劃的編制任務;2010年底以前完成中心村的建設規劃和省及市縣域村鎮體系規劃的編制任務。逐步建立起橫向到縣、縱向到村、覆蓋全省的村鎮規劃體系。今年后四個月,省政府要加大省域村鎮體系規劃的編制力度,要求各市(地)抓緊市(縣)域村鎮體系規劃編制工作。會上省廳已將編制完成的45個村的建設規劃發給了大家,提供大家借鑒,希望各地按照年初與省政府簽訂的《工作責任書》的要求,認真做好本地區小城鎮和行政村規劃的編制工作,提高規劃編制的質量。“百鄉千村”試點規劃尚未完成的市、縣要集中力量,加快進度,確保在10月底前按時完成試點村鎮的規劃編制任務。。

(三)加快實施農村康居工程,努力完成今年農房建設和改造任務。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新農村建設中實施農村康居工程,特別提出要集中力量分期改造全省200萬戶、1.5億平方米土草房,這是關系農村奔小康和農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部署,必須作為近期新農村村鎮建設的重點工作認真安排落實。目前土草房主要集中在齊齊哈爾、大慶、綏化三個市所屬14個縣(市)的100多個鄉鎮,三市政府和建設主管部門要把土草房改造作為新農村村鎮建設的“重中之重”,采取更加得力的政策措施,爭取三至五年完成土草房的改造任務,為實現農村奔小康目標鋪路。各市地都要按照《黑龍江省農村康居工程實施方案》確定的任務,繼續實施“東部抓提高,西部抓改造”的農房建設戰略,普遍制定康居工程實施細則和促進政策,把惠及農民利益的“康居工程”落到實處。繼續開展“三下鄉、五服務”活動,深入現場指導和服務農房建設,幫助農民解決建房設計和施工技術難題。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民建房的政策、技術和資金扶持,出資組織編制農房設計圖,免費供農民建房選用。

(四)切實組織和抓好村鎮基礎設施建設。一要抓緊落實“十一五”規劃中重點建制鎮供水、排水、道路、供熱、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建設資金,抓緊開工建設,盡快形成能力;二要加強村屯“兩改”(改路、改廁)、“一清”(清運垃圾)、“一排”(明、暗溝排污)設施建設,解決村屯行路、入廁、排污難題,改變道路泥濘不暢局面,并逐步建設室內衛生間和簡易有效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三要建立和完善小城鎮建設項目庫,篩選重點項目,多方扶持優先建設,以改善和提高中心鎮和中心村的載體服務功能。四要認真謀劃明年村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一部分重點鎮的建設項目納入市(縣)招商引資計劃,爭取國家、企業和社會對小城鎮建設項目的支持。

(五)更加有效地抓好村鎮環境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深入貫徹《黑龍江省新農村建設方案》和《村鎮環境綜合整治方案》,按照省委、省政府明確的村鎮環境整治任務和要求,進一步落實本地區村鎮環境綜合整治目標和措施,堅持把整治的重點放在解決村屯道路不暢、排水不通、垃圾柴草亂堆、人畜混居等突出問題上。今年后四個月,村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要緊密結合農業生產的季節特點,以“百鄉千村”試點村鎮為重點區域,以治臟、治亂、治差為重點內容,以應做到又能做到、應辦好又能辦好的事情為基礎,力爭重點村鎮建設經過綜合整治環境明顯變好,三年達到道路有鋪裝、污水廢水能排放、垃圾糞便及時清運、人畜分離、柴草垛出村、廁所衛生、庭院整潔的基本要求。

(六)加快節能省地型建筑技術和材料推廣,提高村鎮建設的科技含量。一要積極宣傳推廣草磚建房等節能技術和材料。在我省水稻主產區率先進行農村草磚房建設試點,爭取兩年內在具備條件的市(縣)農村推廣。同時,要進一步推廣苯板復合墻體、陶粒砌塊、空心磚(板)、稻草板、節能塑鋼門窗等保溫節能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多渠道促進農村節能住房建設。二要加強農房建筑節能技術的服務和指導。今后各地組織設計的農房圖紙必須符合國家和省節能要求,從設計和施工圖上幫助農民把好農房節能關,推薦經濟適用的節能材料和節能技術。這次會后,各級建設部門都要再組織一次技術下鄉和免費贈圖活動,向今年秋天和明年初建房的農戶傳送住房節能材料和技術,并讓農民掌握和使用節能材料和技術,使其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三要加速推廣秸稈燃氣、沼氣和太陽能等農用清潔燃料。引導改變農村燃料結構和生活習慣,使更多的農民使用新型清潔生活燃料。

(七)統籌安排和抓好農民工培訓,提高農民工職業技能。要適應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快我省建筑勞務基地建設,有組織、有計劃地搞好農民工技術工種培訓。各市、縣政府要整合對農民工培訓場所,讓進城的農村勞動力普遍獲得培訓和再教育的機會,使他們掌握一至二門建筑工種技術,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搭建培訓和教育平臺。同時,抓緊從規劃設計、建筑裝飾、隊伍管理、安全施工等方面培訓村鎮建設施工隊伍和管理干部,提高村鎮建設隊伍素質。

(八)進一步加強新農村村鎮建設工作指導和服務。各級建設行政部門,是新農村村鎮規劃和建設的主管部門,承擔著新農村村鎮建設的管理職能。在新形勢下,一要加強理論學習。深入學習和全面把握十六屆五中全會、中發[2006]1號文件和省委九屆八次全會精神,充分認清職能和職責,增強新農村村鎮建設的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二要加強調查研究。深入調查研究,掌握一手資料,研究各項政策,明確發展思路,堅持穩扎穩打,推動新農村建設事業穩步向前推進;三要建立信息反饋制度,完善新農村村鎮建設責任制。確保各地與省政府簽定的村鎮建設責任狀的逐項落實。同時,省建設廳作為省政府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成員之一,要積極配合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做好相關工作,主動加強同發改委、農委、財政等部門及新聞媒體的溝通協調,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使黨的新農村建設方略在龍江大地早結碩果。

同志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系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偉大實踐,是建設系統面臨的長期而緊迫的重要任務。我們將進一步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努力適應新形勢,積極把握新機遇,增強工作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更加科學務實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態度,扎扎實實推進新農村村鎮建設,為黑龍江的全面振興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