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生產經營管理通知

時間:2022-03-16 10:12:00

導語:種子生產經營管理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種子生產經營管理通知

各市、縣(市、區)農業委員會:

為了加強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我委印發了《*省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細則(試行)》,現就貫徹實施提出如下意見:

一、堅持標準,嚴把種子生產經營許可關口

核發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是規范種子生產經營秩序的第一關口。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實行規范化管理,配備責任心強、辦事公道、精通法律、熟悉業務的同志承擔審核工作。

1、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要向社會公開行政許可的法律依據,公開辦事程序、申請條件和要求,公布辦理結果,實行誰審批誰負責的辦法,并及時將往年審批仍在有效期內的和新審批的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上網公布。對不同所有制企業,不論其規模大小、地位地域等差異,要一視同仁、不搞地方保護、部門保護,不得采用雙重標準或降低標準,堅決杜絕“人情證”、“關系證”。嚴禁審核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將不符合條件的申請材料送審批機關或為申請者說情打招呼等不按審批條件和審批程序發證的行為。

2、要堅持審批標準和審核程序的規范化。審核人員必須對照申請條件對企業的營業場所及加工、包裝、貯藏保管設施和檢驗儀器設備等進行實地考察,查驗注冊資本、技術人員資格、資產設備產權證明以及品種授權書、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基礎種(親代種、親本種子)來源和質量檢驗報告等證明材料的原件,逐項填寫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申請審核報告書(見附件1、附件2)。申請審核報告書由審核單位負責人簽署審核意見,并注明審核日期,規范使用審核單位印章。

3、要堅持審核審批責任追究制度。審核、審批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對上報的申請材料進行認真審核,按照先預審、后會審,明確審核責任,實行責任追究。進一步加強種子生產經營許可審核、審批工作的監督、檢查,對不負責任、弄虛作假者在全省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取消審核、審批具體承辦人員資格,依法查處違法發放種子許可證的相關責任人員。

二、跟蹤監管,依法規范種子生產經營行為

種子生產許可實行“誰發證、誰監管”的原則,根據種子生產許可證的核發情況,在種子生產關鍵季節,審批機關應及時組織開展田間質量、檢疫性病蟲害、轉基因和生產檔案抽查,對去雜、去劣、隔離條件、去雄情況等進行檢查,對在地繁殖的種子質量達不到標準的、帶有檢疫性病蟲害的和非轉基因作物含有轉基因的要堅決依法處理,并及時通過媒體曝光,禁止不合格種子流入市場,從源頭上嚴把質量關。要規范品種名稱,一個品種只能有一個名稱,一律不準在生產經營推廣時更改名稱。種子經營許可實行屬地管理原則,企業所在地的農業主管部門要根據種子經營許可證的核發情況,對領證企業實行跟蹤監督檢查,重點對經營單位和個人的資質條件,種子檢驗、加工、貯藏等基本設施和種子檢驗、加工、貯藏技術人員配備等情況進行核查,如有不符合經營條件的立即通知企業整改;對領證企業經營網點、場所和經營品種的包裝物、標簽、標識、質量、宣傳廣告及企業經營管理檔案等進行逐項核查。通過監督管理,了解掌握其經營狀況,真實記錄并及時處理違法經營行為,建立黑名單“登記制度”,實行“信譽等級”管理辦法,促進種子企業守法經營、誠信經營。

對種子經營許可證仍在有效期內的企業生產經營資質發生嚴重變化,已不具備生產經營條件的或已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一年以上的企業,要依法收回或撤銷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對制售假劣種子等嚴重違法的企業,要及時吊銷生產經營許可證。

三、創新機制,進一步提高種子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承擔依法規范種子市場秩序的責任。嚴格按照省編辦、省財政廳、省農委聯合印發的*編辦〔20*〕161號文件要求,加快種子管理機構調整和人員編制落實,嚴格按照各自的職責和權限,進一步完善種子管理長效監督機制,實行分級負責制、崗位責任制、責任追究制,認真把許可審批、跟蹤管理、過程監督、市場監管、案件查處等任務和責任分解到種子管理機構和個人,并創新監督機制,加快建立電子監管檔案、實現信息共享、定期會辦等協作網絡和機制,確保種子管理工作到位不缺位。建立舉報制度,接受社會監督,切實履行系統內上級對下級監督管理的職責,及時糾正許可審批和行政執法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