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受災居民搬遷安置通知
時間:2022-03-17 02:01:00
導語:采煤受災居民搬遷安置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
為全面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著力解決沉陷區群眾居住和生活困難,促進礦區和諧穩定。經省政府同意,現就進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安置、補償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采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安置補償工作
兩淮礦區是全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由于多年來大規模的煤炭開采,形成了較大面積的采煤沉陷區,不僅給當地居民生產生活帶來了困難,而且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威脅。2**年,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采煤塌陷地復墾及征遷工作有關問題的意見(試行)》(皖政辦〔2**」4號)實施以來,全省采煤沉陷區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隨著搬遷成本的上升和新井建設步伐的加快,原有政策規定已不能適應搬遷安置補償工作的實際需要,一些矛盾和問題日益顯現。各有關市、省直有關部門和煤礦企業要站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堅持以人為本,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做好采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安里、補償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關系,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實現礦區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安全發展。
二、做好搬遷安置補償工作的總體要求
采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安置補償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礦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各有關市和煤礦企業要認真落實《煤炭法》、《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勞動合同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嚴格依法辦事,積極主動做好采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安置補償工作。新村選址既要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求,又要認真開展地質勘探和科學論證,確保選在無煤穩定區域,并盡量使群眾能在耕作場所就近居住。新村建設要注意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與扶貧開發相結合、與生態環境修復相結合,努力建成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環境整潔的新村鎮。
各地要在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辦法規定,切實將搬遷安置補償工作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要堅持依法合規辦事,堅持按程序公開操作。有關基層政府、煤礦企業要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及時將居民搬遷補償的標準、方式、兌付時間以及新村建設的一攬子方案等張榜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切實維護采煤沉陷區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科學制定搬遷安置補償政策
采煤沉陷區村莊搬遷工作由所在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有關市縣政府要認真編制新村建設規劃,并與煤礦企業共同選擇新村址,在不壓煤的地段規劃建設新村或實行并村建鎮,避免出現二次搬遷。
沉陷區村莊搬遷補償,可采取按人口支付搬遷安里費或據實補償兩種方式。被安里人員應屬于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且屬當地公安機關在籍常住農業人口。具體補償方式及補償標準,由所在省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與采煤企業協商確定。鄉(鎮)、村企業及事業單位建筑物和附屬設施的搬遷,參照所在地規定補償標準,按重置價折舊后予以補償。違章搭建、搶建、證照不全的,一律不予補償。
煤礦企業要對土地沉陷穩沉后且積水不超過1.5米的城市規劃區外的土地進行復墾,復墾后交給原集體土地所有者使用;對穩沉后且在城市規劃區內的土地,應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轉為建設用地并依法使用,進入當年耕地變更調查流,予以變更;對穩沉后積水超過1.5米的宜漁區,由煤礦企業整治后交給原集體土地所有者使用,同時給予一定補償;對穩沉后積水超過1.5米的不宜漁區,由煤礦企業予以征收,并修復生態環境。
土地沉陷和復墾(平整)期間,造成農業絕產或減產的,煤礦企業應按當年損失負責補償。絕產地青苗補償標準,由各地按照不同類型土地核定。減產地青苗補償標準,為絕產標準減去當年實際收益。在多煤層開采、穩沉期較長的礦區,征地補償費用按規定一次性付清。
征用塌陷土地和搬遷村莊新址征用土地,免繳水利建設基金,耕地開墾費執行省定下限標準。搬遷村莊的新址位于城鎮建設用地規劃范圍內,且新址用地面積小于舊址的,免繳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
四、嚴格操作程序,穩妥推進村莊搬遷工作
對因采煤造成土地沉陷需要搬遷的村莊,有關煤礦企業要提前2年通報縣級人民政府。自接到通報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縣級人民政府在沉陷區所在地的鄉(鎮)、村通告,告知沉陷區范圍、搬遷村莊名稱、搬遷補償安置標準、禁止建設等內容,并與煤礦企業共同調查核定采煤沉陷區村莊戶數、人口等基本情況。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自通告之日起1年內,組織有關部門完成沉陷區村莊搬遷規劃和新村選址、規劃、用地報批工作。新村建設要在村莊搬遷補償費、公共設施配套建設費到位后1年內實施完畢,企業要按照協議約定及時支付費用。原有村莊房屋等應當在新村建設完畢后6個月內拆除。拆除費用由煤礦企業承擔。
新村建設期間,有關基層政府要加強對搬遷村莊居民原有住宅及基礎設施受損情況的監測,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加固維修。對破壞嚴重并影響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要果斷采取臨時安置措施,堅決防止出現屋塌人亡的惡性事故。
新村建設過程中,要嚴格建立“六公開一監督”制度,即公開住宅面積、補償標準、補償金額、選定房型及單價、新房總價款、新房款與補償金價差,并推選村民代表全程監督資金使用、工程招投標等工作。
五、切實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與社會保障工作
鼓勵和引導各類企事業單位、社區吸納被征地農民就業,支持被征地農民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各有關市及沉陷區所在基層政府要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的沉陷區被征地農民就業。
財政、國土資源、勞動保障部門應加強協調配合,按時將沉陷區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資金及時足額轉入當地財政部門開設的社保基金專戶。沉陷區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資金籌集的具體辦法由省勞動保障廳、省國土資源廳會同有關部門另行制定,報省政府審定后實施。
六、進一步加強領導,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采煤塌陷區居民搬遷安置補償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推進難度大。各相關市政府要切實加強領導,明確牽頭領導和責任部門,建立健全相應協調機構,及時協調解決拆遷安置補償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縣(區)、鄉(鎮)政府要發揮在沉陷區村莊搬遷安置中的主導作用,成立專門工作機構,負責具體實施工作,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有關煤礦企業要切實擔負起應盡的責任,積極配合做好新村建設工作,并按出資比例和工程建設進度,及時足額撥付資金。發展改革、國土、建設、財政、勞動保障、審計等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強化監督管理,確保搬遷補償資金專款專用,確保新村建設質量。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大對采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安置補償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查處有關違紀違法行為,對玩忽職守、弄虛作假、貪污受賄、擠占挪用建設資金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本通知自下發之日起施行。同時,《**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采煤塌陷地復墾及征遷工作有關問題的意見(試行)》(皖政辦〔20**〕42號)停止執行。各有關市要結合實際,盡快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并報省政府備案。
- 上一篇:律師行業誠信構建論文
- 下一篇:法律經濟學發展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