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學校衛生工作通知
時間:2022-07-16 10:10:00
導語:地震后學校衛生工作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市、州教育局、有關普通高校:
“5.12”特大地震災害導致災區公共衛生設施和學校衛生基礎設施、生活設施遭受嚴重破壞,食品和飲用水安全隱患突出,生活垃圾和糞便管理的難度加大,而夏秋季又是多種傳染病的易發季節,為確保實現“大災之后無大疫”目標,省政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愛國衛生工作的通知》。目前,學校災后重建和復課工作正在緊張地規劃和進行,為進一步加強學校衛生工作尤其是地震災區學校衛生工作,根據學校災后重建和復課的實際,特提出以下要求,請各地及學校認真執行。
一、切實加強領導,抓好災后學校衛生工作
本次特大地震災害波及面廣,學校受災嚴重。切實抓好災后學校衛生基礎設施重建、疾病防控、衛生知識宣傳教育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也是學校災后重建、復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務必高度重視,加強對學校衛生工作的領導,切實把災后學校衛生工作作為今年秋季新學年開學的重要工作抓緊、抓好、抓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災后學校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在當地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部署下,按照地震災害發生后各級政府、教育衛生部門對學校衛生工作的要求,結合學校災情制定災后加強學校衛生工作方案,充分利用開學前的時間精心組織,周密部署,認真做好本地、本校災后重建的各項衛生工作,做到工作任務層層落實,保證人員、物資及時到位,力爭實現災后學校無大疫的目標。
二、加強學校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維修和改造,消除衛生安全隱患
特大地震災害后百廢待興,災區的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編制學校重建規劃和實施學校重建過程中,應認真按照教育部、衛生部、財政部印發的《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的通知(教體藝〔2008〕5號)的要求(文件可在教育部網站政策法規欄目中下載),切實把學校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維修和改造納入學校重建,配齊配足衛生防疫設備和藥品,為加強學校衛生工作,預防大災之后學校出現疫情提供可靠的保障。其它地區學校在新學期也應按《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要求執行。
1、加強飲水設施建設、維修和改造。學校應盡可能使用市政供水。直接取用井水的學校,水井應搭建規范的井臺、井欄、井蓋,水井周圍30米內應無廁所、豬圈、垃圾收集點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污染源,取水使用專用取水桶。使用二次供水的學校,蓄水池應加蓋、加鎖。使用井水和二次供水學校應采用消毒劑對飲水進行規范的消毒滅菌,并取得二次供水衛生許可證后,方可為師生提供。學校應為師生提供充足的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桶裝水,、提供充足的洗手、洗碗水龍頭。
2、加強食堂建設、維修和改造。新建、改建食堂的學校必須按照師生人數設計足夠的餐、廚面積,嚴格操作間的功能區分,在當地衛生監督部門的指導下施工建造,新建和改建食堂必須*到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B級以上標準;進行維修的學校食堂一定要加強三防設施配置,盡可能對操作間進行功能分區,使之*到食品衛生量化分級C級以上標準。學校要嚴格監控從業人員健康狀況,保持從業人員相對穩定。
食堂內外環境必須每天進行清潔消毒。食堂內操作間、操作臺面、配餐間必須保持清潔,配餐間應按規定安裝紫外線消毒燈,并于售飯前定時消毒。食堂餐用具(尤其是共用餐具)必須每天消毒。食堂外環境應用高效低毒殺蟲劑定期進行消殺,消除蚊蠅孳生。
3、加強學校廁所建設、維修和改造及環境衛生整治。新建、改建的廁所必須*到國家衛生廁所標準,蹲位和小便槽應按師生數保證女生15人設一個蹲位,男生30人設一個蹲位,每40人設一米小便槽。板房學校必須按每50——100人建一個臨時廁所或流動廁所。維修和修建臨時廁所時應防止糞便污物外溢,不污染周圍環境,尤其不能污染水源。臨時廁所、流動廁所的糞便應每日施加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無害化處理,按環衛部門的要求將糞便運至統一收集處理點進行統一處理。
學校應于開學后組織廣大師生搞好環境衛生,做到清理污染不留死角、環境消毒不留空白。板房學校的教室、師生集體宿舍必須每天用含氯消毒劑清潔消毒。學校應重點加強污水排放溝、垃圾堆放點、廁所等重點區域的消殺滅工作,消除蚊蠅孳生,認真開展除“四害”工作。
學校人群集中的場所(教室、寢室、禮堂、食堂、圖書館、計算機房等)須保持清潔,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定期消毒。洗手間應備肥皂,不設公用毛巾。
三、切實重視學校衛生(保健)室建設,加強疫病防控工作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應認真按照《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中關于中小學衛生(保健)室建設基本標準的要求,設置衛生(保健)室,配備衛生(保健)室人員,完善衛生(保健)室設施與設備。在寄宿制學校或600名學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學校配備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00人以下的學校配備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或保健教師。衛生室應大于40m2。,保健室應大于15m2。衛生(保健)室均應按要求配置必須的醫療設備、器械、藥品和開展衛生防疫工作的設備和消毒滅菌、殺蟲藥品。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保健教師應負責對師生開展衛生防病知識宣傳教育、學校傳染病防控、食品飲水衛生安全日常監管工作,每天對全校學生出勤、健康巡查。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當地衛生和教育部門,并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做好撲疫工作。
新學期開學,是學生流動的高峰期。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要按照《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規定的學生健康體檢項目,于開學后對所有中小學生進行一次健康體檢。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體檢費用支出按照中共中央2007年7號文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健康體檢的費用納入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規定執行。大學也應做好新生入學體檢,體檢項目及收費標準按四川省物價局、四川省教育廳《關于規范高等學校學生代管費和服務性收費的通知》(川價發〔2005〕122號)文件執行。同時,災區中小學要認真按照《四川省衛生廳、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做好“5.12”地震災后預防接種的緊急通知》和《關于做好災區預防接種查漏補種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動配合當地衛生疾控部門對適齡兒童青少年進行甲肝、乙腦等疫苗的群體性預防接種的查漏補種和出現疫情后的應急接種工作。開學時,全省中小學應認真查驗預防接種證,對未按要求接種的青少年兒童,學校應及時與當地衛生疾控部門聯系,盡快予以補種。
四、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師生防病意識和能力
學校衛生防疫工作應以預防為主。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師生防病意識和能力是大災之后群體性防疫的關鍵。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督促學校新學年開學后一個月內每周用一至兩節課開展衛生防病知識宣傳教育。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形式,利用通俗易懂的地震災害防病資料對廣大學生進行廣泛的災后食品飲水衛生、環境衛生、夏秋季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
各地和學校要重點抓好教育學生養成飲用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潔食物及野生瓜果,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隨地吐痰、便溺,不亂扔垃圾,勤洗手、勤通風、勤曬衣被等個人衛生行為習慣。提高廣大學生健康和衛生意識,增強自我防病的能力,促進廣大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保障師生生命安全,為災后衛生防疫作出貢獻。
二〇*年*月*日
- 上一篇:縣教育局雙擁工作通知
- 下一篇:班主任師德標兵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