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公共服務體系建立通告

時間:2022-06-20 10:10:00

導語:縣公共服務體系建立通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公共服務體系建立通告

各鄉鎮、街道辦事處,縣直屬各單位:

根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建立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組織的要求,為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技推廣、動植物防疫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農業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我縣農業更快更好發展,結合我縣實際,現就加強我縣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強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加強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創新管理體制,提高人員素質,力爭三年內在全國普遍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逐步建立村級服務站點”。建設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是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是落實省委省政府及市政府加快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具體行動,是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各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這是我縣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把這項工作作為當前及今后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

二、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及目標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深化責任農技推廣制度的基礎上,按照提高縣一級、強化鄉鎮一級、發展村一級、延伸“戶”一級的總體要求,構建政府主導力、科技支撐力、農民主體力、社會參與力等“四力合一”的農業公共服務建設機制,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強化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確保我縣農業重點基地的農產品達到綠色食品標準,面上農產品達到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地產農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8%以上。

三、加強機構建設,健全網絡體系

(一)加強縣級專業機構建設

1、健全農技推廣機構。加強縣級農技推廣專業機構建設(糧食、蔬菜、水產、水果、特產、林業、畜牧、農機等專業技術推廣機構),充分發揮其指揮、協調和服務功能,確保財政經費到位。

2、完善動植物疫病防控機構。進一步加強縣畜牧獸醫體系建設,完善城關、平橋、白鶴、街頭、蒼山5個派駐動物衛生監督站工作機制。加強縣植物保護站、植物檢疫站建設,健全機制,配足人員。

3、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結合新階段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需要,在縣農業局增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心,落實編制,承擔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監測、組織協調及體系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和培訓、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和國家質量認證產品的標識管理等職能。

(二)建立“三位一體”鄉鎮農業公共服務機構

1、機構設置。通過對現有鄉鎮(街道)農技機構(農技站、林技站、農機站、農經站、畜牧獸醫站)人員、編制等的整合,在每個鄉鎮(街道)建立集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三位一體”的鄉鎮(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2、編制及人員。按照充實農技推廣、強化動植物疫病防控、配備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量的原則,對鄉鎮(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進行定編定崗。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人員編制按照天政辦發[2008]72號文件配備,但每個鄉鎮(街道)必須有畜牧獸醫專管員和專職植保員。明確人員,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加強人員調整充實,公開招考專業對口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充實農技隊伍,優先錄用擔任村級農業助理員的村官大學生。

3、經費保障。整合后的鄉鎮(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為全額撥款公益性事業單位,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對動物防疫等公益性服務項目,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基層政府組織防疫員隊伍完成。

(三)推進村級農業公共服務站點建設

建立村級農業服務站,落實服務人員。有條件的鄉鎮(街道),可建立村組農業服務網絡,提高農業公共服務覆蓋面。

(四)發揮社會化農技服務力量作用

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種養殖大戶等生產主體在農業公共服務中的延伸作用。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種養殖大戶中培養實用人才,使其成為農業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植物防疫的示范戶、輔導員。積極發展獸醫診療、植保、農機服務合作社等農業服務延伸組織。

四、明確工作職責,規范運行機制

(一)明確農業公共服務的具體職能:

農技推廣職能:主要包括落實農、林、牧、漁生產任務,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農民的技術培訓,農業資源使用監測,農業公共信息服務等。

動植物防疫職能:主要包括動物免疫、疫情報送、防疫智能化信息錄入、防治處置等;植物病蟲害及災情監測、預防、防治和處置;檢疫性病蟲害普查、信息提供、疫情預防、疫情撲滅等。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能:主要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農業投入品使用監管,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應用、生產檔案記載指導,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培訓等。

(二)明確各級人員的職責:

首席專家職責:領銜全縣綠色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技推廣及管理工作,負責農業危害關鍵控制點設計和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構建工作。

農技指導員職責:在承擔線條農技推廣工作基礎上,負責聯系的基地、農戶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動植物疫病防控等工作。

鄉鎮(街道)責任農技員職責:按照鄉鎮綜合服務中心統一安排,一方面,擔任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農產品營銷等線條業務指導“任課老師”職責。另一方面,擔任5-10個村、20個農業重點戶、一個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業服務片區“班主任”職責。

鄉鎮(街道)駐村干部職責:組織建設村農業服務站,落實服務人員,督促村服務站開展農技推廣、動植物防疫、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幫助村級服務站建立植保服務組織,實行統防統治;建立村級農產品質量監管機制,加強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

村級農業服務助理員職責:村級農業服務專職副站長承擔本村農技推廣、動植物防疫、農產品質量監管責任;種植業、養殖業助理員分別承擔種植業、養殖業技術服務、疫病防控、質量管理等工作。

(三)規范運作方式

建立以農技人員為主體,鄉鎮(街道)干部、村干部、實用人才、種養殖大戶以及農業合作組織、農業龍頭企業的技術人員共同參與,責任到位的農業服務運行機制。落實責任,加強考核,繼續實施責任農技推廣制度,確保鄉鎮責任農技員主要精力開展農業公共服務工作。繼續推行《農情日記》制度。實行農業主管部門、鄉鎮(街道)政府、服務對象的三方考核。農業公共服務內容納入駐村干部的業績考核內容。各鄉鎮(街道)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制度,對村級農業服務助理員進行考核。

五、改善工作條件,提高服務能力

(一)落實辦公條件。重點落實鄉鎮(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辦公用房,辦公設施等,實現農技機構工作有場所、服務有手段,保證農技人員能夠及時、便捷、高效的開展各類公共服務。加強村級服務站的辦公、宣傳以及培訓、信息等設施建設。

(二)改進技術手段。建設集農產品質量、土壤、種子簡易檢測實驗室,提高農業服務水平。

(三)建立試驗示范基地。縣級每個主導產業建立1個以上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園,鄉鎮按“一業為主、多種示范”的原則,建立一個以上農業科技示范場,村級重點建立一批農業科技示范戶。

(四)提高人員素質。建立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制度,通過多種方式,組織開展縣、鄉農技人員及村農技推廣助理員的知識更新培訓,確保農技人員年培訓時間不少于12天,不斷提高農技人員的知識和業務水平。

六、落實工作措施,確保建設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縣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副縣長為組長,縣府辦副主任、縣農業局長為副組長,人勞、財政、農業、林業、水利、質監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各鄉鎮(街道)也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農業公共服務工作納入鄉鎮(街道)年度綜合目標考核。

(二)加強政策保障。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指導實施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結合基層農技推廣特點,鼓勵農技人員創業創新、開展技術承包、創辦科技示范基地,進一步發揮農技人員技術特長。出臺考核獎勵政策,對在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中,經費保障、工作到位、業績顯著的鄉鎮(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給予獎勵,并對成績突出的個人給予表彰。

(三)落實建設經費。縣政府研究落實農業公共服務專項資金,用于開展縣、鄉鎮(街道)、村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包括人員補助、技術培訓、辦公條件、示范基地建設和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