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工作重點通告

時間:2022-01-06 10:42:00

導語:防雷工作重點通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防雷工作重點通告

各鎮,直屬有關單位: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災害防御條例》、《防雷減災管理辦法》、《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規定》和《防雷工程專業資質管理辦法》,為有效預防和減輕雷電災害所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公共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結合我縣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我縣雷電災害防御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防雷減災工作。

我縣地處廣東四大雷暴活動中心,年平均雷暴日87天,最多可達111天,雷電活動十分頻繁。近年來,各類雷電災害事件呈逐年上升趨勢,雷電災害安全隱患日益突出,雷電災害防御工作形勢異常嚴峻。

各鎮、各單位要高度重視防雷減災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本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增強對防雷減災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和責任感意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將防雷減災工作納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積極建立健全防雷減災的各項措施,依法管理防雷減災活動,扎實推進我縣雷電災害防御工作。

二、完善監測網絡,加強雷電災害的監測預警工作。

加快雷電活動監測網絡建設,建立和完善雷電災害評估數據庫和預警預報服務業務系統。縣氣象主管機構要加強雷電災害活動規律、防御技術和防雷減災工作研究,積極開展雷電活動預報,并及時向公眾公布,切實提高我縣雷電災害預警和防雷減災服務能力。

三、做好雷擊風險評估。

堅持“依法管理、依法服務”的原則,嚴格按照《關于做好雷擊風險評估工作的通知》(龍府[2010]49號)的要求,縣氣象主管機構要切實做好對全縣的各大型建設項目、重點工程和火災危化環境、易燃易爆以及人員密集場所等建設項目開展科學、規范的雷擊風險評估,把工程項目的雷擊風險評估工作納入到初步設計和可行性論證的必備條件之一,將雷擊風險評估結論作為防雷設計審核、防雷工程施工、竣工驗收的基本依據。

四、嚴格防雷工程監督管理。

縣氣象主管機構要加強防雷工程專業資質和防雷產品的監督管理,各類建(構)筑物、場所和設施安裝的防雷裝置,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防雷設計規范和規定,并且必須由具有防雷工程專業設計與施工資質的單位進行設計、施工,禁止無資質或者超出資質許可范圍承擔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或者施工。

五、嚴格執行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竣工驗收、定期檢測及驗收備案制度。

(一)嚴格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對新建和改建或擴建的第一、二、三類防雷建(構)筑物必須按規定安裝防雷裝置,其防雷裝置的設計必須經縣氣象主管機構審核,防雷裝置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未經審核或審核不合格的,不得交付施工;未經驗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縣氣象主管機構要強化對各重點項目、大型工程和各類化工廠、加油站、氣庫等危化、易燃易爆場所以及各大型商場超市、旅游景點、賓館酒店、醫院、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防雷裝置的監督審核。

(二)嚴格防雷裝置的定期安全檢測。縣防雷安全主管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嚴格開展建(構)筑物防雷裝置的檢測,對存在有安全隱患的防雷裝置,要責令限期整改并加強技術指導。

(三)嚴格執行防雷驗收備案制度。防雷驗收材料列入建筑物竣工驗收備案材料之一,未取得防雷合格證的,不得投入使用。住建、城監、安監、消防、人防、環保等有關部門應密切配合,杜絕防雷安全隱患。

六、建立雷電災情報告制度,強化雷電災害應急處置。

完善雷電災情報告制度,遭受雷電災害的單位和個人,應及時向縣氣象主管機構報告災情,并積極協助做好雷電災害調查與鑒定工作,嚴禁虛報或隱瞞不報,情節嚴重的要追究領導責任。

各單位要結合實際,制定完善雷電災害應急預案,提高雷電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雷電災害發生后,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在第一時間內做到組織領導到位、技術指導到位、物資資金到位、救援人員到位,確保災情得到妥善處置。

縣氣象主管機構在接到災情報告后,要及時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災情調查,做好災情鑒定工作。

七、加強防雷減災科普宣傳,提高群眾安全防范意識。

各單位要積極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類媒體,廣泛地開展防雷相關法律法規、防雷安全、防雷減災等科普知識的宣傳普及教育,提高全社會的防雷安全意識,切實增強社會公眾的自我防護和救助能力,有效減輕雷電災害損失。

八、加強聯動,強化防雷安全執法監督。

氣象、安監、住建、公安等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大力加強防雷安全的專項檢查、聯合檢查和執法監督,依法維護防雷安全生產秩序。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督促其及時整改到位。

對違反相關法規的單位或者個人,要依法嚴肅查處,情節嚴重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對于違反法律法規導致雷擊責任事故或災害應急處置不得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要及時組織調查,并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過、責任人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的原則,依法追究有關單位和相關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