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殘疾人保障法的相關規則

時間:2022-02-18 02:35:00

導語:落實殘疾人保障法的相關規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落實殘疾人保障法的相關規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殘疾人工作的領導,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加快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

第三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殘疾人工作,同級殘疾人聯合會負責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日常工作。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應當做好職責范圍內的殘疾人工作。

第四條各級殘疾人聯合會代表殘疾人的共同利益,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團結教育殘疾人,為殘疾人服務。

各級殘疾人聯合會依照法律、法規、章程或者接受政府委托,開展殘疾人工作,動員社會力量,發展殘疾人事業。

第五條殘疾人事業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并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增長逐步增加。

第六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在開展與殘疾人權益相關的康復醫療、教育培訓、勞動就業、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無障礙環境建設等工作的監督、檢查時,應當吸收同級殘疾人聯合會參加。

第七條自治區、盟市彩票公益金的本級使用部分,每年應當按照不低于百分之十五的比例劃出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殘疾人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

財政、審計等部門應當加強對殘疾人事業經費和彩票公益金使用情況的監督。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開展殘疾預防工作,普及殘疾預防知識,建立殘疾報告制度,建立健全以社區為基礎、以一級預防為重點的三級殘疾預防體系,減少殘疾發生,減輕殘疾程度。

第二章康復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康復工作納入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內容,逐步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

第十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進一步加大對殘疾人康復事業的投入。以盟市為統籌單位,按覆蓋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一元的標準落實投入經費,用于殘疾人康復服務,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

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殘疾人需求,在醫療衛生機構設立康復醫學科室,舉辦殘疾康復機構,開展康復醫療與訓練、人員培訓、技術指導、科學研究等工作。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蘇木鄉鎮衛生院、嘎查村衛生室應當根據實際情況設立殘疾人康復場所,完善康復服務網絡,開展康復服務。

第十二條醫學院校和其他有關院校應當有計劃地開設康復課程,設置相關專業,培養各類康復專業人才。

各級人民政府和社會采取多種形式對從事康復工作的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向殘疾人、殘疾人親屬、有關工作人員和志愿工作者普及康復知識,傳授康復方法。

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白內障復明、精神病人服藥、聾兒助聽器驗配、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康復訓練等殘疾人特需的基本醫療康復項目納入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并逐步提高報銷比例。

第十四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優先開展零至六歲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作,逐步實現免費醫療康復。

第十五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資助和扶持殘疾人康復器械、輔助器具的研制、生產、供應、適配和維修服務。

第三章教育

第十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教育納入國民教育發展總體規劃,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

第十七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當地殘疾兒童少年的數量、分布狀況和殘疾類別等因素,采取獨立建立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附設特殊教育班級以及合作建校、委托培養等多種形式,保障本行政區域內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就學。

對重度肢體殘疾、重度智力殘疾、腦癱、孤獨癥等殘疾兒童少年采取社區教育、送教上門等多種形式實施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

第十八條鼓勵和支持普通高等學校開辦特殊教育專業,發揮師范院校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作用,提高特殊教育師資隊伍素質。

第十九條開展殘疾人職業教育培訓,減免就讀中等和高等職業院校的殘疾學生學費。

就讀于中等職業院校的殘疾學生享受國家規定的助學金政策,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第二十條各級殘疾人聯合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加大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高有勞動能力殘疾人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素質,并免費進行職業技能鑒定。

第二十一條特殊教育學校、聾兒語訓機構教師,隨班就讀教師,從事殘疾人職業培訓、職業指導、就業服務和手語翻譯等直接從事殘疾人教育和培訓的人員享受特殊教育津貼。

第二十二條各級各類院校在招生、入學等方面不得歧視殘疾學生。

第四章勞動就業

第二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殘疾人勞動就業進行統籌規劃,推進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鼓勵扶持集中就業、自主擇業、自主創業。建立殘疾人就業服務體系,健全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保障殘疾人勞動的平等權利。

旗縣級以上殘疾人聯合會舉辦的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負責殘疾人失業調查、就業登記、能力評估、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咨詢、指導等日常服務;負責盲人按摩機構、殘疾人工療機構資格認定;經所在地勞動保障部門批準,對殘疾人進行職業技能鑒定。

第二十四條自治區內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不低于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千分之十五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規定比例的用人單位應當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旗縣級以上殘疾人聯合會應當對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狀況進行年度審核。

第二十五條依法征收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應當納入財政預算,專項用于殘疾人職業培訓以及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第二十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投資或者扶持開發的公益性就業崗位,要按不少于百分之十的比例由同級殘疾人聯合會會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安排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就業。

第二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集中安排殘疾人就業的基地、福利企業、盲人按摩機構、工(農)療機構、輔助性工場和其他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的福利性單位,并按照有關規定減免稅費。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開展農村牧區貧困殘疾人生產實用技術培訓,扶持農村牧區殘疾人從事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和多種經營,逐步實現農村牧區殘疾人轉移就業。

第二十八條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應當與殘疾人簽訂勞動合同,并按照有關規定為其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險,保障殘疾人各項合法權益

第二十九條自治區對安排殘疾人就業超過規定比例或者集中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和從事個體經營的殘疾人,依法給予稅收優惠,并在生產、經營、技術、資金、物資、場地等方面給予扶持。

第五章文化生活

第三十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和幫助殘疾人參加各種文化、體育、娛樂活動,積極創造條件,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十一條圖書館、博物館、體育場館、群眾藝術館、文化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街道文化站)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免費向殘疾人開放,并為殘疾人參加文化體育活動提供便利。

第三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大力開展殘疾人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研發推廣殘疾人群眾性體育健身項目,增強殘疾人體質。

城鄉體育健身活動場所應當配置適合殘疾人身心特點的健身康復器材。

第三十三條文化、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等部門和單位,應當加強盲文出版和文化資訊建設,加大對盲文、盲人有聲讀物、殘疾人題材的圖書、音像制品出版等的扶持力度。

盟市以上電視臺應當開播手語新聞節目,影視作品和節目要加配字幕。

第三十四條殘疾人參加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組織的文化、體育活動,所在單位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在集訓、演出、比賽、交流期間,學生所在的學校應當為其提供便利,職工所在單位不得扣減其工資和福利待遇。對無固定收入的殘疾人,活動組織者應當給予補貼。

第六章社會保障

第三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通過多種途徑對生活有困難的殘疾人給予救助,逐步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質量和水平,確保殘疾人享有各項社會保障的權利。

第三十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殘疾人特殊困難和需求,采取下列措施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

(一)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庭的成員,除按醫療保險規定報銷醫療費用外,民政部門給予醫療救助;

(二)對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進行康復訓練并給予適配輔助器具救助或者補貼,逐步實現殘疾兒童義務康復;

(三)對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的重度殘疾、多重殘疾、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的殘疾人,在給予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礎上,各地根據實際再給予適當救助;

(四)對城鄉參加養老保險的重度殘疾人由政府按標準代繳養老保險費用,并逐步提高代繳標準;

(五)對符合條件的農村牧區殘疾人家庭,優先實施危房改造,并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補助;

(六)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條件的城鎮貧困殘疾人家庭,優先提供實物配租,適當提高租賃補貼標準;

(七)對符合申請購買經濟適用住房條件的殘疾人家庭給予優先照顧;

(八)對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給予生活救助;

(九)對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殘疾人,按照有關規定實施救助。

第三十七條農村牧區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殘疾人參加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城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殘疾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由當地人民政府從社會救助資金中足額繳納

對重度殘疾、多重殘疾、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特殊困難家庭和重病殘疾人患者,超出報銷封頂線由個人承擔部分再給予救助。

第三十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托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福利院、敬老院、精神病院等福利機構和社區,開展殘疾人托養服務,為重度、智力、精神殘疾人及老年殘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養護、技能培訓、心理咨詢、文化娛樂等公益性、綜合性服務項目。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發展殘疾人居家安養服務,并對重度殘疾人給予護理補貼。

第三十九條旗縣級殘疾人聯合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殘疾評定,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

殘疾人憑《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享受下列優惠:

(一)乘坐火車、長途汽車、渡船、飛機等優先購票,優先搭乘,免費攜帶必備的輔助工具;

(二)免費乘坐市內公共汽車;

(三)免費郵遞盲人讀物;

(四)收費性的旅游景區免收門票;

(五)在醫療機構就醫,優先掛號,優先就診。

第七章無障礙環境

第四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無障礙環境建設進行統籌規劃、綜合協調,逐步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推進無障礙信息交流和服務。

第四十一條新建、擴建和改建建筑物、道路、交通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單位,必須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建設無障礙設施。建設項目的無障礙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應當符合殘疾人的實際需要。對無障礙設施應當及時維修和保護。

第四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快推進與殘疾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住宅、社區、學校、福利機構、公共服務場所和設施的無障礙建設和改造,并對貧困殘疾人家庭住宅無障礙改造提供資助。

第四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依法為殘疾人駕駛機動車提供便利、給予優惠,公共停車場應當為殘疾人設置專用停車位。

第四十四條盲人可以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相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便利。

第四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為殘疾人無障礙信息交流創造條件,政務信息公開應當采取信息無障礙措施,公共服務機構應當提供無障礙服務。

機場、車站、圖書館、博物館、會展中心、大型市場、公園、影劇院等公共服務場所要提供語音、文字提示和盲文、手語等無障礙服務。

第八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六條殘疾人聯合會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監察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違反本辦法規定,未依法核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

(二)違反本辦法規定,未依法審核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情況的;

(三)其他未依法履行保障殘疾人權益的行為,情節嚴重的。

第四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督促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法處理:

(一)教育機構拒不接收殘疾學生入學或者在國家規定的錄取要求以外附加條件限制殘疾學生就學的;

(二)用人單位在職工的招用等方面歧視殘疾人或者未按時足額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

(三)用人單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解除或者終止與殘疾職工簽訂的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虛報安排殘疾人就業人數,騙取相關稅費減免優惠待遇的;

(五)新建、改建和擴建建筑物、道路、交通設施,不符合國家有關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或者對無障礙設施未及時進行維修和保護造成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