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公益性崗位治理方法
時間:2022-03-07 02:35:00
導語:規范公益性崗位治理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加強和規范全區公益性崗位開發和管理,加大對就業困難對象就業援助力度,促進戶籍人員就業和再就業,特制定本管理辦法。
一、公益性崗位的界定
公益性崗位是指由政府投資,政府扶持或社會投資,以實現公共利益和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為主要目的的非贏利性公共管理和社會公益性服務崗位,主要包括:
(一)政府投資開發的社會管理類崗位。具體包括民政低保專干、就業專干等崗位;
(二)社區公益性崗位。具體包括街道社區保潔、保綠,保安和業務管理員等崗位。
二、公益性崗位安置對象
具有城鎮戶口、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愿望,在法定勞動年齡內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
(一)持《再就業優惠證》的城鎮大齡失業人員(男45周歲以上,女40周歲以上)。
(二)被指定的零就業家庭成員中持有《再就業優惠證》的人員。
(三)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且事業一年以上就業確有困難的人員。
三、公益性崗位人員招聘
新增公益性崗位人員招聘時,應面向社會,自愿報名,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擇優錄用。
(一)公益性崗位在招聘人員時,新增公益性先由區就業局商區財政局確定年度招聘計劃,確定年度用工總人數計劃,再由相關單位提出招聘計劃,包括崗位名稱、用工數量、用工條件、招聘時限等;經區政府同意后,區就業局負責在規定時間內招聘簡章,組織報名。
(二)區就業局對報名人員資格進行初審,審核無誤后,依照區政府核準計劃分別向各用人單位移交報名人員資料;用人單位在規定時間內對移交資料進行審定,確定錄用人員名單,并將錄用人員名單和未錄用人員資料及時返還區就業局:區就業局對用人單位的錄用人員名單進行再次核對,無誤后,通知本人領取《公益性崗位上崗通知書》,按規定時間到用人單位報到上崗。
四、公益性崗位人員勞動關系的建立及解除
(一)用人單位應該在公益性崗位人員正式上崗后與其簽訂勞動合同,一式三份,合同期首簽1年,勞動合同一份交區就業局備案。合同期滿后,視情況續簽下一年勞動合同。
(二)因合同期滿、考核不合格、自動離職和違紀等原因需要解除勞動關系的,由各用人單位在5個工作日內將辭退人員名單及空崗情況報區就業局,并提出補充招聘計劃,由區就業局在符合條件的報名登記人員中進行推薦。
(三)公益性崗位人員在合同期內,不能肚任本職工作的,用人單位可退回區就業局,由區就業局另外安排其它公益性崗位,累計兩次被退同或者兩次不接受安排者,不再安置公益性崗位。
五、公益性崗位人員的待遇
(一)工資待遇。公益性崗位人員的工資按本市最低工資標準執行,同時按規定對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給予一定補貼。
(二)工資支付。各用人單位按照公益性崗位人員實際考勤和考核獎懲等管理制度按月制作工資表,于次月5日之前報區就業局,由就業局審核蓋章后再報區財政將工資撥發給各用人單位,由用人單位發放到個人。社會保險補貼由各用人單位在每年11月底將公益性崗位人員名單、繳費票據、《再就業優惠證》、身份證等資料報區就業局審核后、再報區財政撥付給各用人單位,由用人單位發放到個人。起薪時間一律從正式上崗之日開始。
六、公益性崗位的管理
公益性崗位的開發要本著“便民利民、助政為民、公共管理、公共服務、量力而行、統一規范、促進就業”的原則,由環衛、網格化管理中心、民政、綜合治理、勞動就業等相關部門按公益性崗位有關規定的范圍于每年底11月前提出次年計劃包括崗位數量、招聘條件、招聘范圍,報經區政府同意后實施.公益性崗位實行全區統籌管理。
(一)由區就業局建立健全和完善公益性崗位開發、招聘、管理等各項制度、建立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幫助就業困難對象就業的長效援助機制。
(二)由各用人單位制定本單位公益性崗位工作內容、工怍標準、考勤制度、定員定崗、考核獎懲管理辦法,分別報區政府辦、區勞動局、區財政局、區就業局備案。
(三)公益性崗位人員的崗前培訓、工作安排、日常管理、考勤考核、工資發放等由各用人單位負責。保安員由區綜治辦負責;保潔員、保綠員由區網格中心、區環衛局、各街道辦事處負責;物業管理員由區政府機關事務科負責;社區低保專干由區民政局負責;社區就業專干由區就業局負責。
(四)公益性崗位招聘的人員實行動態管理,各社區就業站要建立《公益性崗位人員臺帳》,區就業局要建立《全區公益性崗位人員臺帳》。
(五)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和社區就業工作站每月對轄區公益性崗位用工管理情況跟蹤了解,并報區就業局,作為審核、撥付工資的依據。
(六)對公益性崗位要建立定期聯合檢查制度,區財政局、區勞動就業部門對公益性崗位管理情況定期進行檢查。對出現弄虛作假、人崗分離、吃空餉、挪用專項資金等問題的單位,按規定嚴肅處理。
- 上一篇:充分就業示范社區認定辦法
- 下一篇:科技局廉政信息規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