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再就業資金補貼通知
時間:2022-03-07 02:42:00
導語:規范再就業資金補貼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省、市勞動部門有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再就業資金的管理和使用,規范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等有關工作,根據國家、省、市有關再就業扶持政策的規定,結合城關區的實際,制定就業培訓、職業介紹、社會保險補貼等具體操作辦法,請嚴格執行。
一、關于職業介紹
(一)有資質的職業介紹機構按規定提供免費職業介紹服務,可享受職業介紹補貼。
(二)可享受免費職業介紹服務的對象是(三類人員)。
1、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
2、城鎮其他登記失業人員;
3、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者。
(三)職業介紹補貼標準:150元/人。
(四)補貼的要求
1、對“三類人員”提供免費職業介紹服務并成功就業的(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或由街道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出具就業證明);
2、每位符合條件的人員只能享受一次職業介紹補貼,不得重復申請。
(五)申請職介補貼應提交的材料
1、通過免費職介實現就業人員的花名冊(附表1);
2、免費職業介紹信存根復印件;
3、身份證復印件;
4、《再就業優惠證》或《失業證》或《求職登記表》復印件:
5、勞動合同或用工單位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及街道保障所出具的證明。
(六)申請職介補貼程序
1、社區就業站及街道保障所開展的免費職業介紹,符合條件的,一律由保障所收集整理資料,裝訂整齊后按季(每季末)上報區就業局審核;區就業局審核后提交區財政局復核;財政部門復核后按人數和標準將補貼資金撥人區就業局賬戶;區就業局根據各保障所的實際補貼數額將補貼資金撥人街道賬戶。
2、區人力資源市場開展的免費職業介紹,符合條件的,一律由區就業局整理資料并審核;每季末報區財政局復核后按人數及標準將補貼資金轉入區就業局賬戶。
二、關于就業培訓
(一)具備資質條件的職業培訓機構為“三類人員”提供免費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的,可享受一次性職業培訓補貼。
(二)職業培訓補貼標準
1、培訓后就業率達到50%以上,按培訓人數補貼300元/人,就業率達不到50%的,按實際就業人數補助,標準為400元/人:
2、創業培訓GYB(產生你的企業想法)補貼標準300元/人;SYB(創辦你的企業)補貼標準1000元/人。
(三)職業培訓要求
1、各街道保障所由于不具備職業培訓資質,一律與區就業培訓中心聯合組織培訓;
2、各保障所組織培訓報名登記、落實培訓場地、確定培訓工種、銜接就業去向后,可向區就業局提出申請,由就業局向區財政申報備案并安排培訓中心負責聘請老師,制訂計劃,實施培訓教學,發放教材、學具,考試發證等;
3、“三類人員”職業培訓時間不少于20天,課時不少于120個課時:
4、區培訓中心培訓的“三類人員”由區就業局審核并向區財政局申報備案;
5、被認定的培訓機構開展“三類人員”培訓班,學員必須是區就業局介紹,并在開班前一周將培訓的工種、時間、課時計劃、授課老師、培訓人數(花名冊)報區就業局審核批準并報區財政備案。
(四)申請培訓補貼應提交的材料
1、申請培訓文件:
2、授課計劃;
3、學員簽到冊;
4、學員考試卷;
5、學員考試成績花名冊;
6、培訓督查記錄;
7、學員就業花名冊(附表2)及勞動合同或有關證明;
8、申請職業培訓補貼花名冊(附表3);
9、身份證復印件;
10、《再就業優惠證》或《失業證》。
(五)申請培訓補貼的程序
1、培訓機構按規定整理裝訂好材料提交區就業局審核;
2、區就業局審核后提交區財政局復核;
3、區財政局復核后按規定將培訓補貼撥人區就業局賬戶;
4、區就業局根據培訓人數及培訓后就業率再分別將補貼撥到各街道賬戶。
三、關于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一)對象條件
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對下列人員進行減免費鑒定可享受鑒定補貼:
1、持《再就業優惠證》且享受低保的人員;
2、經過職業培訓的農民工初次技能鑒定合格者。
(二)補貼標準
對上述兩類人員給予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不超過300元/人。
(三)申請鑒定補貼應提交的材料
1、申請職業技能鑒定人員花名冊:
2、《再就業優惠證》及《低保證》復印件;
3、農民工提供《居民身份證》復印件;
4、鑒定指導中心鑒定成績審核表:
5、鑒定收費文件;
6、《資格證書》復印件。
(四)申請鑒定補貼的程序
1、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將規定的材料提交區就業局審核:
2、區就業局審核后提交區財政局復核;
3、區財政局復核后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撥人區就業局賬戶;
4、區就業局將鑒定補貼資金及時撥付鑒定機構。
四、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
(一)對象條件
1、持有《再就業優惠證》從事靈活就業可享受社會保險補貼。
2、靈活就業是指下崗失業人員通過自謀職業和自愿組織起來的方式,從事社區便民利民服務、城市管理服務、家政服務、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各種臨時性勞務,以及家庭手工業、工藝作坊等形式進行生產自救,并獲得合法收入,但又無法建立或暫時無條件建立長期穩定勞動關系的一種就業形式。
3、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對轄區內靈活就業人員實施具體管理,提供就業服務,與轄區內靈活就業人員簽訂社區靈活就業勞動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二)補貼標準
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一定數額給予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
(三)申請靈活就業社保補貼應提交的材料
1、靈活就業人員個人申請書;
2、《再就業優惠證》原件及復印件;
3、身份證復印件;
4、社區就業站與靈活就業人員簽訂的靈活就業協議書(附表4);
5、靈活就業認定表(附表5);
6、當年社會保險繳費憑證復印件。
(四)申請靈活就業社保補貼程序
1、靈活就業人員個人向所在社區就業站申報登記并提交優惠證等材料:
2、社區就業站對申報登記的靈活就業人員進行證件的初審,并到申請人靈活就業地點進行實地了解;
3、經調查了解確屬靈活就業人員,社區就業站與靈活就業人員簽訂《靈活就業協議書》,填寫《靈活就業認定表》,收交身份證復印件、優惠證原件及復印件、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會保險的繳費票據原件及復印件(核對后退回原件),并向申請人告知其每月向社區就業站報告1次就業狀況,以及領取補貼的大致時間,每年區上集中審核發放兩次,上半年在5月份,下半年在10月份,登記收資料時間為每年3、9月份:
4、社區進行一周的公示;
5、社區公示后將全部資料報街道保障所復核;
6、保障所根據區就業局的通知將全部資料整理裝訂上報區就業局審核:
7、區就業局審核后將名單在《人力資源周刊》二次公示,凡接到舉報投訴者一律暫放待查;
8、區就業局審核二次公示后報區財政局復核;
9、區財政局復核后將應補貼資金的一半撥人區就業局賬戶:
10、區就業局及時將補貼資金撥付各街道,由街道直接發到個人手中:
11、補貼資金的剩余一半,待半年后再根據資金、就業狀況等實際撥付。
靈活就業人員的《再就業優惠證》由社區就業站保管,退出靈活就業后再歸還本人。
五、關于企業單位社會保險補貼
(一)對象條件
1、各類商貿企業、服務型企業(國家限制的行業除外),新增崗位新招用持《再就業優惠證》,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人員;
2、各類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指大齡“4045”、身有殘疾、享受低保、連續失業1年以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難以實現就業的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
(二)補貼標準
按企業單位為符合享受社保補貼條件人員應繳納的單位負擔部分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費之和。補貼期限應與勞動合同期限相一致,最長不超過3年。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人員可延長至退休。
(三)企業單位申請社保補貼應提交的材料
1、符合享受社保補貼條件的人員名單:
2、《再就業優惠證》原件及復印件;
3、勞動合同復印件;
4、企業單位為符合享受社保補貼條件人員繳費的明細賬(單);
5、企業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四)企業單位申請社保補貼的程序
1、企業單位按規定及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在申報繳費時將符合享受社保補貼條件的人員繳費單獨列出:
2、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實際用工超過半年且已繳納了全年各項社會保險費后,企業單位提交規定材料報區就業局審核:
3、區就業局審核后報區財政復核;
4、區財政復核后將補貼資金撥人區就業局賬戶;
5、區就業局及時將補貼資金撥人企業單位賬戶。
六、關于公益性崗位補貼
(一)對象范圍
政府投資開發的保安、保潔、保綠、交通協管、物業管理、社區就業專干等崗位,安置持有《再就業優惠證》的就業困難對象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實際招用人數給予崗位補貼。
(二)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執行。
(三)申請公益性崗位補貼應提交的材料
1、《再就業優惠證》復印件;
2、身份證復印件;
3、花名冊;
4、勞動合同書。
(四)申請公益性崗位補貼的程序
1、用人單位向區就業局提交按照《城關區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辦法》規定申報、審批、開發、招用人員相關材料
1、以及其他規定的材料;
2、區就業局審核;
3、區財政局復核后將補貼直接撥人用人單位賬戶:
4、用人單位按時發到個人手中;
5、公益性崗位補貼按月撥付發放。
七、關于公益性崗位社保補貼
(一)對象條件
在公益性崗位持有《再就業優惠證》且繳納了社會保險的人員,可享受社保補貼。
(二)補貼標準
如果由單位參保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企業單位補貼標準執行;如果自己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養老保險按劃入社會統籌部分補貼。
(三)申請公益性崗位社保補貼應提交的材料
1、《再就業優惠證》原件及復印件;
2、身份證復印件;
3、勞動合同;
4、當年社會保險繳費憑證。
(四)補貼期限為三年
再就業補貼是事關民生、事關就業、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政策性極強,必須要嚴格程序、嚴格審查、嚴格管理、嚴格使用、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各項補貼將全部實行公示和通報制度,享受政策的培訓單位、職介單位、技能鑒定單位名稱以及職介、培訓人員名單、培訓時間和內容、補貼資金等半年公布一次,自覺接受各方監督檢查,堅決杜絕違紀違規甚至違法問題,使再就業補貼資金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 上一篇:科技局廉政信息規范報告
- 下一篇:農業科技人員進村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