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孤兒保障工作規定

時間:2022-03-10 09:26:00

導語:加強孤兒保障工作規定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孤兒保障工作規定

為進一步做好我市孤兒救助工作,使孤兒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及相關法規,制定本規定

一、孤兒的救助范圍及申請、審批程序

(一)具有本地戶籍并在我市轄區內居住的十八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符合以下情況之一的,都應列入我市孤兒救助保障范圍。

1、喪失父母的未成年人;

2、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

3、事實上無人撫養的未成年人;

4、因客觀原因,監護無力或無法對其履行監護責任的未成年人;

5、對年滿或超過18周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或升入中高等學校就讀的孤兒,不受年齡限制,繼續享受政府對孤兒的基本救助,直到完成學業為止。

(二)符合孤兒認定條件的居民,經村(居)民委員會審查符合條件后,報送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在接到申請15個工作日內,對申請人和孤兒情況進行核實并提出初步意見;報送區、縣(市)民政局審批。對不符合條件的,區、縣(市)市民政局將有關材料退回鄉(鎮)、街道和村(居)民委員會,并說明理由。

(三)在孤兒認定過程中,孤兒或其法定監護人可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民政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1、由孤兒或其監護人填寫的申請書;

2、本人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原件、復印件;

3、父母死亡、失蹤、服刑、監護人無力撫養等證明材料原件;

4、其他應當提交的材料。

二、孤兒的安置和養育方式

根據我市的具體情況,對孤兒將采取以下幾種安置和養育方式:

(一)親屬撫養。孤兒的監護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確定,孤兒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要依法承擔撫養義務,履行監護職責,鼓勵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擔任孤兒監護人。

(二)機構養育。對沒有親屬和其他監護人撫養的孤兒,經依法公告并由縣、區(市)民政部門履行相關手續報經市民政局審批后,由市兒童福利院收留撫養。

(三)家庭寄養。總結近年來家庭寄養的工作經驗,完善家庭寄養政策,選擇撫育條件較好的家庭開展家庭寄養,并給予養育費用補貼,推動孤兒回歸家庭,融入社會。在家庭寄養集中的地方建立家庭寄養指導中心,加強對孤兒寄養家庭的巡查走訪,提供服務支持、技術培訓和監督指導。(四)依法收養。鼓勵有收養能力的家庭收養孤兒,收養孤兒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規定嚴格辦理。積極穩妥開展涉外收養,進一步完善涉外收養辦法。

三、孤兒的養育標準

按照孤兒生活水平不低于當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則,參照民政部制定的孤兒最低養育標準,確定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逐步建立城鄉孤兒生活標準自然增長機制。

(一)福利機構集中供養孤兒養育標準為城市低保標準的一倍;

(二)城市散居孤兒供養標準按當地城市低保標準上浮60%;

(三)農村戶口孤兒最低養育標準為年人均6960元;

(四)家庭寄養的孤兒養育標準參照福利機構執行。

四、孤兒的管理要求

(一)核定保障對象。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核實核準孤兒身份,厘清“孤保”與“低保”和“五保”的政策區別,既要考慮保護孤兒隱私權,做到應保盡保,又要防止產生弄虛作假、瞞報騙保問題。

(二)明確監護責任。1、對親屬撫養的孤兒,由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與孤兒所在村(社區)、監護人和孤兒三方簽訂協議,明確監護人要依法履行監護責任和撫養義務。對監護人領取、使用孤兒的供養資金以及孤兒養育狀況提出相應要求。2、經市民政局批準入住市兒童福利院和朝陽孤兒學校就讀的孤兒應由養育機構與所在村(社區)簽訂供養協議,由所在鄉鎮(街道)監證,約定相關事宜。3、家庭寄養基地寄養的孤兒應由市兒童福利院與寄養家庭簽訂寄養協議,明確寄養期限、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將具體責任落實到人,確保被寄養兒童的合法權利不受侵犯。4、對于暫時查找不到家庭的流浪未成年人,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延長其在救助保護機構的救助和教育時間,對于確實無法查明身份的流浪未成人,可由救助保護機構和兒童福利機構安置。

(三)規范發放程序。充分利用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精確掌握孤兒各種信息,全面實行孤兒生活費社會化發放,確保孤兒及時、足額領取生活費,實現定期審核、科學管理,把發放工作做實、做細、做好。

(四)實行屬地管理。孤兒救助采取屬地、動態管理,各區、縣(市)民政局負責孤兒救助日常管理工作,要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孤兒檔案記錄,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權責明確,區、縣(市)民政局每年年底要對孤兒的《兒童福利證》進行一次年檢。

(五)保障合法權益。依法保護孤兒的人身、財產權利,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孤兒依法提供法律援助,對醫療保健機構發現的棄嬰,應及時向所在地公安機關報案,不得轉送他人,及時發現并制止公民和非福利機構私自收養棄嬰和兒童的行為。

五、本規定由市民政局負責解釋,自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