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副書記在全縣中小學機構和人事制度改革動員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09-25 12:37:00

導語:縣委副書記在全縣中小學機構和人事制度改革動員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委副書記在全縣中小學機構和人事制度改革動員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全縣中小學機構人事制度改革動員大會,是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剛才,良壽同志就全縣中小學機構與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曉陽同志就這次改革的重要意義、主要任務提出了要求。他們都講得很好,很具體,操作性很強,我表示完全贊同。下面,就如何進一步抓好中小學機構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我再強調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充分認識中小學機構與人

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近年來,我縣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教師隊伍結構在調整中不斷優化,整體素質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目前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困難,尤其是中小學領導職數超配問題比較嚴重,人為地造成學校管理人員與專業教師的比例失調。因此,我們需要從實施科教興縣戰略,推進素質教育發展的高度和教育工作的全局,進一步加深對中小學機構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第一,要充分認識到推進和深化中小學機構與人事制度改革,是促進基礎教育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基礎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奠基工程。基礎教育的規模和質量關系到整個教育的水平,關系到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關系到我國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實現。進入二十一世紀后,我國的教育將逐漸與世界接軌,基礎教育也將受到越來越強烈的沖擊,我們要想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贏得主動,占領教育制高點,就必須加快基礎教育發展的步伐。新的形勢,新的要求,對現行的中小學內部管理體制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縣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相對滯后,學校用人和校長選拔任用方式單一,還沒有普遍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教育改革要求的公開、平等、擇優和合理流動的用

人機制。因此,基礎教育要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從管理體制入手,改革學校人事制度。

第二,要充分認識到推進和深化中小學機構與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的必然趨勢。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各部門的用人觀念和制度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市場經濟體制對人力資源的配置功能將不可避免地滲透和影響中小學人力資源的配置和隊伍的流動。過去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中小學人事管理相對封閉的特征將逐漸減弱或消失,代之而來的是中小學教師與社會勞動力市場的雙向流動和選擇,這就迫切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因此,改革事業單位領導的委任制,在選拔任用中引入競爭機制,科學合理設置崗位,建立公開招聘制度,建立形式多樣,自主靈活的分配制度,創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實現人才資源的整體開發與合理配置,是事業單位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深化中小學機構與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第三,要充分認識到推進和深化中小學機構與人事制度改蘋,是教育改革實踐的客觀要求。推進和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在許多地方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通過改革,逐步形成了以轉變觀念為先導,以實行教師聘任制和校長負責制為主線,以改革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為重點,以建立“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競爭激勵機制為目標的改革共識和基本經驗。因此,我縣中小學機構與人事制度改革,只有打破用人上的職務終身制,建立起以聘用制為基礎的用人制度,才能充分調動和發揮教職員工積極性,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才能建設一支適應素質教育要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高水平、高素質、能創新的中小學管理干部隊伍,才能促進教學質量、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的全面提高。

總之,推進中小學機構與人事制度改革,是縣委、縣政府根據中央、省、市機構改革精神而作出的一項重大工作部署,是擺在學校各級黨組織面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全縣各級各部門一定要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切實將推進中小學機構與人事制度改革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件大事來抓,作為貫徹十六大精神的一件大事來抓,作為建立現代教育管理體制的一件大事來抓,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抓緊抓實抓細,抓出成效來。

二、明確任務,把握重點,扎實推進中小學機構與人事制度改革

這次全縣中小學機構與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與去年的學區機構改革相比,其人員調整幅度大,職數精簡比例大,人員分流任務重,要求更高,難度更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明確任務,把握重點,整體推進。具體來講,必須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重點:

(一)必須切實解決好學校機構設置和領導職數超配問題。目前,全縣中小學機構設置不盡合理,尤其是中小學領導職數超配問題比較嚴重。這個問題如果不認真解決好,我們這次改革就不可能取真正成功。因此,要嚴格按照上級文件規定,重新核定中小學領導職數。要根據學校的學生總數和班額,合理設置學校內設機構和領導職數,不能突破機構規格、職數限額或放寬任職條件任命領導職務。對因結構布局調整等原因出現的超職數問題,必須采取競爭上崗的方式予以消化,確保內設機構和領導職數真正減下來。

(二)必須改進和完善中小學校長及中層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實行競爭上崗。實行校長聘任制,是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這次改革,中小學校長和中層干部都要進行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改革指導小組要敢于堅持原則,敢于打破情面,積極為中小學校長和中層干部創造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條件和競爭環境。各學校領導班子和全體教師,要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改革,勇于競爭上崗。要通過這次改革,努力形成優勝劣汰、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良好運行機制,確保中小學校長和中層干部的選拔任命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三)必須認真做好人員分流工作。人員分流是這次改革的工作重點,也是工作難點。多年來,由于教育內部管理制度一直沿襲計劃經濟時代模式,學校領導“只能上不能下”,管理人員越來越多,管理人員與專業教師的比例嚴重失調,直接影響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整個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在這次改革中,就要通過人員分流,堅決改變這種人浮于事的局面。要按規定設置的管理崗位,落實競聘條件,實行優勝劣汰,競聘上崗,堅決打破教師隊伍中存在的“鐵飯碗”和“鐵交椅”。要增強競聘上崗的透明度,不能搞暗箱操作。改革過程中,一定要堅持走群眾路線,采取各種形式讓全體教師參與,接受廣大教職員工的監督,做到嚴格監督,公平競爭,使該留的留下來,該分流的分流出去。教育局和各中心校要認真做好分流人員的思想工作,不能因改革而誘發新的矛盾。落聘的原學校領導要識大體、顧大局,以黨的教育事業為重,正確對待崗位變化,正確對待個人去留,遵守黨的紀律,服從組織安排。要通過人員分流,確保教師隊伍穩定,確保改革順利成功。

三、精心組織,加強領導,努力完成中小學機構與人事制度改革各項目標任務

這次中小學機構與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任務重,政策紀律嚴,教師期望高,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全縣各鎮,一定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加強領導,確保這次改革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一是要切實加強領導。各鎮黨委、政府要明確專人負責,專人專抓,積極配合教育部門,共同推進這次改革。縣教育局作為主管部門,一定要勇挑重擔,全權負責,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確保教育系統的大局穩定。各中心學校要自覺服從大局,堅決執行政策,確保工作秩序不亂,人員思想不散,確保改革不走樣。新聞輿論部門要發揮導向作用,積極宣傳改革,努力營造人人關注改革、個個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圍。

二是要強化工作責任。抓好這次改革,是全縣各級各部門的共同責任。要按照改革方案的總體要求,實行嚴格的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對重視支持不夠、工作力度不大、步子進展不快的單位,要追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對執行政策不到位、思想工作做得不細、影響教師隊伍穩定的中心學校,要追究校長和班子成員的責任;對歪曲改革政策、有意散布不利于改革的言論、影響改革大局的學校領導和教師,要嚴肅追究到人。總之,希望各級各部門和各中心學校,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盡職盡責地抓好中小學機構和人事制度改革。如果在改革過程中出了問題,是哪個人的責任,就要追究到人,是哪一級的責任,就要追究到哪一級,決不姑息遷就。

三是要嚴肅改革紀律。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中小學機構與人事制度改革能不能完成,關鍵是有沒有鐵的紀律。因此,在改革中,必須嚴肅組織紀律、工作紀律和財政紀律,確保改革健康有序進行。不準任人唯親,不準打擊報復,不準拉幫結派,不準弄虛作假,不準無理取鬧,不準借改革之機侵吞國家財物。這“六個不準”是這次改革的紀律規定,各單位必須無條件執行,違者將從嚴查處。

同志們,中小學機構與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關系到現代教育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健全,關系到全縣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全體教師隊伍的根本利益。我們一定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齊心協力,知難而進,扎實做好中小學機構與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努力完成縣委、縣政府交給我們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