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一步

時間:2022-11-24 04:20:00

導語: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一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一步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該法將于2007年1月1日起生效。監督法從1986年開始醞釀、起草,歷經20年的時間,在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反復修改推敲和多次審議,終獲通過。體現了社會主義政治監督體制的進一步完善,表明黨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和依法執政的能力不斷提高,標志著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

監督法明確了各級人大常委會開展監督活動的基本原則和目標。規定了各級人大常委會的監督職能的內容及活動程序。規定各級人大常委會每年選擇若干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有計劃地對有關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組織執法檢查。監督法強化了各級人大的財政預算監督的職能,明確了財政監督的主要途徑和手段。在人事監督權上,明確了各級人大常委會關于對其產生的“一府兩院”的副職及其他人員撤職案的審議和決定的程序步驟。明確了各級人大常委會行使特定問題調查權的條件和方法。各級人大常委會對屬于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需要作出決議決定,但有關重大事實不清的,可以組織關于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依監督法規定的程序開展調查。關于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規定了各級人大常委會撤銷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不適當的決議、決定和本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的條件和程序。

監督法的出臺和實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首先,有利于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為充分地發揮人民代表大會的優勢。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履行監督的職能,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法定職能之一。監督職能是否有效履行,直接決定著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職能能否真正實現,決定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的發揮。無疑,監督法是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發揮監督職能的有力保障,提升了權力機關的監督效能。

其次,有利于健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機制,從而促進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構公正司法。人大監督的目的,在于確保憲法和法律得到正確實施,確保國家的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規范行使,保證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監督法為人大開展對“一府兩院”的監督活動,規定了具體的程序、途徑和方法,使得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級人大的各項監督職權得以落實,形成實際的監督力量。這樣就保證了人大監督權的真實性和權威性,使得人大的監督活動獲得有利的體制和規范的依據,進一步健全了人大的監督機制。

第三,監督法的出臺和實施有利于我國政治監督體系的完善,促進黨的監督、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的有機結合。如監督法第七條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監督職權的情況,向社會公開。這無疑有利于促進人民群眾監督,形成與社會輿論監督的相互作用。

第四,監督法的出臺和實施對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具有重要的推動和保障意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的政治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體現。從一定意義上說,人民代表大會運行的制度化程度直接地決定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程度和人民各項民主權利的實現程度。監督法的出臺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監督職能的制度依據和規范保障的進一步完善,提高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民主監督功能的制度化水平,健全了人大監督活動的程序。因而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的重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