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兩個務必” 全面建設小康
時間:2022-12-07 03:57:00
導語:牢記“兩個務必” 全面建設小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949年3月5日到13日,中國共產黨在西柏坡召開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在這次會議上,同志高瞻遠矚地向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敲了警鐘。他深刻地指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中國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今天,我們學習和重溫同志的這一偉大歷史要求,倍感親切,由衷地感到同志的英明偉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總書記上任伊始,就冒著漫天大雪,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到西柏坡緬懷同志,學習和重溫“兩個務必”,并對新時期發揚艱苦奮斗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認為,在新形勢新任務下,學習和重溫“兩個務必”,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充分認識“兩個務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經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20多年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13年的艱苦奮斗,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完全有理由為此自豪,但我們決不能自滿、決不能懈怠、決不能停止。成績越大,喝彩聲越多,我們越要保持清醒頭腦。“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可以說,我們黨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斗發展壯大、成就偉業的。沒有艱苦奮斗就沒有我們黨今天的局面。艱苦奮斗作為我們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色,是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和全體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我們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一個重要法寶,也是昭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昭通市有500多萬人口,其中有67.18萬特困人口,貧困面很大,實現小康目標的任務還非常艱巨。各級黨組織作為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領導核心,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清醒地認識到堅持兩個務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承擔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使命。按照同志“越是改革開放,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從嚴管黨”的精神和要求,把不斷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作為從嚴治黨的重要工作來抓,深入開展“兩個務必”的學習和教育,加強黨性鍛煉和黨性修養,堅定信念理想,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黨員干部自身要從頻繁的應酬中超脫出來,從繁雜的事務中擠出時間,孜孜不倦地學習,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和精神境界,不斷增強全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從思想深處解決好正確看待和行使手中權力的問題,自覺抵制名利、金錢、美色的考驗,正確認識和處理奉獻精神和利益原則、黨的事業和個人價值、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關系,不斷提高各級黨委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經受住長期執政和發展市場經濟的考驗,為實現小康目標提供保障。
二、牢記“兩個務必”,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始終關系到黨的執政全局,關系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事實充分證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卓越成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黨八十多年的實踐啟示我們,必須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取得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變。必須始終把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把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作為我們推進事業的根本工作路線,不圖虛名,不擺花架子,不做官樣文章,不勞民傷財,要務實創新,與時俱進,多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這樣人民才會滿意,才會真心地擁護我們的黨。
“官廉則政舉,官貪則政危”。領導干部要自覺用黨性紀律制度來規范自己,做到常思貪欲之害,常棄非分之想,常懷律己之心,常修從政之德,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對照這些制度規定的要求,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處處以國事、人民之事為重,帶頭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良好的家風。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努力教育子女成才,真正把愛黨愛國的思想、艱苦樸素的家風、勤奮好學的美德、遵紀守法的操守等寶貴的精神財富給子女留下來,留下優良傳統和作風,以自身的品格、形象和人格魅力影響、帶動和團結同志,做艱苦奮斗的模范,善始善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三、“兩個務必”是昭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兩個務必是我們黨克敵制勝的法寶,是黨員領導干部拒腐防變的強大思想武器,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必然要求。領導干部只有充分發揚黨的優良作風,才能自覺筑牢思想堤壩,保持政治清醒,增強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愛戴,黨的事業才會興旺發達。昭通要實現市委一屆四次全會提出的奮斗目標,就要妥善處理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發揚艱苦奮斗的關系,既不能把發揚艱苦奮斗同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錯誤地認為艱苦奮斗已經過時,也不能只談艱苦奮斗而把握不牢“第一要務”,忽視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道路上存在的問題,努力做到既發揚艱苦奮斗,又促進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昭通經濟發展勢頭較好,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自滿情緒和奢糜之風有所滋生蔓延。有的領導干部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小進則滿,小富即安”;有的干部不能正確看待個人的能力和影響,自以為是,聽不進任何不同意見;有的干部浮躁情緒嚴重,好大喜功;有的干部貪圖安逸享樂,熱衷于各種名目的公款高消費娛樂活動;有的講排場、比闊氣,以考察、研討等名義出國、出境旅游;有的違反規定超標修建和裝飾樓堂館舍,違反規定使用交通和通訊工具。個別黨員干部甚至經受不住金錢、美色的誘惑,追求紙醉金迷、腐朽糜爛的生活方式,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害。面對全市還有67.18萬特困人口,111.87萬低標準解決溫飽的群眾處于比較貧困的現實,面對即使到2020年實現了翻兩番的目標,我們與全國、全省的差距仍然很大的未來,我們沒有絲毫可以自滿的理由,沒有任何可以松懈享樂的理由。
每一個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時刻牢記“兩個務必”,保持謙虛謹慎和艱苦奮斗的作風,認真學習和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促進昭通經濟發展。在我們這樣一個欠發達的貧困地區,尤其需要弘揚艱苦奮斗、勤儉建市的精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憂勞興國,逸豫亡身”。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奢侈浪費;堅決反對大手大腳、鋪張浪費、勞民傷財和互相攀比。要按照黨中央不準弄虛作假、虛報浮夸,不準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要求和對會議、節慶、達標評比、出國、配備汽車等問題的規定,以及省委、省政府最近提出的制止奢侈浪費八條要求,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精打細算,把有限的資金集中用在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要領域和項目建設上,用在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上,充分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積極為全面建設昭通小康目標提供重要的政治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