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黨務公開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5-22 03:17:00
導語:開展黨務公開的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推進黨務公開,營造黨內民主討論環境。”近年來,我區在推行黨務公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力地推進了黨內民主,整體促進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本文立足于余杭近幾年來在黨務公開工作中的實踐,就新形勢下進一步深化黨務公開作一分析和探討。
黨務公開是一項探索性的工作,關系到黨執政方式的轉變,也是對各級黨組織執政理念的一次考驗。作為黨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部署,深入開展黨務公開,并以此為抓手進一步擴大黨內民主建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1、在當前,開展黨務公開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具體行動。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開放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對于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黨的十七大報告深刻闡述了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深刻闡述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深刻闡述了以“一條主線、五個重點”為核心的黨的建設工作新格局,對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了“六個著力”的明確要求。特別是在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中,報告明確提出了要推進黨務公開工作。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扎實開展黨務公開,是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實處的具體行動;是進一步發展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加強黨內監督的有效途徑;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加快建設和諧社會的有力舉措。
2、在目前階段,開展黨務公開是推進黨內民主的重要標志。黨內民主是增強黨的創新活力、鞏固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證。開展黨務公開是黨內民主的重要標志,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公開,就沒有民主,公開的程度直接反映民主發展的程度。發展黨內民主,必然要求推進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拓寬黨內民主渠道,保障黨員民主權利,使廣大黨員能夠更多地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使他們的意見、建議能夠及時、真實、準確地反映上來,進而使黨的決策和主張更好地代表群眾的利益、符合群眾的意愿、體現先進性的要求。推行黨務公開,將黨務工作的運行置于黨員、群眾的監督之下,使工作運轉到哪里、權力運行到哪里,監督就延伸到哪里,更能進一步推動黨的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促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增強黨內監督的效果,進一步形成以制度管權、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良好局面。
3、從長遠來講,開展黨務公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之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主體是人民群眾,調動好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推進黨務公開,建立健全黨群之間的雙向溝通機制,將黨關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涉及群眾利益的改革措施和重大事項、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為民辦實事的進展情況,以及領導干部選拔任用、黨員發展、黨內獎懲等黨內事務公之于眾,把黨的政策主張和上級的意圖原原本本地傳達給黨員、群眾,同時通過黨員、群眾對黨務公開內容的信息反饋,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黨的各項工作,這既是黨充分尊重黨員,相信群眾,保障廣大黨員、群眾民主權利的具體行動,更能增強群眾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和對黨的信任,營造社會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各階層心齊氣順、安定有序的和諧環境,為黨組織密切聯系群眾、開展群眾工作提供制度保證。
4、從黨的自身建設來說,開展黨務公開是強化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現實需要。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改進黨的領導方式,是黨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必然要求。在國內外環境和執政條件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黨的領導工作面臨著許多復雜多變的情況和難以預料的問題。同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還需要各級黨組織進一步改善領導方式、提高干部的領導能力、完善黨的科學決策機制。推進黨務公開,開辟了一條改進黨的領導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新途徑,有利于我們黨更好地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高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有利于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全黨全社會的積極性創造性;有利于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使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更加科學有效,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不斷提高。
二、黨務公開在余杭的實踐
余杭區的黨務公開工作起步比較早。按照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關于逐步推進黨務公開的要求,區委決定對黨務公開工作進行大膽的嘗試和探索。2005年底,區委常委會經過討論,以全年黨務公開工作盤點的形式通過區級新聞媒體向全區黨員群眾公開。自那時起,我區的黨務公開工作經歷了區委率先垂范、試點單位先行以及面上整體推進三個階段。截止*年底,全區15個鄉鎮黨委、4個街道黨工委、區級各部門黨組織和各村、社區黨組織均開展了黨務公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開展黨務公開的實踐中,我區重點關注和處理了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1、正確處理好黨務公開與其他公開的關系,確保黨務公開的首要性和特殊性。我區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這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政務公開、村(居)務公開、廠務公開以及校務公開等各項公開得到全面推進,規范化程度比較高,這也對黨務公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黨務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黨務公開工作必然居于其他各項公開工作的首要地位。這個首要地位不是把其他各項公開工作內容統攬歸總在黨務公開內容中,而是要嚴格界定黨務公開和其他公開的范疇,切實體現黨務公開內容的專項權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區在試點初期,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廣泛的意見征求,最終確定了黨務公開十項公開內容,即“工作目標、重大決策、黨內制度、履職考核、黨內獎懲、干部調整、后備干部、公務活動、發展黨員以及黨費管理”。十項內容直奔黨務工作的主題和核心,涉及到黨務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到黨員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體現了鮮明的特色。
2、正確處理好重點公開與全面公開的關系,突出黨務公開的主導性和方向性。在實現公開對象全面覆蓋的基礎上,我區突出了區委和鄉鎮(街道)黨(工)委這兩級重點,通過上級黨委黨務率先公開,探索實踐,以點帶面,從而不斷推動整體面上工作深入開展。2005年區委的年度黨務工作盤點,就是按照“區委率先垂范”的原則進行的。在對全年黨務工作進行全面疏理總結的基礎上,確定了先進性教育活動、干部隊伍建設、基層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思想工作、常委會自身建設、民主法治和群團組織建設等七大塊32條內容,通過區級新聞媒體向全區黨員群眾公開。同時還專門設立了意見建議反饋電話,安排人員及時登記和處理黨員群眾的反饋意見。在沒有現成的經驗借鑒的情況下,區委通過大膽探索、勇于實踐,邁出了我區黨務公開工作的第一步,也為各級黨組織的黨務公開帶了一個好頭。
3、正確處理好定期公開與按需公開的關系,實現黨務公開的及時性和完整性。區委明確要求黨務工作日常事務要定期公開,重大事項要及時公開,同時只要基層有所求、工作有所需,就隨時隨刻公開黨務,使定期公開與按需公開有效結合,達到全時段公開的效果。*年換屆工作之年,區委應廣大黨員群眾的要求,及時將大家所關心關注的鎮鄉、街道和區級部門領導班子換屆調整過程中的有關原則和相關具體內容,以電子政務平臺網絡形式進行了公開,受到了廣泛好評。為進一步擴大群眾參與,建立黨務公開與黨員群眾溝通的互動機制,*年區委還實行了黨務工作新聞發言人制度,每季一次定期向社會黨風廉政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基層組織建設和機關效能作風建設的黨務工作信息,同時接受新聞記者和社會群眾的提問。通過面對面的通報、答疑、互動,進一步搭建了區委與黨員群眾交流的平臺。
4、正確處理好結果公開與過程公開的關系,強化黨務公開的規范性和有效性。作為黨務公開,工作結果和決策過程同等重要,都是黨員群眾關注的熱點。為了提高公開工作的有效性,我區充分挖掘黨務公開的內涵,積極探索將黨務公開工作從“結果公開”向“過程公開”轉變。*年1月區委在對全年黨務工作進行公開的基礎上,應廣大黨員群眾的要求,突出決策過程公開,就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工作報告的決策形成、干部選拔任用過程操作、年度重點項目的確定,黨員干部申述和信訪處理以及區委的重大工作理念的形成過程進行了連續深度公開,重點公開了區黨代會報告主題內容的確定、工作目標的形成,干部選拔任用的程序、環節及原則,推進重點項目所做的工作、協調推進的具體方式方法,處理黨員干部申訴和信訪的過程以及黨員干部的滿意程度等內容,使廣大黨員和群眾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黨務公開的新探索
黨務公開是一項探索性的工作,廣泛涉及到黨內工作的方方面面,關系到黨執政方式的轉變,也是對各級黨組織執政理念的一次考驗。只有堅持深化黨務公開,充分運用好黨務公開成果,才能確保廣大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余杭區是市委黨務公開的試點單位,具有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豐富經驗和成功實踐,更需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生活品質之城”的具體要求,進一步以改革的精神和務實的態度,不斷發展黨內民主,深化黨務公開,為全市推進黨務公開引好路、帶好頭、做出榜樣。結合余杭的實際,重點還需要在以下四個方面加強探索和研究,尋求新的突破。
1、公開內容的全面性探索。重視公開的內容,是推進黨務公開的核心。要大力推進黨務公開,就需要積極探索黨務公開的內容,這樣才能收到發展黨內民主的效果。一要進一步加大黨務公開力度。對于基層一級黨組織來說,在把握好公開范圍的前提下,黨務工作是沒有秘密的,也沒有什么是不能公開的,必須做到最大程度的公開。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實施黨務公開的力度,凡是有利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增強黨務工作的開放度、透明度;有利于加快民主政治建設進程,擴大黨員群眾對黨務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有利于促進社會全面發展的都應該而且必須全面公開,從而確保黨務公開能真正貫穿于權利運行的整個過程。二是要進一步拓展黨務公開廣度。目前余杭確定了十項黨務公開內容,界定了公開內容的范圍,但黨務公開是一個逐步公開的過程,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黨內民主的不斷發展,進一步拓寬公開的內容。突出黨員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特別要突出對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在人權、財權、事權運行過程的公開,做到“突出實質、直奔主題”,切忌“隔靴撓癢、欲說還羞”,真正打造“陽光黨務”。三是要進一步推進黨務公開深度。要做到結果公開和過程公開相結合。特別是對于黨員、群眾關心關注的重大決策個案、重要事件個案等要做到全過程、全階段公開。要做到主動公開和按需公開相結合,變“我公開什么,群眾看什么”為“群眾想知道什么,我公開什么”,進一步提高黨員群眾關注黨的事務的主動性。要做到靜態公開和動態公開相結合,進一步深化對黨務公開后反饋狀況以及意見建議處理情況的公開,不斷提高公開的質量,擴大公開的效果。下一步重點可以在干部收入、公務活動、黨紀處理、部門預決算、審計結果等方面的公開。
2、公開方式的多樣性探索。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映內容。黨務公開涉及面比較廣,各地、各部門情況不盡相同。在實踐中,應注重把黨務公開的共性要求和個性特點結合起來,區分不同的情況,堅持從實際出發,切實增強黨務公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采取多種渠道和手段,合理確定公開的形式。一是要區分內容,實行差異性公開。要根據公開內容的不同,在不同的范圍內分別采取不同的形式進行公開。適宜在黨內公開的,主要通過黨內有關會議、下發文件、定期通報、黨員活動欄、黨員活動室等形式公開;適宜對全社會公開的,可以采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大眾媒體和專門的黨務公開欄、電子顯示屏等進行公開,并根據工作動態不斷更新公開內容。二是要區分主體,實行分層式公開。要根據公開主體的不同類型,按照因地制宜、靈活多樣、簡便及時、通俗實用的原則進行公開。區委的黨務工作主要通過區級新聞媒體、區政府門戶網站、黨建網站、公共場所的大型顯示屏等形式進行公開;各鎮鄉、街道黨(工)委以及區級機關各部門黨組織的黨務工作主要通過政府或部門外宣網站、內部的局域網、電子顯示屏、黨務公開欄、工作通報等形式進行公開;各基層黨組織主要通過黨務公開欄、印發宣傳小冊子、有線廣播、召開有關會議通報等形式進行公開。三是要區分需求,實行互動式公開。各級黨組織實行黨務公開時,對一些事關民生的重大決策、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要進一步擴大群眾參與,建立黨務公開與黨員群眾溝通的互動機制,采取定期召開新聞會、黨員群眾聽證會、黨務工作質詢會等形式,擴大群眾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不斷增強公開的效果。
3、公開機制的完善性探索。深化黨務公開,需要建立一整套規范有序、開放管理、環環相扣的運作機制,促進各級黨組織盡其職責,使所有的黨務公開內容、程序、環節達到高效率、科學化和規范化。一要完善領導機制。把深化黨務公開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黨委統一領導、黨的部門各負其責、紀委協調監督、黨員群眾廣泛參與”的要求,各級成立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責任。建立各部門協調機制,由黨務公開辦公室牽頭,實行黨務公開例會制度,并明確專人負責具體工作。二要完善操作程序。按照“固定內容長期公開、常規工作定期公開、階段性工作逐段公開、熱點問題及時公開”的要求,統一明確公開的時效性要求。同時確定黨務公開五道程序: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收集、歸納、整理需要公開的內容——本級黨組織集體審核——公開——整理反饋意見——立檔歸卷。三要完善經費投入機制。把黨務公開所需經費作為黨建經費財政支持制度的重要部分,列入年度預算。加大黨務公開硬件設施建設的投入,定期組織開展基層黨組織黨務公開培訓班,對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黨務公開質量。四要完善督查機制。要建立黨務公開監督員制度,吸收各派、人民團體的人員參加,對各單位的黨務公開工作進行明查暗訪。建立黨務公開考核辦法,把黨務公開工作納入黨的建設和年度工作總體目標考核體系。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明確黨務公開的紀律規定和處理標準,對工作不力、搞形式主義的,要嚴肅批評,限期整改;對弄虛作假、侵犯群眾民主權利、損害群眾合法利益、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肅查處。
4、公開結果的有效性探索。公開是方法,促進黨內民主、達到社會和諧、實現各項目標才是目的。要加強黨務公開的后續管理,深化公開結果運用,杜絕“公布了之”現象,以黨務公開來構建“陽光黨務”、“高效黨務”、“和諧黨務”。一要以黨務公開促進黨內民主。要以黨務公開工作為抓手,進一步健全完善各級黨組織的《議事規則》,認真貫徹集體領導與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嚴格執行重大決策集體討論制度,推進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要進一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要按照先黨內、后黨外的程序,做到了重大事情黨內先知道、重要文件黨內先傳達、重要問題的決定黨內先討論、重大決策的實施黨內先發動,進一步維護黨員的權利,激發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二是以黨務公開帶動基層民主。要堅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通過黨務公開,帶動和貫穿政務公開,鞏固和提高村(居)務、廠務、校務公開,形成互相促進、協調運轉“大公開”工作格局,促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使黨務公開與相關工作互相促進,相得益彰,進一步構建行為規范、運行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管理體制。三要以黨務公開提升監督成效。要通過黨務公開,進一步實現對黨內事務的權力運行和黨員干部的履職行為監督的關口前移,將過去自上而下的監督變為現在上下聯動、左右互動的全方位立體式監督。要進一步建立黨務公開的群眾評估體系,廣泛征求和聽取黨員、群眾的意見建議。要建立黨務公開信息反饋制度,實現黨務公開與黨員群眾溝通的互動。要注重黨員群眾監督結果的運用,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把群眾的意見建議、愿望要求進一步體現到各項實際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