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黨風建設的不竭動力

時間:2022-05-22 05:16:00

導語:創新黨風建設的不竭動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黨風建設的不竭動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社會不斷前進的不竭動力。同樣,創新也是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不竭動力。

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同時期,黨所面對的形勢不同,黨所要完成的任務也有所側重。同時,隨著時空的變化,黨內結構也有很大差別,黨內存在的問題不大一樣。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作風建設遇到了新情況,出現了新問題,積累了新經驗。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創新的勇氣、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能力來面對這一切。

首先,黨的作風建設必須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理論來源于實踐,又對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當年在延安時,提出黨風問題是“第一重要的問題”,通過整風運動,進一步促成中國共產黨全新作風的形成,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和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最充分的準備。鄧小平深刻地揭示黨風問題是“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并通過一系列措施,使黨風好轉,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新的歷史時期,同志強調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命”,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及其核心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方面的實踐充分證明,理論創新在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面對現實,黨的作風建設更需要理論創新。因為今天我們黨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更加復雜,黨所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因此,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黨的作風建設上的理論創新,一是需要對黨的作風建設的現狀和所處的形勢作出科學的判斷:二是對以往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歷史經驗作出科學的總結;三是要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的需要,對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進行全新的思考;四是必須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更有效地推進中國共產黨的作風建設。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創立的。她是對80年建黨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理論的全新發展。她大大豐富和拓展了黨的作風建設的內涵,為新的條件下黨的作風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其次,黨的作風建設必須不斷進行內容創新。中國共產黨在8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創造了偉大業績,創立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隨之也形成了許多優良的傳統和作風。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我們黨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時,必須繼承和發揚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由于我們黨長期執政,出現了在戰爭年代未曾遇到的新問題。這就要求在思想作風方面,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的、實踐的、發展的觀點,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揮全黨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研究和解決新問題。在學風方面,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反對教條主義,把科學的理論與當時當地的實際結合起來,把科學的理論當作行動的指南。在工作作風方面,必須同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堅決的斗爭,建構科學的工作方式和行為模式。由于長期執政,黨的各級干部分別處在不同層級的權力中心,各級干部的領導作風像一面旗幟,它的好壞,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不同的效果。領導作風好,就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會把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領導作風不好,就會產生巨大的離心力,瓦解人民的斗志,給黨的事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確立公仆意識,改進領導方式,樹立親民形象。在生活作風方面,既要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又要在優越的條件下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經得起金錢美色的考驗。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站在歷史的制高點,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提出了“八個堅持、八個反對”。這反映了全黨作風建設的實際情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黨創新作風建設的最新成果。

最后,黨的作風建設必須不斷地進行形式創新。內容決定形式,內容與形式必須高度統一。隨著黨的作風建設的內容不斷創新,也需要在形式上不斷創新。從以往的實踐來看,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主要是靠教育。通過教育,全黨對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性認識更加深刻,自覺性更高,成效也更加明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黨的作風建設必須要形式多樣化,即:一是改革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保證教育的軟約束繼續發揮作用;二是各級領導干部身體力行,做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表率;三是疏通各種管道,多管齊下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四是運用各種媒體,樹立好的典型;五是建構制度,充分利用制度的硬約束力,促進全黨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