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先進性建設重要戰略

時間:2022-07-04 06:40:00

導語:黨的先進性建設重要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先進性建設重要戰略

□憑借組織力量,中國共產黨不僅把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凝聚為一個有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整體,而且把世界上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社會結構最為復雜的國家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并將其帶上現代化發展的道路

□在執政條件下,黨組織活力的核心,就體現為黨的執政能力。組織創新帶來組織活力,從根本意義上講,就是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在黨的先進性建設中,圍繞著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而展開的組織創新,是黨進行先進性建設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黨組織的活力直接取決于組織的結構與功能。功能健全的組織,不僅能夠產生合理的組織結構,而且能夠有效動員組織成員,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努力,從而促進組織內在結構的協調與完善

在推進新世紀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中,中國共產黨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規定性出發,把這項世紀性的黨建工程落實于黨的先進性建設,目的是要通過保持和增強黨的先進性,全面提高黨的領導能力與執政能力。同志明確指出:“抓住了先進性建設,就抓住了黨的建設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關鍵。”所以,先進性建設,既是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中國共產黨生存與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長期掌握好政權的根本保障。

黨的先進性,不僅體現在理論的規定性上,而且體現在現實的規定性上。理論的規定性只有轉化為現實的規定性,才有意義。這決定了黨的先進性建設,要在堅持科學理論指導的同時,立足現實,切實從歷史與現實的發展要求出發。在新的世紀,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緊密結合新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實際,以及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實際,科學定位和把握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具體內容和工作目標,從而構建起能夠有效推進新世紀黨的先進性建設的行動框架。黨的組織創新是黨的先進性建設與實踐結合的重要環節。

激發組織活力

政黨本身就是一個組織,但是不同政黨,其組織化程度不同。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高度組織化的政黨,不僅要求每一個黨員都要在黨的組織內存在,過組織生活,承擔組織的任務,而且要求每一個組織都能發揮相應領域的戰斗堡壘作用。中國共產黨正是憑借這種高度組織化的政黨組織體系,發揮出強大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在革命戰爭年代,通過“支部建在連上”的建黨建軍原則,建立起了一支強大的革命軍隊,動員了最廣大的勞動人民參加革命,并奪取政權;在領導國家建設的年代,通過建立在社會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黨的各級組織,尤其是黨的基層組織,把一盤散沙的社會凝聚成一個整體,把一個超大規模的國家保持在穩定有序的秩序范圍內。由此可見,黨的組織是黨領導人民革命和執政的根本力量所在,黨的組織化程度和組織水平,直接決定著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

比較世界各國政黨的執政體系,可以發現,組織的規范性、整合性和有效性,是中國共產黨長久發展和有效執政的關鍵所在。憑借組織力量,中國共產黨不僅把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凝聚為一個有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整體,而且把世界上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社會結構最為復雜的國家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并將其帶上現代化發展的道路。如果從國家建設和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還可以發現,中國共產黨正是憑借其強大的組織力量,使中國從傳統的社會形態演進到現代化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的經濟形態從計劃經濟平穩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可以說,黨的組織及其所構成的組織網絡,支撐起世界上最大的政黨、人口最多的國家,并成功承載了這一中國歷史上的巨大變革。

沒有黨的組織力量,就沒有黨的成功,也就沒有今天中國的發展。黨的組織造就了今天的中國;而明天的中國依然取決于黨的組織。因為,不論是黨的事業,還是國家的發展,依然在發展的過程中,都需要通過不懈的努力進一步推進。要抓住戰略機遇期,實現國家與社會的大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具體來說,就是要用強大的組織力量,促進發展中的改革;要用強大的組織資源,去化解改革中的壓力;要用強大的組織網絡,去維護穩定的發展大局。一個先進的政黨,應該是一個不僅有能力創造發展,而且有能力協調發展和鞏固發展的政黨,而這種能力的基礎就在其組織的活力。由此可見,組織活力是黨的先進性的最基本體現。組織一旦衰敗,黨的先進性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推進組織創新

在執政條件下,黨組織活力的核心,就體現為黨的執政能力。組織創新帶來組織活力,從根本意義上講,就是提升黨的執政能力。黨的執政能力與黨的先進性是緊密相連、相互統一的。同志指出:“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要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落實到提高治黨治國治軍的水平上來。”所以,在黨的先進性建設中,圍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而展開的組織創新,是黨進行先進性建設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在邏輯決定了黨的領導與執政,必須與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相統一。人民民主的根本原則就是,黨執政所掌握的國家權力,來自人民,來自社會,并受人民監督。這就意味著在人民民主的條件下,黨領導與執政的首要前提就是要贏得人民、贏得人民的認同和支持。中國共產黨對此有深刻的認識,十六屆四中全會《決議》明確指出:“我們黨成為執政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執政的邏輯中,贏得人民的核心,就是不斷鞏固和擴大其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而這種能力的一個核心體現,就是黨的組織,尤其是黨的基層組織是否有能力動員社會、組織社會和凝聚社會。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發展與中國社會發展具有十分深刻的內在聯系。這不僅因為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從中國社會中成長起來,從廣大民眾中成長起來,代表著中國社會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因為中國共產黨在建設新中國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黨的組織資源和組織網絡,對中國社會進行全面改造,從而在黨的組織網絡基礎上,將中國社會凝聚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歷史表明,中國共產黨建設新中國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中國共產黨全面改造中國社會組織方式和結構形態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展開的組織基礎,就是黨的組織在全社會的建立與發展。所以,今天中國社會的整體性與黨組織對全社會的有效整合密切相關。成千上萬個黨的組織所構成的黨的組織網絡,不僅凝聚和整合了中國這樣超大規模的社會,而且有效支撐了黨對中國社會的領導和黨的執政。正是通過黨組織的有效作用,黨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獲得了充分的執政資源,并鞏固了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

事物的發展是辯證的。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組織在成功支撐中國社會變革與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變革與發展所提出的挑戰。這種挑戰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導致國家與社會關系變化帶來的挑戰,也有經濟與社會生活多樣化發展帶來的挑戰;既有全球化時代全球社會變化與國內社會變化互動帶來的挑戰,也有網絡化時代社會交往方式和思想意識結構的深刻變化帶來的挑戰。中國共產黨要有效面對這些挑戰,就必須全面提高其執政能力,以進一步成功地推進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因此,中國共產黨就有必要對支撐其領導與執政的組織,進行有效的組織創新。

黨員是黨組織的主體,也是推進組織創新的核心力量。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推動新時期黨組織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組織基礎。因為,這次全黨教育活動的4個基本目標,即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和促進各項工作,在直接推動黨的組織建設的同時,也對黨的組織創新提出了現實而直接的要求。

完善組織功能

黨組織的活力直接取決于組織的結構與功能,而相比結構來說,功能更具有決定性意義,因為,結構是依據功能的要求而形成的。功能健全的組織,不僅能夠產生合理的組織結構,而且能夠有效動員組織成員,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努力,從而促進組織內在結構的協調與完善。

政黨組織的功能,一方面取決于政黨組織的性質與任務,另一方面取決于政黨所處的現實環境及其對政黨提出的要求。隨著中國共產黨從領導人民革命的政黨,發展為領導人民掌握國家政權的執政黨,黨所面臨的任務必然發生重大的變化;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社會從封閉條件下的計劃經濟時代走向開放條件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黨領導和執政所處的現實經濟與社會環境也隨之發生了深刻變化。這兩大變化,客觀上要求黨必須在推進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黨的組織功能,使其能夠適應社會變化對黨的領導和執政所提出的要求。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黨的執政方略的改變以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提出,都為黨調整和完善其組織功能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政治條件。

但是,應該看到,在具體的黨建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黨的組織功能的創新在整體上落后于現實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要求,其結果不僅影響了黨組織動員和組織黨員的能力,也影響了黨組織聯系群眾、動員社會和凝聚社會的能力。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的決議明確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使黨的基層組織真正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根據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整組織設置,改進工作方式,創新活動內容,擴大覆蓋面,增強凝聚力,使基層黨組織都緊密聯系群眾、充分發揮作用。”這個要求,明確把組織功能創新與黨的組織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了。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入,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權力邊界必然逐步形成,而基于市場與法治所形成的各自運行體系也將日益完善。在這一變化了的政治、經濟與社會運行形態下,黨對國家、對社會的領導,也必然要從包攬一切、決定各方的領導,轉向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黨的領導和執政方式的變化,要求黨的組織,尤其是黨的基層組織必須發生相應的變化,而這種變化的關鍵在于,要使黨的組織從注重權力掌控和運行的組織,轉向注重服務社會、凝聚群眾、鞏固執政的組織。在執政條件下,黨的組織要真正成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組織力量,對內就必須具有運行“黨管黨”的功能,以保障黨內制度的運行、黨內領導權威的統一以及黨組織對黨員的全面整合;對外就必須具有運行黨聯系群眾、整合利益、協調關系、凝聚社會的功能,以維護和擴大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保障黨的執政。

實際上,黨組織對內、對外的兩大方面的功能,不是新的功能要求,只是長期以來,基于領導革命的政治邏輯,以及由此形成的黨的工作形態,這些功能被淹沒了,被淡化了,從而被高度行政化的職能所取代。所以,黨的組織功能創新,最根本就是要從執政的邏輯出發,把黨作為一個執政的政黨組織所應有的最基本功能開發出來,并結合現實社會發展的要求,予以不斷的健全和完善。目標是使我們的黨組織成為一個紀律有效、制度有用、覆蓋有面、服務有方、動員有力、凝聚有核的組織。我們黨有了這樣的組織及其所構成的組織網絡體系,就有了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