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審判職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司法保障
時間:2022-07-11 05:17:00
導語:發揮審判職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司法保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舉措。在這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現代化進程中,作為國家司法機關的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正確行使審判職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成為各級人民法院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在任務。
一、司法保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司法為民的本質要求
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國家的權力歸屬于人民。國家權利存在的唯一依據是為了人民謀取利益和增進人民福祉。司法權是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權為民所用、為民謀利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必然的價值選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其本質核心是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促進人全面的自由的發展。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本質特征,作為行使司法權的人民法院理所當然應當充分發揮司法職能,服從和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局,保障人民權利,促進人民福祉,打擊懲處違法犯罪,定紛止爭,化解社會矛盾,營造寬松和諧的社會環境,將公正司法、高效司法、廉潔司法化為人民法官的內在自覺,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發揮司法職能,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司法保障落到實處
(一)發揮保護職能,切實維護農民權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保障和發展人民權利的本質決定了司法為民的價值取向就是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在具體實踐中,人民法院要充分利用對具體案件的公正高效的審判執行,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要針對現實農民在征地拆遷、安置補償、進城務工、勞動就業保障等方面合法權益經常受到損害的狀況,人民法院要依據憲法平等權利原則,保障他們應有的平等權利,防止司法活動對農民的歧視和差別對待。要強化司法權對行政權力的監督,防止行政權濫用侵犯農民權利。
(二)發揮懲處職能,強化農村治安秩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賴于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同時,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社會秩序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此,作為司法機關的人民法院,要充分地發揮懲處職能,依法打擊懲處嚴重危害農村治安、危害農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刑事犯罪,突出打擊殺人、強奸、搶劫、投毒、拐賣婦女兒童以及坑農害農的嚴重刑事犯罪,從重從快打擊橫行鄉里、欺壓群眾的村霸、鄉霸以及宗族惡勢力,積極參與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做到打擊和防范相結合,確保農村社會平安。
(三)發揮調處職能,化解矛盾糾紛,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國農村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轉換的過程。這個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時期,必然是一個社會矛盾的多發期。這些社會矛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就會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推進。為此,人民法院要進一步發揮民商事審判的審判調解職能,積極化解農村各種矛盾糾紛。要加大調節力度,平衡多元主體的利益關系,以公正裁判推動社會利益布局的大致均衡;要加大調解力度,積極探索民事速裁與調解相結合的新機制,注重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在審判中,要強化公正意識,效率意識,加強辯法析理,做到以理服人,力求案件結事了,從而有效化解農村社會矛盾,促進農村社會和諧。
(四)充分發揮宣教職能,推動農村文明建設。一方面,要通過對具體案件的審判、執行,發揮司法的教化作用,樹立社會正氣,弘揚社會主義的道德,倡導誠實守信、尊老扶弱、寬容大度、團結互助、勤勉敬業等傳統美德,逐步培養起廣大農民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價值觀和榮辱觀。另一方面,要延伸審判職能,在廣大農村,廣泛開展以案說法、法制咨詢、法制趕場等法制宣傳,擴大司法的社會效果,由此增強農民的法治觀念,提高農民的文明素質,促進鄉風民俗的健康純正,推動社會主主新農村的文明建設。
三、強化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司法為民措施
一是要強化司法救助措施。司法救助是一項在司法領域的惠民制度。它是通過對傷殘、孤寡人員和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免、減、緩交訴訟費等費用的辦法,使經濟弱勢的當事人能夠主張自己的訴訟權利,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司法救助應將救助的重點放在農村,對索討工資、傷亡賠償、追索撫養、撫恤費、贍養費、醫療費的貧困農民,對其訴訟費等費用,盡可能免繳或少繳,以使其打得起官司,以此真正體現司法為民。二是強化對農民的訴訟指導。針對普遍農民法律素養相對低下,訴訟能力較弱,人民法院在不影響中立地位的情況下,強化對農民當事人的訴訟指導,對其司法訴訟的具體權利和程序過程要耐心、準確的釋明,要明確告知訴訟風險,引導農民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利。三是強化巡回就地辦案。要針對農村交通不便、農村農忙、當事人老弱病殘等特殊情況,實施電話受案、上門立案,巡回辦案、就地開庭、上門調解等多種便民訴訟措施,使司法真心貼近農民群眾。四是加強農村基層法庭建設。農村基層法庭是人民法院直接承辦農村農民案件的派出機構,是司法為民的前沿陣地。為此,要切實加強對農村基層法庭的建設,配齊配強人員,保障物質裝備,解決好工作經費,妥善解決基層法庭工作人員的后顧之憂,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司法保障真正落到實處。五是強化對行政裁決、民間仲裁和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人民法院應積極介入到訴訟外的糾紛解決機制中來,加強對民事糾紛的行政裁決、民間的合同仲裁、勞動仲裁和農村承包合同糾紛仲裁、人民調解等訴訟外糾紛解決組織的業務指導,主動協調關系,做好相互之間的功能銜接,促進農村多元化社會糾紛解決機制的形成,緩解司法訴訟的壓力,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矛盾糾紛多元解決方式的新體系,促進農村社會和諧。
四、搞高保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司法能力
司法能力是人民法院及法官從事司法審判活動,公正高效裁決、執行案件的本領。司法能力是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權,履行司法職責的基礎。在保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司法能力的建設至關重要。針對現實狀況,提高司法能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要提高法官的政治素養。不斷加強法官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強法官的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確保在政治上成熟可靠。要切實加強對法官的廉政教育,做到一身正氣,一塵不染,執法如山,廉潔如水。其次,要提高法官司法水平和職業技能。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法官的法學理論水平,不斷提高法官的知識水平,不斷增強法官的審判實踐經驗和技能,提高駕馭庭審,處理疑難案件的能力;提高辯法析理,法律文書及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做思想工作,使當事人息訴服判,案結事了的交流溝通能力。第三,強化法官的監督制度。要構建符合法官職業特點的監督制度體系。主動積極接受人大、政協、社會輿論的監督,重點要強化內部監督機制,嚴格錯案責任追究制,把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結合起來,防止司法腐敗。第四,加強法官的職業保障。要保障法官獨立履行職權,排除一切非法干預和干擾;保障法官的職業地位,免受非法的法律追究;保障法官的個人待遇,使法官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切實加強法官隊伍的職業化建設,提高法官的司法能力,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司法保障提供堅實可靠的司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