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合資源推進遠程教育協調發展

時間:2022-07-13 05:13:00

導語:以整合資源推進遠程教育協調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張雪巖:吉林省是中央確定的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擴大試點的省區之一,中央要求在試點工作中要積累經驗,吉林省在試點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雙項評估都達優,您覺得主要經驗有哪些?

李耀民:我省的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自2005年啟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試點工作實踐充分表明,黨中央關于開展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遠程教育在試點地區已成為提高農村黨員干部和群眾思想政治素質、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農村適用技術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載體。近期,我們對全省的試點工作進行了“回頭看”,感到值得總結借鑒的經驗很多,其中,最主要的經驗是:適應需求是試點工作的內驅力;領導重視是試點工作的牽引力;整合資源是試點工作的凝聚力;不斷創新是取得成效的持久力。我們緊緊抓住這“四力”,結合我省的實際,不斷拓寬工作領域、完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形式,使遠程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整合資源共建共享

張雪巖:很多人認為,遠程教育相對于傳統的黨員教育,是低成本的,但先期投入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吉林省的遠程教育在低成本和高投入的問題上是如何處理的?

李耀民:我們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基礎上,把遠程教育作為一項系統性的整合工程,從技術形式、硬件設施、教育資源、組織機構等多方面入手進行充分整合,將所有可利用的存量資源和變量資源進行集成,科學配置。在充分挖掘省內所有信息化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對資金、課件、技術、人員進行科學整合,構建起了協調、順暢、長久的網絡平臺。

吉林省作為老工業基地,財政欠賬多,大量的資金投入確實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們走科學整合資源的路子也是逼出來的。首先,我們抓住“人”這個關鍵。最大限度地發揮組織部門的組織優勢,調動教育、農委、勞動保障、信息產業、文化體育、黨校、團委、網通公司、省電視臺、省廣播電臺等部門的積極性,挖掘全省信息化建設部門的優勢和資源,共同推進遠程教育工作。通過負責人聯席會,共同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我們這些成員都是平等、信任、互助、友好的合作關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工作很順暢、很和諧,效果也很好。所以,我們是用整合部門的資金加大投入、以科學的配置資源降低成本。

通過整合,我們建成了3630個終端接收站點、“多位一體”的輔助教學系統,開發了2000多小時的遠程教育教學資源課件,組建了7500多名教學輔導員、管理員、操作員的技術服務隊伍。試點工作以來,我們初步進行了估算,共整合資源核算達3.8億元。

張雪巖:整合資源是一條好路子。中央領導也多次強調,不要搞重復建設,您認為如何才能避免脫離實際,降低高昂的教育成本?

李耀民:首先要有成本意識。搞農村遠程教育,不是要一味追求技術上的高配置和形式上的現代化,而是要高度關注農村的現實需要,用經濟的成本共享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效果好壞,不在于技術是否領先,而在于它的普適性,以及承載的優質教學資源,創新了農村教育教學方法,有效提高了農村黨員教育質量。其次要借船出海。比如,我們吉林省電大擁有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和成熟的開放性網絡教學組織和技術力量;省農委是農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力量,我們完全可以共建共享,借用他們的力量,完成我們的任務。

探索創新整合平臺

張雪巖:中央提出,試點工作要解放思想,勇于實踐,開拓創新,在保證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結合實際創新“自選動作”。請問吉林省在整合資源上是如何堅持創新的?

李耀民:試點工作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只有以創新的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才能使工作取得實效。我們緊緊圍繞中央提出的“加大整合資源力度,努力建立遠程教育整合資源的長效機制”的要求,不斷探索創新,拓寬工作思路,通過實踐來回答和解決好遇到的具體問題。我們結合地方實際,探索了“部門+企業+遠教”模式、建成“12316新農村熱線”專家服務站、建立“在線教育”技術服務平臺、探索“天網”“地網”進社區、舉辦網上農博會、建立可視電話網絡和視頻會議系統,等等。通過不斷探索實踐,創新完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12316新農村熱線”,我們努力擴大整合范圍,從涉農部門和單位聘請400多名專家,設立“12316新農村熱線”專家服務站,每天安排5至8名專家在線解答農村黨員干部和群眾提出的問題,定期組織專家到農村田間地頭現場輔導解答。并與省電視臺、廣播電臺、網通集團合作,通過“四電合一”(電視、廣播、網絡、電話)等有效手段和途徑,把農民群眾關心的政策法規、實用技術、市場信息等農村農業資源聚集起來,傳送到農村千家萬戶,擴大了遠程教育的覆蓋面。“12316新農村熱線”開通至今,共接收農村群眾咨詢電話15萬多次,為農民解決實際問題3.9萬個,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

把握教學資源整合規律

張雪巖:推崇資源共享,避免小而全及相互割裂的狀態,除了整合基礎設施建設外,目前還有哪些問題您覺得是比較重要?

李耀民:實事求是講,目前,整合資源存在著重硬件、輕軟件的問題。近來有專家提出“資源聯盟”的理念,我感到非常好。目前農村遠程教育的軟件資源還沒有被列入到達標評估范疇和標準中來。我個人認為,實現共享以及隨之帶來的實現個性化的遠程教學,是全面推開遠程教育的重要工作內容,也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所以整合教學資源應當成為今后整合資源的主要內容。

張雪巖:目前農民關心的問題是通過遠程教育能學到什么,這也是遠程教育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請問吉林省整合了哪些可以利用的本地化教學資源?

李耀民:黨員和群眾學習培訓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我們把整合開發制作內容豐富、數量充足、形式活潑、通俗易懂的教學課件作為整合資源的一項重要任務。制定完善了整合教學資源開發責任制,明確補貼標準和評優獎勵機制,對照《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教學大綱》規定的11個方面教學內容,通過行政手段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由組織部、黨校、廣電、農委、教育、文化、衛生、科協、計生等牽頭開發制作符合農民需要的課件2000多部。目前省文化廳的“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省委黨校的政治理論,省農委關于“三農”相關政策法規、市場信息,省電視臺的《鄉村四季》、《視頻點播》欄目,省廣播電臺《738早新聞》、《關東大地》欄目,省勞動保障廳關于農民工維權政策及農民工進城務工就業信息等,都成為遠程教育的教學課件源。

張雪巖:在資源增量上你們有何考慮?

李耀民:近一段時間,有專家提出“資源流”的概念,我理解就是讓優質的資源滾動起來!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整合我省的“鄉土”資源。比如,我們目前已經建成的“雙網一庫”。這里收集了大量的優秀課件,下一步我們將增加農村和社區的職業技能、醫療衛生、文化體育、農業科技、學歷教育等各個方面技能培訓內容。并在長春20個社區投入20套遠程終端設備,用于“遠教進社區”示范站點建設。安裝上寬帶,配置好電腦,通過大屏幕電視機向居民播出遠程教育信息,使社區居民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以此進一步延伸、拓展現代遠程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建立整合資源的長效機制

張雪巖:明年將是遠程教育全面推開的一年,針對您提到的站點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創新模式等方面問題,下一步吉林省將采取哪些措施,保證遠程教育可持續發展?

李耀民:遠程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確立。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建設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比如說我們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溝通協調渠道,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保證遠程教育正常運行。先后制定了《吉林省農村遠程教育整合資源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遠程教育人員崗位職責》、《遠程教育領導責任制》、《遠程教育整合資源聯席會議制度》等,并加大制度執行力度,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保證經常性工作的正常開展。

張雪巖:這種“讓制度說話”的作法很好,但能否長久發揮效果?

李耀民:我們堅持“讓制度說話”的同時,堅持“以機制管人”。考慮到要長期發揮作用,我們建立了一整套常抓不懈的工作機制。一是建立整合相關部門協作機制。整合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眾多學科,必須聚集多個部門和社會力量聯合攻堅。按照行政手段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辦法,建立整合資源協作機制。根據各部門、行業的業務職能和行業特點,將整合資源任務分解到有關部門和單位,探索整合資源的目標責任制和分類承包制度。二是建立整合人員、技術保障機制。發揮現有人才優勢,通過整合,組建一支遠程教育的骨干隊伍,并加強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通過發揮基地人才、技術和設備優勢,提高遠程教育整合資源建設水平。三是建立整合資金籌措機制。充分利用有關部門和地區已有的經費投入渠道,落實整合資金投入任務。在繼續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的同時,積極引入市場機制,采取合作開發、企業贊助、社會融資等多種方式,積極探索建立渠道多樣、運轉靈活、行之有效的經費補充機制。四是建立整合資源評價激勵機制。發揮專家、社會中介的評定職能,科學評定整合資源的質量,并制定獎勵辦法。對質量突出的部門、單位、企業,給予適當的獎勵,以此調動整合資源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