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時間:2022-07-13 05:16:00

導語: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黨的十七大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時也要看到,由于我國經濟增長方式還比較粗放,實現經濟快速增長付出的代價較大。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們黨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要方針,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變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充分體現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今后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指明了方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要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當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應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著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必須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要通過采取多種措施,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保護合法收入。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增加農業投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改革集體林權制度,多渠道擴大農村居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與此同時,要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合理控制投資規模,深化財稅、價格、投資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要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防止投資反彈,促使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水平;要統籌安排對內對外經濟工作,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支持自主性高技術產品、機電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控制高污染、高能耗和資源型產品出口;要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及零部件和國內短缺的資源、原材料進口,促進資源進口多元化。

二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這對實現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拉動經濟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加快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推動大型制造裝備和基礎實驗設施建設,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抓住當前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契機,依法加快淘汰高耗能行業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裝備和產品,堅決關閉那些破壞資源、污染環境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著力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推進高技術產業專項,對符合轉變增長方式的高技術產業給予政策支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群。

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開拓服務業發展新領域,著力發展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法律、咨詢、會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和醫療衛生、社區服務等消費性服務業。擴大企業、公共事業機構和政府外包服務,努力提高服務業社會化和市場化水平。要消除生產性服務業市場準入障礙和政策限制,統一和規范服務業市場,加快服務業領域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鼓勵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發揮其在產業技術進步方面的帶動作用。

三是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快科技進步。改變我國人均勞動生產率相對較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物耗能耗較高、生態環境代價較大的現狀,必須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進步,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要堅持需求導向,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加快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努力實現優勢領域的戰略突破;要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特別是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和自主創新的主體;要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高效利用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資源,支持從事基礎研究、前沿高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的科研機構,集中力量形成若干優勢學科領域、研究基地。

與此同時,還要通過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法制保障、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市場環境。要完善鼓勵自主創新的金融財稅政策,改善對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和融資環境,為不同類型、不同所有制企業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科技的競爭關鍵在人才,要把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培養大批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作為戰略性舉措切實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