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教育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時間:2022-07-14 03:31:00

導語:推進教育持續協調健康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進教育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記者:周部長,世紀之交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是一個什么情況?能否給我們作一些介紹?

周濟: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我國教育事業在艱難曲折中不斷發展進步。進入新世紀,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教育事業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進展,呈現出新氣象,做出了新貢獻。

普及義務教育成就巨大,農村教育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2000年我們向全世界宣布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偉大目標,這是中國教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2005年,全國“普九”地區人口覆蓋率超過95%,青壯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

高等教育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能力增強。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這是中央審時度勢作出的正確決策。2005年,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超過2300萬人,毛入學率達到21%,進入國際公認的大眾化發展階段,同時,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

職業教育在改革中不斷發展,繼續教育日益成熟和完善。2005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達到664萬,今年將再擴招100萬人,到秋季,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將達到2000萬人。成人教育、繼續教育和各類培訓蓬勃發展。

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教育取得了歷史性的巨大成就,整體水平大大提高。我國舉辦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已成為人力資源大國。目前全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8.5年,總人口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達到7000萬人。教育事業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中華民族的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世紀之交,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方向正確,成就巨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記者: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中有哪些問題和困難?

周濟: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問題和困難主要有:人才培養的質量、數量還不能滿足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各類教育之間發展的差距很大;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面臨很大困難;教師隊伍的質量需要提高,教育的各項改革有待繼續深化;教育投入嚴重不足。

當前,我國正處在體制深刻轉換、結構深刻調整、社會深刻變革的歷史時期,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樣一個時期,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其基本矛盾是現代化建設事業和人民群眾對于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一方面,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對人才資源開發有著強烈的需求,同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獨生和少生子女時代的到來,人民群眾對其子女的教育期望值不斷提高,對多樣化、高質量教育的需求日趨旺盛,讓子女有學上、有好學上成為人民群眾最大的愿望;另一方面,我國教育的總體發展水平仍然較低,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當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上學難、上學貴”問題,特別是目前在我國許多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的擇校問題,以及長期以來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現象,根源都在于教育的基本矛盾。應該看到,當前教育的困難和問題都是前進和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我們要正視困難和問題,并通過改革和發展的辦法積極予以解決。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確立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這些年也不斷地予以強調。請問周部長,在當前的形勢下,您認為應該如何進一步認識這個問題?

周濟: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須切實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全黨全社會一個極其重要的認識,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條極其重要的經驗。但是不能不看到,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落實還存在很多問題,一些方面做得還不夠好,教育優先發展地位的落實還缺乏制度保障。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我們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必須有一個新的提高。

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要求我們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我國人均自然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潛在優勢是人力資源,必須切實把經濟增長方式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13億人口,素質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負擔,素質高,就是豐富的人力資源。加快教育發展,是把我國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教育是基礎,是前提,是保障。和諧社會將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而教育的普及和高度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和諧社會是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需要全體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而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水平的最直接手段。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和核心環節,沒有教育機會的均等,就談不上社會公平,和諧社會就難以構建。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根本上還是要靠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當前我國教育的基本矛盾,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努力滿足新時期人民群眾對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努力使人民群眾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只有發展了,教育中的眾多突出矛盾才能迎刃而解。

真正提高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集中更多的精力和財力,真正把我國的教育搞上去,把人口大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國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

記者:進一步推進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要做的工作很多,最關鍵的問題是什么?

周濟: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全局。科學發展觀是我國教育事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方針,是我們破解前進道路上種種困難和問題的法寶。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堅定不移地貫徹“鞏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質量、持續發展”的方針。要在教育工作的一切方面、各個領域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要堅持統籌教育的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統籌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統籌城鄉和區域之間教育的協調發展,統籌教育的發展、改革與穩定,促進教育事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記者:如何切實推進素質教育,是當前全社會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請問教育部對此有什么考慮和打算?

周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集中體現。素質教育是一個老問題、大問題、難問題。說是老問題,是因為幾十年一直在努力,但一直沒有完全解決;大問題,是因為它關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長和中華民族的未來;難問題,是因為它不僅涉及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更涉及到文化傳統、經濟發展、社會結構、用人制度等方方面面。但因為素質教育太重要了,因此無論有多么困難、多么復雜,我們都要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堅定信心,堅持不懈地做下去。真正把素質教育作為我國教育工作的主題,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貫穿于各級各類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

當前,要緊緊抓住幾個關鍵環節:堅持德育為先,從根本上改變重智育,輕德、體、美育的傾向,全面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切實提高學校和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考試評價制度,著力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生學習和成長、學校教育質量和教學效果的評價體系;加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融合,推動全社會形成共同推進素質教育的強大合力和良好環境。

記者: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周濟:要把素質教育作為主題,著力完成三大任務: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抓住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大好時機,進一步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把這一關系我國教育長遠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抓緊抓好。堅決完成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任務。東、中部地區要不斷提高義務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質量,大力推進區域內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努力辦好義務教育階段的每一所學校。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進一步確立起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觀念,實現職業教育辦學思想、辦學模式、發展思路的根本轉變。職業院校要更好地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實行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

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切實把提高質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質量觀,加快建立新的課程教材體系、考試評價制度,形成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深入實施高等教育質量工程。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著力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充分發揮高校的優勢,加快提升高校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進一步繁榮和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著力推進世界一流大學、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

記者:當前社會上對“上學難、上學貴”問題反映強烈,請問教育部是怎么認識這個問題的,打算怎么辦?

周濟:教育事業涉及千家萬戶,關系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讓人民群眾滿意,有學上、有好學上應該是最大的滿意。要對各級各類教育進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到底難在哪里?貴在何處?如何分析?如何解決?就農村義務教育而言,再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建立起來以后,“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將會得到基本解決。城市義務教育階段的問題,主要是在“擇校”,擇校風愈演愈烈,擇校費動輒幾千、幾萬,成了許多家庭的沉重負擔。因此要下決心逐步解決“擇校”問題。就高等教育而言,現在上大學的門檻比過去低多了,但是學費、生活費、住宿費等等,對許許多多貧困家庭學生來說是相當重的負擔,因而要集中力量解決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的問題。

當前要認真而切實地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今年春季,西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5000萬學生免除了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明年春季,這一政策將惠及全國農村所有的孩子;進一步完善高等學校家庭貧困學生資助體系,堅持“綠色通道”制度;下更大的決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堅決治理教育亂收費;進一步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校安全工作等。

我們要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振奮精神,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