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自律三大支點

時間:2022-07-14 03:45:00

導語:廉潔自律三大支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員干部堅持廉潔自律面臨諸多誘惑的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從主體的角度考察問題,基于我們的黨性修養而著力打造慎獨、慎微、慎欲“三大支點”,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大支點:“慎獨”——如果說,腐敗往往是在缺失監督的環境中滋生的,那么,廉潔自律賴以依托的則是我們的獨處慎行。

“慎獨”作為我國儒家的經典用語,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在獨處無人注意的時候,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茍。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公務人員、領導干部單個工作和執行任務的情況增多了,有的事情因為監督不能及而確實能夠做到無人知曉,權力是不是陽光運作、服務公眾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取決于當事人的覺悟以及由之決定的能否自我約束、獨善其身。

廉潔自律,是我們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要條件和必然要求,既非美化自我的“形象包裝”,更非做給人看的“沽名釣譽”。然而,現實生活中有兩種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一是僥幸心理對“慎獨”防線的沖擊。有的人夢幻于腐敗行為“隱蔽性”特征的絕對化,抱著“反正沒人知道,不做白不做,不撈白不撈”的想法,侵入黨紀國法禁區,掠取不當之利、不義之財。河北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副廳長兼省機電產品進出口辦公室主任李友燦,不到兩年受賄近5千萬元,日均超5萬元,成為2004年轟動全國的巨貪,最后被處以極刑。李友燦何以如此為錢瘋狂?就是他心存僥幸,認為自己始終只與行賄者單線聯系,“人不知、鬼不覺”。二是陽奉陰違對“慎獨”防線的損毀。有的人在大庭廣眾、有人監督的時候,反腐倡廉能夠高談闊論且言行非常謹慎,而在離開集體、單人獨處或暫時失去組織和群眾監督的情況下,就自覺不自覺地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干出一些有損于黨的形象和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來。黑龍江省原檢察長徐發,人前、臺上是一個曾多次向新聞媒體發表過獨到的反腐見解、頗受國人稱頌的“學習型”、“防腐型”檢察長,然而就是他,人后、臺下大肆收受他人錢財,扮演了一個蹩腳的“雙面人”角色,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的處分。

劉少奇同志從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角度對共產黨員的慎獨修養作了新的解釋和運用:“他也可能最誠懇、坦白和愉快。因為他無私心,在黨內沒有要隱藏的事情,‘事無不可對人言’,除開關心黨和革命的利益以外,沒有個人的得失和憂愁。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他的工作經得起檢查,絕不害怕別人去檢查。”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慎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要看到任何監督都不可能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總會有其不能及的一定方面,勢必造成公務人員、領導干部獨處行事而缺失監督的狀況,從而廉潔自律需要建立在高度自覺的基礎之上;又要看到所謂“獨處”都是相對的,任何人在任何時空的行為過程都必然與一定的環境和事物相聯系,干壞事、搞腐敗或許能得逞于一時,卻不能得逞于一世,終有一天會被人們揭露出來,不可能逃出法紀的天羅地網,“多行不義必自斃”才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李友燦、徐發等人貪污受賄、瘋狂斂財,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結果不都“東窗事發”,落了個身敗名裂的可悲下場嗎?因此,在反腐倡廉問題上,我們必須“吾日三省吾身”,無論何時何地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人前人后一個樣、有無監督一個樣,始終保持一個公務人員、領導干部應有的高風亮節和人格魅力。

第二大支點:“慎微”——如果說,腐敗往往是在不拘小惡的基礎上膨化的,那么,廉潔自律賴以依托的則是我們的防微杜漸。

慎微,就是要重視細微的或初始的事端。《后漢書.陳忠傳》曰:“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潰蟻孔,氣泄針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識幾。”見微知著,廉潔自律就應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正如同志所指出:每個黨員干部都要“經常按照黨章和黨內的各項規定對照檢查,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規范行為,嚴以律己。”

縱觀大大小小的腐敗分子,他們與黨和人民離心離德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一般都經歷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漸蛻過程,小節不保,大節盡失。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政法委原書記鄭德田,曾經也是一個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作出貢獻、贏得稱贊的干部,但后來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原諒第一次越軌,在賭博的路上越走越遠,由看別人玩麻將,到自己試著玩、癡迷玩麻將;由帶點“小水”的幾元、幾十元的賭,到幾百元、成千上萬元的賭;結果賭輸50多萬元,其中挪用公款7.9萬元,最后負債累累,眾叛親離,被開除黨籍、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原成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高勇利用職務之便,于1996年至2004年間索賄受賄共計1113萬余元,另有930多萬元不能說明合法來源,2005年4月被公訴機關建議判處死刑。那一刻,這個生于1965年、31歲便成為副廳級、35歲升為正廳級且一度“星光閃耀”的他,走到了人生的最低谷。追尋這顆政壇“流星”滑落的軌跡,他從“初嘗禁果”的憂心到斂財成癮的放膽,其腐敗的“過程性”同樣顯而易見。

民心如海,濫取一滴,就起狂瀾;縱權如山,錯施一分,就易崩塌。惡小亦為惡,它和大惡一樣,從本質上都是損害和侵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同時,腐敗的一般過程總是從容忍和寬恕自己“第一次”違規開始的,繼而染成惡習,在邪路上越走越遠。“勿以惡小而為之”,廉潔自律必須牢記這千年古訓,做到防微杜漸。為民書記鄭培民身居高位,始終保持著慎微的公仆本色。有一次,他從長沙去湘潭開會,休假在家的兒子想搭便車去湘潭大學。誰知鄭培民一上車,硬是毫不留情地把已坐在車里的兒子“轟”了下來。遼寧省原書記郭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同志,2004年生病住院期間,他主動謝絕親朋好友和領導干部探望,明確提出不收慰問金、保健品等“六不”要求。搭次便車、收點慰問品,事情的確“小”;但正是把這些“小”事看作不可破的例、不能越的坎,才造就出勤廉為民、受到群眾衷心擁戴的鄭培民、郭峰。社會學家胡星斗認為,中國社會轉型已進入高風險期,權力監督尚未制度化,人們的道德、是非觀念還存在誤區,“貪瀆文化”的遺毒,都是盛產“貪官”的主因。我們的公務人員、領導干部唯有象鄭培民、郭峰那樣,于細微處顯精神,方能“拒腐蝕、永不沾”,樹立起勤廉為民的光輝形象。

第三大支點:“慎欲”——如果說,腐敗往往是在放縱私欲的背景下釀成的,那么,廉潔自律賴以依托的則是我們的理性制欲。

“慎欲”,是指人們能有效地以意識、意志等掌控自己的行為,防止人性中與社會相沖突的動物性、野蠻性的沖動發生。做到這一點,對于廉潔自律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形形色色的腐敗現象,或貪權、跑官買官,或貪財、利令智昏,或貪色、放蕩形骸,無一不是被個人欲火所焚、欲水所溺。

其實,人都是有欲望的,人類社會文明的產生與發展,其動力主要來自人們對物質和文化的需求。但是,欲望是把雙刃劍:積極向上、與社會和諧發展相一致的欲望,是個人、家庭、大眾之福;消極低俗、與社會和諧發展相矛盾的欲望,則是個人、家庭、大眾之禍。廣州市工商系統系列違紀違法案中的主角之一、專業市場管理分局經濟檢查科原科長皮建清,在筆記本里抒發了他畸形的人生追求:一是票子,二是車子,三是房子,四是孩子。為此,他不擇手段,成了金錢的奴隸。2005年3月,黑龍江省綏化市原市委書記馬德受賄案在北京開審。馬德視綏化為他的“自留地”,將權力私有化,把各種“官帽”當作商品買賣,先后收受賄賂、禮金、禮品折合人民幣2385萬元,涉及綏化市下轄10個縣市眾多處級以上干部,僅綏化市各部門的一把手就有50多人,釀成了這起建國以來查處的最大賣官案。透過馬德“官帽”市場的繁榮,我們不僅看到了賣官者的錢欲泛濫,同時看到了買官者的權欲橫流。深刻的教訓告訴我們,“邪生于無禁”,“欲熾則身亡”,貪欲之門一旦打開,便會在邪惡的深淵里越陷越深。

我們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適合人民的利益”。誠然,作為自然的人、個體的人,我們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的“苦行僧”,也會有自己的欲望,有法律和政策規定的個人的利益。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的個人欲望和個人利益必須融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在兩者相矛盾的時候,更要能夠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思想行為的依歸,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明朝中葉以后,貪贓枉法之風駭人聽聞,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官海瑞,令人肅然起敬。今天,雖然社會上仍存在個人欲望至上的現象,但是大多數公務人員、領導干部是能夠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的,層出不窮的英模人物如焦裕祿、孔繁森、牛玉儒等,他們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更是有著海瑞也不能比擬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司馬遷說過:“自勝之謂強。”盡管我們都不是神仙圣人,都有認識與道德發展的局限性,誰都難以保證自己在追求個人欲望、個人利益及其與社會需求相融合時永遠不出差錯,但只要我們做敢于戰勝自己的強者,堅持“兩個務必”,常思貪欲之害,弘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就能夠把這種差錯降至最低點,為黨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惜犧牲一些個人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

慎獨,慎微,慎欲,從而實現對自己思想行為的正確調節和引導、主動約束和控制,是達到廉潔自律要求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證。鑄牢這三個支點,既是我們的義務,更是我們的責任。